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皮膚常見疾病6(1 / 3)

第六章皮膚常見疾病6

如何治療腰部勞損?

腰部勞損的特點是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和陽性體征,長時間的腰背疼痛,時輕時重,或陰雨風寒、晨起時加重,稍稍活動後減輕,但勞累後又加重。

腰部勞損引起腰痛的部位,絕大多數都在係腰帶的地方。腰骶關節是人體單獨承受軀體重力的大關節,又是腰活動的樞紐,是軀體重力轉移傳送到下肢的橋梁,所以不論在靜態或動態情況下,受到體重衝力的影響比其它全身任何一個關節都高,也最易發生損傷。

采用腰背肌鍛煉、按摩、理療、痛點封閉、針灸等辦法以改善血供,都能取得療效。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積極有效的康複措施,是加強腰背肌鍛煉。

1腰部前屈後伸運動。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後穩健地作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各4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2腰部回旋運動。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旋轉各1次,然後由慢到快,由小到大,順逆交替回旋各8次。

3“拱橋式”。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後頭部為支點(三點支撐)來練習。反複鍛煉20—40次。

4“飛燕式”,俯臥床上,雙臂放於身體兩則,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複鍛煉20—40次。

以上方法於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何為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影響腿的美觀

靜脈曲張的最初症狀是什麼?

腳和腿腫就是一個重要症狀。另外的一些症狀是:皮膚發紫,特別是踝和小腿內側發紫,此外,有皮疹和搔癢感。

是不是有些人患靜脈曲張的危險性特別大?

是的,那就是孕婦,因為額外的分量特別加重了腳的負擔;還有一種就是長得高的人,因為血液必須送到更高的地方。當然,任何人,甚至年紀很輕的人也會得這種病。總的說來,靜脈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是否可以用人造靜脈代替老的、變脆的靜脈?

迄今隻能用塑料管換下很短的靜脈,有時在骨盆和大腿做這種手術。人造靜脈還沒有。

目前治療靜脈曲張最有效的辦法是什麼?

首先用繃帶把腿裹細,使腿部持續的高血壓和腫脹消失,然後把有病的靜脈擱置起來。長的、貫穿整條腿的曲張靜脈可以做手術去掉。

這樣是否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靜脈曲張的問題了?

不是,因為引起靜脈曲張的體質是不能根除的。

能否采取預防措施?

盡可能把腿放高處,減輕其流體動壓。可以做專門的靜脈操,不要洗蒸浴,避免長時間的日光浴,因為熱的時候靜脈會擴張。不要穿瘦腿褲和緊繃繃的襪子,這會妨礙血液流通。多喝水,多吃有纖維的食物。最好的運動項目是遊泳。

增強肌肉有用嗎?例如在專門的健身房裏鍛煉肌肉。

沒有用,甚至有害。例如,舉重會增加靜脈受到的壓力。

穿彈性長統褲有好處嗎?

許多患者覺得這種襪子舒適,因為它對輕微的腫脹趨勢能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但醫學上的作用還沒有得到證明。

發燒非常可怕嗎?

發燒不一定就要醫。

人的自然生理節律會使體溫有大約攝氏半度的波動,但是有些人體溫波動的幅度可以大到12攝氏度,或者小到05攝氏度。兒童的正常體溫常比成人略高,對感染起反應時也較容易發高燒。老年人的體溫多半低於青年人

許多普通的行動,例如飽食之後消化、曬太陽、運動、嬰兒長時間啼哭等,都能使體溫上升。但是人體溫度很少會上升到413攝氏度以上——除非發生了以下兩種情況:丘腦下部受了傷或長了腫瘤,或是中暑。人中暑須立即治療,否則體內器官可能受損,甚至致命。

發燒是這樣形成的:白血球發現了入侵者,於是釋出蛋白質到丘腦下部,刺激丘腦下應通常是顫抖,從而產生熱。許多免疫功能都似乎在體溫較高時表現較好,有些細菌和病毒在較高溫度下不易生長。

最近的研究顯示,讓動物受細菌感染,但不讓它們發燒,其中有許多會死於本來不足以致命的感染。對出過水痘的兒童所作的研究發現:那些吃醋氨酚的兒童比別的兒童晚半天左右痊愈。

隻是發燒而沒有別的不適的人,通常不吃退燒藥反而有好處。但是,也有例外。患了冠心病和諸如關節炎與糖尿病等痼疾的人,如果發燒,應該趕快去看醫生。

千萬不要讓兒童或16歲以下的青少年用阿司匹林退燒,因為這會引致他們較易患上雷亥氏綜合症——一種罕見、可能致命的病。

一個體溫為383度、然而神情呆滯的孩子,和一個體溫為40度、但仍然頑皮的孩子比較起來,前者更值得我們關注,應該注意病人的神態和舉動,不要隻依賴體溫計。

對待新生兒和老年人尤應如此,因為新生兒的免疫係統還未能充分發生作用,老年人的免疫係統則已退化,他們往往即使病得很重也不發燒。幸而,感染還有別的征象。嬰兒如果生了病,可能眼神呆滯,膚色蒼白,四肢冰冷。想知道衰老的人是否得了病,要注意他們是否變得嗜睡,情緒是否有變化。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發燒,醫生建議你這樣做:

出現下列情況就要打電話給醫生:不到3個月大的嬰兒體溫升到378度以上;3—6個月大的嬰兒體溫升到383度以上;6個月以上的孩子體溫升到394度。

成人出現以下情況就要打電話給醫生:體溫升到394度以上;體溫連續3天都保持在383度——即使沒有其他明顯症狀;一連幾個星期輕微發燒。

如果發燒並伴有以下症狀,也該打電話給醫生:嚴重頭痛或頸部僵硬、精神混亂、喉痛、酸痛與疼痛、咳嗽時有痰或血、容易發脾氣或嗜睡、出疹或嘔吐、呼吸困難、血痢或大便帶血。

要多喝水以防止脫水 這一點對老年人尤其重要,因為老年人脫水就容易有並發症,例如中風。要常常喝水,多得足以使你每兩小時就排出清的小便一次。但心髒病和腎病患者在開始強迫自己多喝水前,應先和醫生商量。

吃東西要適量 避免吃得太飽,不過餓了就應該吃。

輕輕用海綿洗擦身浴,兒童體溫升到40度以上的時候,給他們洗海綿擦身浴,體溫會降低,從而覺得舒服些。如果曾喂孩子吃過醋氨酚,要等30分鍾到一小時再給他用海綿擦身。這是為了避免孩子受寒。因為孩子吃藥之後,體溫已在下降了。要用溫水,因為冷水會使人顫抖,體溫上升。不要用酒精擦身,因為兒童的皮膚也許會吸收過量酒精,於身體有害。

不要驚慌失措,記著:發燒隻是對感染的正常反應,通常不會引起嚴重問題。在許多方麵,發燒是我們的朋友,不是敵人。

神經病與精神病有何區別?

在某些電視節目、電影中,涉及到精神疾病的劇情時,演員們順口而出的台詞是“神經病”。有有些人看來,神經病與精神病似乎是同一種病,神經病成了精神病的代名詞。其實這種說法或認識是不對的。精神病與神經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神經病是指腦、脊髓及周圍神經係統病變導致的如腦血栓、腦出血、腦及脊髓腫瘤、脊髓炎等中樞或周圍神經組織的疾病及癲癇、神經衰弱症、強迫神經症等。精神病是大腦機能障礙而致認知、情感、意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神經病多表現為軀體症狀,如麵部麻木、肢體癱瘓、頭疼眩暈、大小便失禁等。而精神病則多表現為精神、心理及行為障礙如錯幻覺、妄想、言語行為紊亂等。在治療方法上,神經病多采用活血化瘀,止血降壓、手術等內外科治療方法。而精神病目前多采用抗精神病藥物和氯丙嗪、奮乃近等,再加上心理支持來進行治療。神經病人主觀上都迫切就醫以求得及早治愈疾病。而精神病人由於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因此大多病人不主動求醫甚至拒絕治療。

何為植物神經紊亂症?

從來都不知道得病是什麼滋味的我,56歲那年,忽然病倒了:厭食、肚脹、腸鳴、拉稀、上堵、下憋、下腹右側隱痛、四肢麻木、肌膚疼痛,難以入睡……臥床不起了。家人趕緊送我去醫院檢查:驗血查便、作B超、照胃鏡、膽囊造影、腸造影……受了不少罪,還是確定不了是什麼病。有的大夫給我開治肝炎的藥,有的給我開治胃炎的藥,幾個月過去了,越吃藥病得越厲害,體重也降了十幾斤。我很恐懼,也很痛苦,懷疑自己一定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症”。

在醫院裏,一位大夫聽了我敘述的病情,看了各項檢查結果說:“你的身體各部器官都沒有查出什麼毛病,可症狀又這麼嚴重,可能是內分泌功能失調,植物神經紊亂,打幾針肌生注射液就會好了”。

自從打上“肌生注射液”,情況一天比一天好,半個月之後,各種症狀都消失了。以後,我又注意加強身體鍛煉,不但一直沒再犯過病,而且滿麵紅光,充滿活力。家裏人和我開玩笑說我可以算是乘上“健康快車”的人了。

對放射性過敏者易患癌症嗎?

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10%的人對放射性過敏,這種人有患癌症的趨向。他們發現,體內細胞易受X射線破壞的人患癌症的可能性較其他人大。他們將受試者的血液放在X射線下照射,然後觀測血細胞中染色體受損害的程度,患有乳腺癌的婦女中40%的人對放射性過敏。

這種方法可及早診斷哪些人易患癌症,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另外,對於接受放射性治療的癌症患者來說,如果發現患者對放射性過敏就應適當減少放射劑量,這樣既可達到治療目的,又不致於造成過多的副作用。

有哪些防癌方法?

癌症誰都怕,但要預防它也不是沒有辦法。美國防癌協會就推薦了減少患癌機會的十大步驟,即五多加五少。

1多吃包菜科的蔬菜 包菜、花椰菜、芥菜、菜心和芥蘭花,能預防肺癌、胃癌和結腸癌。

2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 水果、蔬菜、糙米、全麥粉 、穀類食物都含豐富纖維素,能防結腸癌。

3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 蛋黃、肝、牛奶和乳酪都含有維生素A,能預防食道癌、喉癌和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