達坷赫,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小鎮四周山環相抱,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自西向東貫穿小鎮,環境清幽而閉塞。小鎮的民風淳樸,人們過著漁獵山林與世無爭的隱逸生活。
鎮上最有見識的人就是老裁縫喜布了,他年輕的時候據說曾經遊曆四方,因此得以知悉世上各種奇聞異事,什麼神仙道佛、精魔鬼怪,什麼天靈地寶、金芝肉桂,甚至連各國王宮裏的一些宮闈隱事也都略知一二。喜布憑借著他的廣聞博識和詼諧幽默的談吐,成為鎮上居民最為親近和喜歡的人物,他的那些引人入勝聽起來是如此津津有味的故事是人們茶餘飯後或閑暇無事之際最好的消遣和娛樂節目,可是人們心中其實更為感興趣的是喜布的個人問題,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看來,喜布如此閱曆豐富,見多識廣,年輕的時候應該可以算得上是個胸有抱負、多謀足慮的機智之士了,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沒有欣賞追隨侍奉自己的另一半呢,可憐以至於到老了仍是形單影吊,孑然一身呢?可是每當人們追問此問題的時候,往往都得不到心中所期望的回答,甚至每每還碰了一鼻子灰。老裁縫要麼是避而不答轉而言它,要麼就是繼續埋頭手中的活計不予理會,讓人們落個自討無趣的下場!但愈是這樣,喜布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性就更是與日俱增,人們私下裏議論紛紛,關於喜布的各種猜想和附會之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說,喜布一定是一位落寞的王公貴族,因為政治失意心灰意冷才僻居到達坷赫這個偏遠小鎮隱遁世外;有的說喜布可能是一位道行高深的大法師四海為家隻是“暫時”流落到鎮上;還有的說喜布是一個精通手藝的高級裁縫,憑借其精湛高超的手藝年輕時出入宮廷王室權宦富貴之家,因此得以知悉世上各種罕聞秘事,更有可能是看上並勾搭上了某位貴婦人或金枝玉葉的小姐,引得事主雷霆震怒,不得已浪跡天涯四處藏匿過活!三種說法各有標準,各有特色,人們爭論不休,卻始終不能引起當事人的注意因此也就不能得到確切的響應而至深以為憾,不過這並不能影響人們對喜布的喜愛之情,達坷赫的居民從祖輩上開始就蝸居於此,從來沒有遠離過自己的家鄉半步,更從來沒有設想去過那種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遊曆生活,達坷赫鎮的物產雖不算豐饒,但也足以養活全鎮人口,整體上來說,人們的生活不算富足,卻也安逸恬然,衣食無憂,唯一令人感到稍有不足的就是這種生活似乎顯得過於平淡無奇了些,可是老裁縫喜布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喜布那不為人知的過往和看似寡淡如水一張白紙似地感情令人們產生了無盡的猜測和遐想,滿足了人們心目中那埋藏心底的某種無限湧動著的渴望,人們意迷神遊,沉浸個中,皆視喜布的到來是為達坷赫平靜和樂的生活錦上添花之事,尤其是鎮上的孩子們更是將喜布奉若至寶,整天聚擁在喜布的門前纏著老裁縫講故事,喜布那層出不窮新鮮離奇的故事和見聞令他們癡迷不已,簡直都要樂翻了天。
可是,凡事都有例外,關於喜布的事也是如此,自從喜布七年前搬來達坷赫小鎮至今,就有這麼一戶人家從來沒和喜布親近過,那就是阿布滿一家。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阿布滿和喜布兩人的接觸頂多也就是在在大街上遇見時相互點了那麼幾下頭而已,除此之外就在沒有別的了,當然這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奇怪的,因為阿布滿也是一個裁縫,而且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原著民裁縫,有一句老話說“同行是冤家”,所以發生在喜布和阿布滿兩人之間的一切情形就都是不那麼難以理解了。事實上,小鎮的居民們更為喜愛喜布一些,不光是喜布會講故事的緣故,單從手藝上來說,喜布總是會給接到的每一件活計除了用心縫補精心熨帖以外,更是會別出心裁的格外加上一些小配飾、墜件、花邊什麼的,這就使得每一件經過喜布手的衣物倍添光彩,引人注目,簡直比新衣物還要勝過幾分,而且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喜布對此從不索要額外的報酬,拿喜布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奉己一生,成衣之美,技能所出,於願以足”,至於錢財皆乃身外之物,他年紀老邁,多要錢財何用,所得夠個棺材本就行了。正是因為喜布如此的慷慨大度,甘願奉獻,不予索取的原因,人們口傳心頌,讚不絕口,喜布的名氣與聲望與日俱增,生意日益火爆,幾年下來,他的裁縫鋪成為小鎮居民由衷喜愛和首選的服務場所。反觀阿布滿的裁縫鋪,除了有幾個忠實的老主顧接濟過活外,平日裏真是難得有幾件生意上門,裁縫鋪門前整日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生意如此慘淡,生活窘迫艱難自然可想而知。到了最後,阿布滿不得不走出達坷赫,到別的鎮上去兜攬生意,有時一連十幾天都難得回趟家。索性阿布滿的妻子是一位樸實善良的婦人,對日漸落魄困苦的家境和自己的丈夫從來沒有抱怨過半句,如果說麵對日子的窘困交迫拮據艱難,夫妻依然能互相扶持不離不棄是人生不幸當中還難得值得欣慰的事,那麼唯一比這糟心的日子還要令人擔憂的就是他們的寶貝兒子阿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