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文藝和商業(1 / 2)

關於這場論壇的報道很快就出現在各路媒體上。

韓三坪在論壇開始的那段對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結,最多就是有心人看了看。

就像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體製內的以外,也沒有什麼會去關注。

中場那段商業片導演和第六代導演之間你來我往的辯論發言才是媒體眼中這場論壇的精華所在。

兩方雖然沒有在論壇上當場對罵,但是呈現的效果其實和對罵也差不了許多。

文藝電影和商業電影之爭,這個話題並不新鮮。

中國電影1993年開始市場化改革以後就一直存在,就在這一年,電影局頒發《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製改革的若幹意見》。

原來的國有製片廠可以自行銷售影片,算是打破了計劃經濟的束縛。

此時的國產電影大致中主旋律和文藝片占據了主流,商業電影主要是港島電影和好萊塢電影。

九十年代最有名的商業電影導演隻有一位,那就是馮鋼炮。

老謀子、陳愷哥等第五代導演還在自己的文藝圈子裏忙忙碌碌。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中國電影界,導演、演員、影評人等等是一百個看不上商業電影。

電影可是藝術,怎麼能和這些一身銅臭味的事情混為一談。

《泰坦尼克號》、《珍珠港》等好萊塢大片把國產電影殺了個片甲不留以後。

電影人才發現這可不行,市場都讓好萊塢大片占領了,他們還玩蛋去啊!

這才有了老謀子、陳愷哥等人的大片嚐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這一批人算是商業化的先驅。

也就是這幾年文藝電影混得著實很慘,這些原來依靠文藝片混日子的導演和影評人才會這麼義憤填膺。

時不時地挑一挑商業電影和文藝電影之間的高下。

呼籲政府關心文藝電影,呼籲社會支持文藝電影。

反正是斷斷續續地打了好幾年的嘴仗了。

網友們的看法也是不盡相同。

有支持喬含章、馮鋼炮等商業片導演的。

“看電影,你需要憑票入場。拍電影,你也理所應當的對投資方負責。如果都去拍文藝片了,那電影院裏豈不是就要空置了嗎?然後沒有觀眾願意去電影院,院線公司經營不下去倒閉,中國電影徹底完蛋!所以我去影院支持過馮鋼炮《天下無賊》,也支持過喬含章的《集結號》。”

“反正我是不喜歡文藝片導演的自嗨過頭!我們喜歡看商業電影就是因為喜歡去電影院看個紅火熱鬧。票房高的商業電影之所以票房會高,還是因為導演抓住了我們的觀眾心態。我喜歡喬含章、馮鋼炮、寧皓他們簡單有趣的電影,沒有那麼多假大空,但是好玩、好看。”

“自己拍的電影賣不出票房,需要做的是審視自己哪裏做的有問題,而不是像王曉帥那樣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如果文藝電影導演不做改觀,就算是有了藝術院線,他們的電影照樣是沒什麼人看。我們花了電影票錢,就看商業電影怎麼了!”

……

喬含章在論壇說的都是大實話,就是用實打實的硬道理以理服人。

網友們自然能簡單直觀的明白其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