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墓塔
別看這老和尚瘦的跟根麻稈兒一樣,可這一嗓子的動靜都快趕上打雷了,把我倆嚇了一大跳。
小夏打量了老和尚一番後答道:“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老和尚聽完後接著問道:“來處何來?去處何去?”
小夏一笑說道:“緣聚而來,緣散而去。”
老和尚又問道:“緣聚何因?緣散何果?”
小夏答道:“緣起情根生,緣散了無痕。”
“聚散本無常,諸苦因多情。善惡非本相,因果皆自報。”
老和尚說完後沿著山路飄然離去。
我好奇的問小夏道:“巫婆,你認識他嗎?”
小夏若有所思的搖搖頭說道:“不認識。”
我見她不想說也就沒深問。小夏說想去常樂寺找一找不高興,我便開車直奔房山區。
常樂寺位於房山區青龍湖鎮崇各鄉的常樂寺村裏。常樂寺坐北向南,占地約有百畝,非常寬闊,寺院的東、西、北三麵,都被半圓形的圍牆圈起來,長達一華裏多。圍牆由青石白灰築成的,牆依山勢建,隨高就低,蜿蜒曲折,圍牆的東西兩麵有對開的過街門樓,為磚砌券門,兩門相距一華裏左右,保存的相當完好。
在東西兩座城門上有石額各刻有一幅對聯和橫批:東門上聯“純忠萬禩名禋永”、下聯“世德千秋帶礪長”、橫批:“鳳詔旌忠”;西門上聯“浴日豐功垂宇宙”、下聯“淩雲正氣壯山河”、橫批“鴻猷異聖”。據說這兩幅對聯就是對姚廣孝的歌頌,姚廣孝的墓塔就在常樂寺不遠處的一片荒地上。
這圈圍牆使整個常樂寺村就似一座城池,常樂寺村的村民房舍就散落在過街的兩側,把常樂寺圍在中間。
我和小夏到了寺門口,就見門前擋著一圈施工牌子,上麵貼著一張白紙,說近日正在重建施工,不接待遊客,兩人隻好止步。
我倆到了地方後,想找個人打聽一下不高興的下落,卻發現村裏竟然沒有人。我倆找了半天才在一戶農家小院裏找到一個須發皆白的老頭,跟他一打聽,老頭告訴我們說,不清楚不高興的事。
我又問村裏的其他人都去哪裏了?老頭說,人都在村外的鎮妖塔那裏看熱鬧。說完後,老頭不住的搖頭歎息,嘴裏連聲說著,造孽啊!
我和小夏也不明所以,謝過老頭後,就往村外走去。我離著遠遠的就發現常樂寺村外的一座古塔四圍著大量的當地村民和一些外地遊客,古塔四周拉著一圈黃色的警戒線還有幾個民警守在那裏維持秩序。
走到近前後,我找了一個圍觀的村民大哥打聽了一下,大致搞清楚了這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近日這座古塔被盜墓賊光顧了,他們在古塔旁邊挖了一個盜洞,村民發現後報了警,警方勘察完現場後,通知了文物管理部門,他們派了一隊考古人員前來進行搶救挖掘整理。
眼前這座古塔並不是老頭所說的什麼鎮妖塔而是著名的姚廣孝墓塔。這座墓塔始建於明永樂十六年,與村中的常樂寺比鄰。姚廣孝墓塔十分雄偉壯觀,是當地知名的旅遊景點同時也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以前和朋友到這裏來遊玩過,對此塔比較了解。
姚廣孝墓塔是一座磚築八角形九層實心密簷式塔,坐北朝南,塔高33米,其八角形須彌座的束腰部分雕有壽字、萬字和花飾,座上方由三層磚雕仰蓮承托塔身。塔身四個正麵磚雕仿木隔扇門,其它四個側麵磚雕直欞假窗。塔身正麵門楣之上嵌方石一塊,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塔身以上為九層磚砌密簷,每層密簷各角均懸銅鈴,共計九十多個。密簷頂端設有八條脊,每脊各有一條鐵鏈錮之於簷角的吻獸上。鐵製塔刹建在三米高的通天柱上,由貫穿著的四大四小八個寶珠組成並由八角鐵鏈固定。
在墓塔前約500米處的一石砌台基上,存有一磚砌外圈保護的龜跌石贔屭所馱墓碑,石碑約兩人多高,與姚廣孝塔遙相呼應。
“獸醫,這座塔是什麼來曆?”
小夏在一旁問道。
“這塔是姚廣孝的墓塔,因為他生前是僧人,所以他死後,朱棣按著僧侶下葬的習俗給他造了這座墓塔。大明太子少師的墓塔怎麼可能會是什麼鎮妖塔呢,這不是無稽之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