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免疫力與人體健康2(1 / 3)

四、免疫力與人體健康2

3加強免疫力的途徑

(1)飲食提高免疫力

良好的免疫能力,是決定個人健康的關鍵。而營養攝取的均衡完整,則是維持免疫力的重點。與免疫有關的營養素有:

①蛋白質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實驗證明,蛋白質嚴重缺乏的人會使免疫細胞中的淋巴球數目大減,造成免疫機能嚴重下降。

②維生素A(及β—胡蘿卜素)與維持上皮及黏膜細胞(它們是阻絕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的健全息息相關,它們參與捕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同時,維生素A還可以維持正常的視覺反應及上皮組織的正常形態與功能。

③維生素B群與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生長分裂關係重大,缺乏維生素B群家族的任何一員都會使細胞的活力下降。

④維生素C能保護細胞,增強白血球及抗體的活性,更能刺激身體製造幹擾素(一種與免疫機能有關的活性物質),用來破壞病毒,減少白血球的損失。

維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促成不易感冒體質的形成,預防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入侵。

維生素C可以防治骨質疏鬆。骨骼並不是單靠鈣質就可以形成的,膠原蛋白質可以製造網目狀組織,讓鈣質密實,而膠原的形成離不開維生素C。

維生素C可防治腦中風及動脈硬化。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附著在血管壁上,同時它也可以將膽固醇變成膽汁酸,排出體外,促進血管壁的膠原生長,防止血管破裂。

維生素C可以防止貧血。貧血需要補充鐵質葉酸片、維生素C等成分,維生素C可以幫助腸道充分吸收鐵質,可以讓鐵質被人體充分利用,同時也可促進骨髓中血紅蛋白的形成。

維生素C可預防色斑形成。維生素C是美白佳品,其強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抑製黑色素的活動力,具有美白作用,可有效預防色斑形成。

⑤維生素E可增強T淋巴細胞的活性,產生抗體,以清除濾過性病毒、細菌和癌細胞,而且維生素E也能維持白血球的恒定,防止白血球細胞膜產生過氧化反應。

⑥維生素B6可保持免疫係統活性,如缺乏,可引起免疫係統的退化。

除此之外,營養素中的葉酸、維生素B12、鐵、鋅等礦物質都和免疫能力有關聯。最近被廣泛討論的SOD酵素,它們的核心元素就是鋅、硒、銅、錳等礦物質。微量礦物質含於海藻、綠藻、全穀類、蔬果等之中,因此,常食這些食物,將會有助於免疫力的增強。

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力降低和對感染的敏感性增加,而感染使機體增加了對營養素的需求,同時又影響或限製了營養素的吸收,進一步誘導營養不良而加重感染,甚至引起死亡,這是許多感染性疾病的病變規律。營養不良分為兩類,由於食物供給不足或偏食而使營養素的攝入不足(外源性)所引起的營養不良,稱為原發性營養不良;由於機體本身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或消耗增加(如分泌、排泄過多或代謝增加)等(內源性)所引起的營養不良,稱為繼發性營養不良。對於後者,主要通過治療原發病灶來解決。對於前者,則應加強營養供給,改變不良膳食習慣來解決營養不良問題。一般營養不良常常是多種營養素缺乏和營養素之間平衡失凋的結果,尤其與維生素A、B、C、E、葉酸、泛酸及鐵、鋅、碘、硒等微量元素密切相關。此外,熱量過剩、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對機體的免疫功能也有較大影響,因此,改善營養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功能,增強對病毒、細菌等感染的抵抗力,維護機體健康。

(2)運動提高免疫力

適當的運動對於增強免疫力是很有幫助的。

中度及重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但是長久持續的運動卻會降低免疫力,因為持續運動後,血漿中的氨酸濃度降低,血中葡萄糖濃度降低,自由基及前列腺素會增加,進而影響淋巴球的功能,降低了免疫力。

①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鍛煉的類型包括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兩大類。有氧運動指大肌肉群的運動項目,包括散步、慢跑、原地跑步、遊泳、爬階梯、騎自行車、劃船、滑冰、跳舞、打籃球、打網球、打羽毛球。有氧運動時體內代謝有充足的氧氣供應,可以提高人體的攝氧量,提高心肺功能。無氧運動包括舉重、短跑等項目。運動時體內代謝處於缺氧狀態。這種運動可以增長肌肉,但對心髒無益,還會導致血壓增高。因此提倡做有氧運動。

②合理運動,增強免疫力。每個人在有氧運動時脈率都有一定的範圍,所以運動強度也因人而異。運動前首先要科學計算出在運動中有助於提高自己免疫力的心跳數:利用(220-年齡)×(60%~70%)這個式子,求出的區間數即為最合適自己的運動心跳數,然後根據這個心跳數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健身運動的主要原則是:有氧運動,大肌肉群,規則、重複的方式,每周3~5次,最好每天1次,每次持續30~60分鍾,每次活動的能耗為10056~1257千焦(240~300千卡),循序漸進,然後保持一定的活動量和強度,這樣就可達到健身及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③過度運動會使免疫力下降。增強免疫力的適度的運動量為每周3次有氧運動,太高強度與密度的運動(每周5次或更多的有氧運動)反而會讓免疫力下降,主要原因是過度運動破壞了自身的免疫係統,從而致使免疫力下降。

(3)心理提高免疫力

①心理因素對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狀態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醫學研究發現,如果人長期處於猜疑、偏激急噪、嫉妒、抑鬱悲觀、孤寂、焦慮等心理狀態下,就會減弱機體的免疫功能。因為當人腦意識到微妙的心理變化時,腦下丘就會將負性的心理情緒傳遞給腦垂體分泌激素,引導腎上腺素來分泌來對抗;如果心理壓力是長期的,腦子還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在身體內累積過高的量,免疫細胞的活性就會受到阻撓。長此以往,陷入困境中不得解脫。結果,機體對外界來的病原菌、細菌的抵抗力削弱了。

也就是說,短期的心理壓力會抑製免疫力,但如果長期麵臨強大的心理壓力,則可能會對免疫功能造成極大的恒久傷害。

②身體需要鍛煉,心理也一樣需要鍛煉。心理鍛煉是健康的需要,是平衡調節的措施,更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人的心理可以分為積極心理(如愉快)和消極心理(如憤怒、不愉快等),心理必須控製好“度”。以愉快和不愉快心理為例,“愉快”過度了,就會樂極生悲。不愉快過度,憂則傷心,鬱則傷肝,80%的潰瘍病患者有心理壓抑的病史。就餐時常受到批評的孩子也往往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至於“氣病了”、“氣壞了”,高血壓、中風發作,也屢見不鮮。

心理不是不可控製的,關鍵是平時的鍛煉。

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不要看“死”。

培養廣泛興趣,如書法、繪畫、種花等,擇其所好,修身養性。

不要經常無緣由地發脾氣,遇事量力而行,有自知之明,相信別人,為別人著想。

要學會發泄。有歡樂,可跳一跳、唱一唱;有苦惱,不要問在肚裏,可向朋友傾訴或大哭一場。廣交朋友,排除孤獨,還要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對心理鍛煉會起到輔助作用。

總之,心理鍛煉中要掌握;激怒時要疏導,平靜;過喜時要轉移,抑製;憂愁時宜釋放,自解;思慮時應分散,消遣;悲傷時要轉移,娛樂;恐懼時尋支持,幫助;驚慌時需鎮定,沉著。

醫學警告人們,由心理壓力引起的負麵壓力造成身心疾病已呈大幅度上升趨勢。這種狀況應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那麼,如何進行自我減壓鍛煉呢?

適當降低生活要求。對生活高標準嚴要求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應該學會適度放鬆;

接受幫助。不要認為自己能夠做好一切事情。如果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最好能請別人幫忙;

不要同時做好幾件事。不要總想自己能夠同時做好幾件事。與其同時忙碌做好幾件事情,不如考慮如何提高效率;

把家務分開做。最好是把家務分成幾部分來做。例如:今天整理浴室,明天給房間除塵,後天再擦窗戶。心理學家認為,適度的家務勞動不僅不會使人感到疲勞,而且還會給人帶來愉悅感;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任何項目的體育活動都能使人感到愜意,但前提是不要運動量過大。另外,與其在家中使用健身器械,不如到公園散步,同朋友踢球或者登山、遊泳;

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要學會多留些時間給自己。一個人如果總是不閑著,會使周圍人的情緒也隨之緊張。如果感到累了,一定要休息;即使不累,為了愛惜自己也不妨躺下來放鬆一會。

長籲短歎是人們各種心理的一種自我調整鍛煉,有益於免疫力的增強。

心理學家曾經為競賽前的運動員和迎考的考生分別檢查了血壓、心跳和呼吸,然後讓他們長籲短歎一番。結果發現,他們的血壓都有所下降,心跳和呼吸也均較前減緩和平穩,心理緊張狀態得到改善。這些都有利於臨場發揮和取得良好的成績。

心理學家指出,當人們在悲傷、憂愁、焦慮的時候,長籲短歎後會有胸寬鬱解的豁亮感;在驚恐、惆悵的時候,長籲短歎後會有心安神定的坦然感;在疾病困擾時,長籲短歎能夠有效地減輕痛苦。這是因為長籲短歎可以使體內橫膈上升,促進肺部氣體排放,增加肺活量,血液因此得到充足的氧分;長籲短歎還能加快血液循環,讓身體處於鬆弛狀態,這樣就改善了大腦興奮和抑製失調的狀況,從而消除悲傷痛苦和緊張焦慮情緒。

長籲短歎在吸氣放鬆時吐音不同,會收到不同切身效果。“噬”、“嗬”、“呼”、“噓”、“吹”、“嘻”六字各種變化的口型應有目的地運用。養生學家曾記錄:肺有疾作“噬”,可潤肺;心有疾作“嗬”,能補心;脾有疾作“呼”,可健脾;肝有疾作“噓”,可養肝;腎有疾作“吹”,可同腎;三焦有疾作“嘻”,可理氣。

因此,當在悲哀惆悵、心情憂鬱的時候,在工作、學習緊張疲勞的時候,在進行體育運動之前,在決定某項策略和決策之際,不妨長籲短歎一番,你將覺到胸寬神定,豁達舒暢,精神愉快。

“笑”是不花錢的,並且還是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每一回發自真誠的微笑,或捧腹大笑,人體的生理機製都會感受到這份愉悅,全身細胞也會鮮活起來。

“笑”對於人體免疫係統尤其有幫助。大量研究指出,讓癌症患者觀看幽默性節目的錄像帶,然後分析他們觀看前及觀看後血液成分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愉悅的心情與會心的笑,能使病患者的淋巴細胞數量增加35%;相應地,氫基皮質激素(一種壓力荷爾蒙)則減少了45%;笑也會提高人體內免疫球蛋白A的數量,並刺激腦內嗎啡的產生。

大腦處於快樂情境時,會自然分泌出內啡肽,此種荷爾蒙有對抗疾病入侵的防禦機能,並負責將愉快的感覺向體內傳遞,進而激活各種器官組織,使其運行順暢。它可使人永葆青春、快樂、健康、長壽。

開懷一笑的好處有:促使內啡肽的分泌,能使人體血管收縮正常;讓血液運行順暢,身體細胞自然活性化;可預防成人病及延緩老化;活絡免疫細胞,提高免疫力。

因此,一般人應保持著正麵積極的情緒,平日多笑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而生病的患者應多培養幽默、樂觀的性情,因為身心愉悅的人在配合疾病的治療上,會有相當良好的反應。

③幸福家庭能生產免疫力。人自身60%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裏,而家庭健康幾乎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裏。一家人若能生活幸福快樂,無論是春夏和秋冬、寒暑和冷熱之變,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皮膚滋潤有光澤。

醫學專家研究表明,幸福能使體內啡肽含量升高,生長激素濃度也升高,從而促使機體免疫力增強。最新研究表明:對幸福的期望和預期也有神奇的效果,可使人感受壓力的腎上腺素水平下降70%,皮質醇下降39%,而使人感覺愉悅的內啡肽增加27%,生長激素水平上升87%,這種漲跌現象無疑會增強免疫力。

其一,幸福和睦的家庭沒有誤解,因為家庭成員可以開誠布公地消除誤會,舒解鬱悶之氣,大家心情好,自然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其二,科學、健康、藝術的性生活是家庭的、生理的、心理的、倫理的滋補品,能使雙方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心靈淨化,人格升華。這一點,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而且從青年、中年到老年,其重要性絲毫不減。

總之,家庭健康是全方位、多層次、動態變化的,不是一次關心就夠了,無法一勞永逸,它需要家庭全體成員用整個身心去關心它、嗬護它、愛惜它,一天也不能放鬆。

(4)醫藥提高免疫力

①現代醫學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免疫療法就是通過免疫調節劑來調動機體的各種免疫防禦機製,即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免疫細胞殺傷抗原的生物效應,也可使免疫缺陷得到部分糾正。

卡介苗又稱為結核活菌苗。卡介苗可以增強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能刺激T細胞增殖,增強各種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誘導免疫應答,提高免疫水平;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溶菌酶的活動,能促進白細胞介素-1的產生,因而可以增強輔助T細胞的功能;並能選擇性地提高巨噬細胞殺傷細菌的能力。

幹擾素是一種蛋白質,為機體非特異免疫功能的一種重要因子,通過活化淋巴因子,增強T細胞、NK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的細胞毒活性,具有抗病毒作用。

白細胞介素-2是由T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原稱T細胞生長因子。其可直接或間接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殺傷作用,從而改善機體抗病毒能力。

轉移因子是免疫淋巴細胞釋放的一種淋巴因子,是一種小分子物質,能提供某些細胞免疫能力轉移給受體,使受體具有供體的細胞免疫能力。

核酸是機體內細胞核與細胞質中的核蛋白的組成部分,是從致敏淋巴細胞中攝取的大分子物質。

短小棒狀杆菌是一種厭氧杆菌,能刺激單核吞噬細胞係統,激活巨噬細胞,抑製腫瘤生長,具有免疫性劑的作用。此外,短小棒狀杆菌還可增加幹擾素的產生。

②增強非特異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方法:當疾病流行時,人們是否會受到感染,這主要取決於自己對這種傳染病的防禦能力(通俗地稱為“抵抗力”)。人的防禦能力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措施,即從這兩方麵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