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齡期預防與醫療2(1 / 2)

第二章學齡期預防與醫療2

二、疾病與治療方法

1胃病

現代兒童患有胃病的人數與日俱增,其原因主要是:

(1)大多數孩子自幼有吃零食、偏食、挑食、飲食不規則(吃飯不能定時)等不良習慣,使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破壞了胃分泌的節律,久之便容易患胃病。

(2)有的中小學生,不吃早餐,中午回家已饑餓難耐,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亂往嘴裏塞食物,甚至邊吃飯邊看電視,自然加重了胃的負擔,天長日久,就會出現腹痛、厭食、消瘦等症狀。還有的幼兒園和小學課間餐、午餐,質量、衛生得不到保障,孩子饑飽不均,由於孩子的消化係統發育不完善,對疾病的抵抗力差,若大量食用這些既不衛生,也不合格的食品,胃病難免發生。

(3)持續和過度的精神、情緒緊張,可導致迷走神經的異常興奮,通過刺激壁細胞和C細胞,使胃酸分泌過高。所以,考試前後,心理素質差的孩子比心理素質好的孩子複發潰瘍病的機會大,甚至出血病例也增多。

(4)家長和醫療部門往往忽視兒童患胃病的問題,以致延誤了診斷和治療。醫生對有的孩子喊“肚子疼”,而且麵色發黃、胃納欠佳、消瘦現象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脾胃不和;有的認為是“蟲子”作怪;有的認為是腸痙攣;有的則認為是“胃腸炎”,往往藥服了一大堆,但治療效果卻不明顯。因此,兒童發生胃疼不要亂服藥,最好到醫院給孩子做個胃部透視,以明確診斷病情,才能對症下藥。

2黃瘦病

黃瘦病屬於營養不良病,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營養攝入少,患兒多麵黃、肌體瘦,故稱黃瘦病。兒童的黃瘦病應以預防為主。要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及時增加輔食,不要一味吃甜食。按照中餐的習慣應以鹹食為主,這樣有利於脾胃,更不要養成偏食習慣,要適當節製生冷飲食。一旦孩子發生黃瘦病應當用中藥進行調理。中藥治療這類病症有3種辦法:一種是用藥物調理脾胃,舒暢氣機,從而使患兒產生饑餓感。一種是消導法,即清除積存的宿食,常用藥是神曲、山楂、雞內金、穀稻芽。另外一種是補脾胃法,常用茯苓、白術、蓮肉、雞頭米等。後兩種藥內有不少是食物性藥物。調理脾胃可采用以下方法煮製粥羹:

蓮子羹蓮子去皮去芯,溫水浸泡後急火熬煮而成。吃時可加糖。

山楂糕及茯苓餅買市售的山楂糕及茯苓夾餅即可,與上述粥類同吃。

雞頭米中藥名為“芡實”,可用溫水浸泡後煮熟,當零食吃。

烤饅頭片及麵包片用烤焦的饅頭片及麵包片抹山楂醬吃。

3心肺功能衰弱

現在許多兒童均出現了心肺功能衰弱現象,其原因與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有關。

電視、錄放機、電腦、遊戲機導致孩子靜坐時間大大延長。高樓居室,各戶隔離,孩子少,缺乏玩耍夥伴,都使孩子活動量減少。即使在托幼機構,孩子的活動量也受到限製。上學後,活動量更少了,上課坐著,課間不讓亂跑,回家後作業、電視、遊戲機都占去大量時間。活動量不夠,縮小了心血管係統和呼吸係統的運動能力,心髒收縮無力,左心室得不到應有的發育,致使身體供血不足,尤其是大腦細胞供血不足,使孩子極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肺活量下降,使孩子的耐力下降,出現胸悶、氣短、神經過敏,易激怒,情緒不穩定,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所以,加大孩子的運動量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專家建議:

(1)母親在孕期適當運動,增加胎兒心髒的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