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生成功的心理鑄造3
1.了解挫折感的原因與表現
我們的個人需要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夠滿足的,不能實現,就會產生挫折現象,帶來消極心理,影響後續目標的產生和實現。挫折的本質是動機不能滿足。
我們是否體驗到挫折,與我們的抱負水平密切相關,即與我們對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規定的標準密切相關。標準越高,越容易產生挫折。
如果行為結果落於兩個標準之間,那麼高於標準會產生成就感或滿足感,低於標準則造成心理挫折,不管這兩個標準是由兩個人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做出。
我們個人的重要動機受到阻礙時,所感受的挫折會較大;而較不重要的動機受到阻礙時,則易被克服或被別的動機的滿足所取代,因此隻構成一種喪失的心理感受,對個人的挫折不大。而動機的重要性又因人而異,因時境而異。所以挫折可以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挫折感還與我們的期望程度和努力程度有重要關係。如果我們真的很用心,並認為自己一定能成功,又花了大量心血,即使是短暫的受阻,也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我們在遭受挫折後會有理智和非理智的反應。理智反應在心理學上又稱積極進取。如我們有的人在受到挫折後毫不氣餒、反複嚐試。有的人當一種動機和行為經一再嚐試仍不能達到成功,為了滿足需要,采取調整目標降低要求,使之達到。有的人當估計原定目標根本不可能達到時,就改變原定目標,設置另一個新目標來代替或補償,或者說謀求新的需要滿足來代替原來的需要。
非理智反應在心理學上又稱消極的適應或防衛。如我們有的人在受到挫折後失去信心、勇氣,情緒不穩定,患得患失,生理上出現心悸、頭昏、冒冷汗、胸部緊縮等。
我們對挫折的容忍力反映了我們對待挫折的態度。我們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挫折,有的輕微、有的嚴重,能否戰勝它,很大程度取決於各人的態度。
如果我們的心胸開闊、性格樂觀,充滿自信,能向挫折挑戰,百折不撓,直至取得最後勝利。如果我們心胸狹窄,性格內向,憂心忡忡,一遇挫折就會一蹶不振,甚至出現行為錯亂,失去應付能力。
2.消除挫折心理的技巧
我們要知道,現實和理想不會是一致的,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挫折。雖然挫折有某些有利性,但總的來說還是弊大於利。
我們平時該如何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呢?
(1)要認清失敗
要走出失敗的陰影,請明白以下幾點:
成功不會輕鬆而來,失敗總是難免的。失敗和成功一樣,也是一筆財富,失敗並不同於平庸,隻要你不放棄,你就永遠擁有成功的機會。成功和失敗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們的不同感覺讓你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失敗並不意味著失去一切,失去的東西將會以其他方式補償給你,失敗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失敗給了你一次進行自我反省的機會。失敗帶給人們首先是心靈上的震動,而這種震動恰好能使你重新認識自己。可能你一直消沉頹廢自己卻根本沒意識到其中的消極作用,失敗的震動讓你好好梳理自己的心情,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可能你驕傲自滿,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失敗卻像一瓢冷水將你從頭淋到腳,讓你好好反省。
經驗和教訓是失敗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們將成為成功的有利條件。有了這些經驗和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節省了成功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何嚐不是一次成功呢?
失敗能激發你的勇氣,磨練你的意誌。我們如果長期處於安逸舒適的環境中,勇氣、意誌、雄心就會被安樂的氛圍逐漸磨掉,失去戰鬥力,環境發生變化,常常不攻自破。我們必須隨時注意磨練自己的意誌,激發自己的勇氣。
失敗能使你從安樂的狀況中意誌更加堅不可摧。勇氣的激發和意誌的磨練隻能在一次次具體行動中進行,失敗就是考驗你的時刻。
(2)有全局觀念
我們要從全局著想,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挫折。那種具有遠大理想、能用正確的積極的眼光去看社會看生活的人,往往更能夠承受挫折帶來的影響。
(3)要正視逆境
生活中有睛天也有雨天,有歡樂也有痛苦。挫折是不能避免的,我們一生必然要與挫折打交道。有人做過統計,發現成名的作家中,絕大多數都經曆過坎坷的生活之路。凡成功者,都與挫折進行過無數次戰鬥。
(4)要冷靜分析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麵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5)要調整目標
我們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並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如果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則必須及時調整目標,以便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