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保健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與成功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有著諸多密切的聯係。有人認為,人生保健心理學隻是一門簡單的理論,與人們的生活關聯不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人生保健心理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學問,它從現實生活經驗出發而總結理論,反過來又通過理論指導人們進行生活。事實上,人們在生活中幾乎處處都在與人生保健心理學打交道。
心理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擁有良好的人生心理,能夠提升我們的心理素質,塑造我們的完美個性,增添我們的人格魅力。人生保健心理學的實質告訴我們,擁有健康、成功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而心理健康則是幸福之本。無論你多麼強壯、多麼富有、多麼淵博、多麼偉大,如果受到不良心理的困擾,看待問題及處理問題就會偏頗,人生的幸福就會受到影響。而許多原本一無所有的人,正是因為擁有健康的心理,卻往往能創造幸福的生活,成就人生的輝煌。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不良心理的因素,對我們產生的負麵影響非常巨大。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自殺未遂的達1000萬人以上,造成功能性殘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位屬於精神障礙。由此推算,我國精神疾病至2020年將上升至疾病總數的四分之一。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存在心理問題的人數約3億人,其中約有1.9億人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谘詢或心理治療。另據調查,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患者達1600多萬人,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青少年就有3000多萬人。
公眾對心理學知識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尤其是非典、汶川大地震等突發事件發生之後,社會對心理學的需求顯得更為突出。由此可見,人生心理對於我們的個人發展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重視。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良好的人生心理就是一種圓潤成熟的處世哲學,一種淡定從容的胸襟與氣度。在生活中,你是否一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就垂頭喪氣?在職場中,你是否一有壓力就煩躁不已?在家庭中,你是否一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大發雷霆?這都是由心理而滋生的情緒在作怪!心理情緒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好情緒可以成就我們的人生,而壞情緒則可能讓我們走向反麵。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心態往往能決定一個人人生的命運。
法國著名作家和哲學家讓·保羅·薩特說:人生無法改變,人生的所有意義在於你的賦予。所謂賦予人生某種意義,就是以某種心態和情緒去麵對它而已。人生並非隻是一種無奈,而是可以由自身主觀努力去把握和調控的,心態就是我們調控人生的控製塔。心態的不同導致人生的不同,而且這種不同會有天壤之別。
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世界,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就必須善於改變自己的心態。心態不好,會讓一個美好的環境,變得很糟糕,讓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一天天陷入黑暗的深淵;而改變心態,可以把惡劣的環境,變成對自己有利的環境。隻要心態是正確的,我們的世界也會是光明的。正如一位哲人說過:“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個思想;播下一個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無數事實證明,一個好的命運背後必然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因此,改變心態就等於改變人生了。
總之,人生保健心理學不僅關注人的弱點,同樣也關注人的長處;不僅關注如何修複內心損傷,也關注如何給人力量。通過對人生心理的學習與總結,能使你在社會交往中把握分寸,洞悉對方,大大提高人際能力,並能辨證的看待問題,在大方向上準確的駕馭自己,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