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飲食保健與養生4(2 / 3)

一般的烹調方法,食物加熱不太高,加熱時間短暫,故其毒性不大,對營養價值的影響也不顯著。但有的家庭長期儲存炸過食物的油,並反複使用,這樣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家庭和食品加工單位用油炸食物時應注意食油溫度,每次用油量應掌握好,盡量避免反複使用。即使有剩油,應在使用時添加一部分新鮮的生油,這樣可以避免毒性物質的產生。

吃鹽過多有損健康

據有些專家證實,吃鹽過多有下列害處:

(1)吃鹽過多引起高血壓。據專家調查,吃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係。吃鹽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高。阿拉斯加低食鹽量的愛斯基摩人,基本上沒有患高血壓病的。而每天食鹽量高達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壓發病率高得驚人。在我國食鹽量低的廣東省,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5%;而喜食鹹的北方人,高血壓發病率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而且還可能使腎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同時鹽又有吸咐水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溶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損傷,血流粘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

(2)吃鹽過多會引起水腫。由於吃鹽過多,使鈉在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引起水腫,並增加腎髒的負擔。

桂皮、八角和花椒食用須知

河北省腫瘤研究所趙澤貞研究小組,經對調味品花椒、八角、桂皮作多方麵試驗和檢測後,發現這三種天然調味品均有一定的誘性和毒性。研究表明,桂皮可能含有移碼突變型及堿性對置換型誘變物,花椒、八角可能以含有移碼突變型及堿性對置換型誘變物為主。這些誘變物,能改變組織細胞的遺傳功能,發生突變,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利。

爛薑真的不爛味嗎

生薑是人們常用的調味品。但是爛生薑有毒,不能吃。有的人說什麼“爛薑不爛味”,是沒有科學道理的。生薑在爛的過程中,會發生一係列的化學變化,其中有一種有毒物質叫黃樟素,是毒性很強的有機物,它能使肝細胞變性。人們在食用時雖然量很少,但其毒性對肝細胞的損害是大的,特別是對肝炎病患者的肝細胞損害就更大。所以,千萬不要食用爛生薑。

過量飲酒有損健康

過量飲酒對身體有害,這是因為酒液中含有酒精,酒的濃度越大,酒精含量越多。一次大量飲酒或長期飲酒過量,都有可能造成酒精中毒和損害身體。

(1)酒精能傷害神經係統。長期過度飲酒可引起神經衰弱、智力遲鈍、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工作能力下降。一次大量酗酒,可出現急性中毒,腦神經被麻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2)酒精損害身體的許多器官。過量飲酒會使胃和胰腺受酒精刺激,而容易發生炎症。酒精會隨血液進入肝髒,損害肝細胞,久之可出現脂肪肝、肝硬變。酒精可使心髒和心血管發生病變,使心髒功能減弱,血管硬化,形成高血壓。長期過量飲酒,會降低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導致氣管炎。

(3)長期過量飲酒,可造成營養缺乏症。酒中缺乏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酒精能降低小腸對硫胺素、煙酸、維生素B6、維生素P1及葉酸的吸收率,從而引起營養不良症。更嚴重的危害是非營養性的疾病,如食道癌、胃癌、胰腺炎等。據美國匹茲堡大學嗜酒研究所對300名長期嗜酒者的營養素攝取量做了調查,在不飲酒的情況下,每人每天平均膳食中營養素攝入量為:熱量2800千卡,蛋白質105克,硫胺素16毫克,核黃素21毫克,煙酸17毫克,在飲酒的情況下,每人每天平均攝取熱量850千卡,蛋白質35克,硫胺素05毫克,核黃素07毫克,煙酸6毫克。從上述分析中不難看出,長期飲酒會直接影響營養素的吸收,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營養缺乏症和各種營養性的疾病。

(4)酒精能致癌。根據調查,患消化係統癌症的,如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嗜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機會多。

哪些食物可解酒

飲酒中,當感到頭重腳輕、雙眼朦朧、飄飄然若騰雲駕霧時,就應停杯住盞,可取下列食物之一解酒:

(1)鮮橙一個,榨汁飲之,或吃鮮橙一個,也可吃柑等。

(2)柑皮焙幹為末,加入鹽15克,點入湯中服之。

(3)橄欖果10枚,煎湯飲之。

(4)鬆花蛋一個,蘸醋徐徐吃下。

(5)鮮藕洗淨、搗碎,絞汁飲服。

(6)白蘿卜500克搗碎取汁加紅糖適量,每次飲一杯。也可生吃適量白蘿卜。

(7)吃梨或喝梨汁,尤以酸梨為佳。

(8)用陳醋50克,紅糖25克,生薑3片,煎水服,有明顯解酒效果。

(9)多飲濃茶。可對抗和緩解酒精的抑製作用,還可利尿,促進酒精從體內迅速排出,以緩解酒精中毒。

(10)飲牛奶一杯,可以緩解酒精對胃壁的刺激,保護胃粘膜不被酒精灼傷。

(11)紅茶菌一大杯,一次飲下,具有理酒、止嘔、催吐之效。

喝茶有講究

(1)因人用茶:茶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利水通尿的功用。年青體壯的人,適量飲茶可以降火祛躁。年老體弱的人,往往虛寒血弱,長久用茶容易因其寒涼侵襲脾胃而不知不覺地損耗元氣,甚至會誘發疾病,因此,應該少喝濃茶。

(2)對症用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鞣質、茶堿和維生素C等,對中樞神經有強興奮作用,因此,患失眠症的人睡前不宜飲茶。咖啡因、茶堿還能加強心髒功能、提高心率、擴張冠狀血管,所以心跳過速的冠心病人不宜喝茶。但是某些心跳過緩的病人,適量喝茶則有利於提高心率。咖啡因能增加胃分泌、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病人不宜多飲茶;而消化不良、腹內積食者多喝些茶倒是有益的。對於支氣管哮喘、膽絞痛病患者來說,適量飲茶可以減輕痛苦,因為茶堿能鬆馳平滑肌。茶有減少體內脂肪、降低膽固醇的功能,胖人適宜飲茶。

(3)清淡為佳:一杯濃茶,刺激作用很強,可以引起失眠、頭疼,甚至會因對脾胃刺激過甚而造成嘔吐。而且茶的抗菌作用隨濃度增大而降低,所以,茶水以清淡為好。

(4)冷飲多弊:喝溫茶,體內的“火氣”能因茶的涼性而下降,自尿排出;喝熱茶,則茶的涼性借體內“火氣”而升散,使人神思爽暢、耳聰目明;喝冷茶,不僅無清熱化痰之功,而且有滯寒、聚痰的壞處。

(5)空腹不飲:空腹飲茶是不良習慣。腹中無物時,茶性直入髒腑,冷脾,對身體有害。

婦女應如何飲茶

(1)婦女在月經期和分娩之後,都不適宜多飲茶:茶葉性寒味甘苦,正常人飲用可以消食提神祛火,還能治腎炎、咽炎等疾病。但婦女經期飲食宜溫不宜冷,大量飲用寒性的茶可以導致月經病。婦女分娩後氣血兩虛,多飲茶可能引起內寒病,如消化不良等,對產婦身體機能恢複不利。

(2)婦女在懷孕期不宜飲茶:經科學實驗,發現許多藥物如咖啡因、奎寧、酒精、磺胺類及某些抗生素等,可以通過胎盤血液循環而進入胚胎,造成胚胎代謝異常,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甚至直接殺正在增生的胚胎細胞,使胚胎某些部位 的組織壞死,從而引起胎兒畸形。因此,孕婦不要服用或限量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和藥物。含咖啡因的飲料有咖啡、茶、可樂飲料、巧克力等;藥物有複方阿斯匹林、苯甲酸鈉咖啡因、巴氏合劑(溴劑+咖啡困)、優散痛和索密痛等。

飲水學問

喝水有“六忌”、“三提倡”。

六忌:

1忌喝生水。生水含有許多病菌和寄生蟲卵,人喝了會得多種疾病。 2忌喝太燙和太涼的水。喝過燙的水會損傷口腔和食道粘膜,長期飲過熱的水會引起口腔、食道癌。長期飲過冷的水會引起胃功能紊亂,出現腹痛和腹瀉。

3忌喝水速度過快。喝水過急會使血溶量迅猛增加,因而突然加重心髒的負擔,出現心力衰竭。

4忌飲水過量,一次喝水過多容易引起胃擴張。

5忌飯前大量喝水。飯前大量飲水,會增加腸胃負擔,衝淡胃液,影響食欲和消化。

6忌睡前大量喝水,睡覺前大量喝水,會增加排尿次數,影響睡眠。

三提倡:

1提倡晨起喝水。起床後喝一杯水,可清洗胃腸,刺激胃腸運動,增加消化功能。

2提倡運動後喝鹽開水。運動中大量出汗,體內鹽分大量排出,喝鹽開水可補充水分,增加體內鹽水的濃度。

3提倡病中多喝開水。病人多喝開水,既可補充因病(發燒、嘔吐、腹瀉等)消耗的水分,又可加速細菌病毒的排泄。

有些人認為,凡是喝燒開過的水就比喝涼水衛生,其實不然。有幾種開水是不能喝的。在爐灶上沸騰了一整夜或很長時間,飲用時已經是不冷不熱的開水;裝在溫水瓶中已經幾天的溫開水;經過多次反複煮沸的殘留開水;開水鍋爐中隔夜重煮或未生煮的開水;蒸飯、蒸肉時‘甑腳水’”。為什麼這些開水不能喝?一是它們所含某些微量成分增高了;二是亞硝酸鹽容易增多,飲用後對人體健康有一種潛在慢性危害。飲用開水,最好是煮沸5~10分鍾的,並且要裝在保溫性能好的熱水瓶內,每天更換。

飲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促進排泄,使尿量增多,體內代謝的廢物隨尿的排出也加快。但飲水過多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有害。如稀釋胃液,減弱消化能力,增加腎髒負擔,可能引起浮腫;使血容量大大增加,嚴重時使細胞內水分瀦留,造成水中毒,產生惡心、嘔吐、神智混亂、嗜睡,或躁動、抽風以致昏迷。每人每日對水分的需要量,因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氣候變化而有所不同。人體對水的需要有複雜的調節機能,口渴的感覺就是最簡單的需要水分的調節方式,所以平時不必要有意識地多喝開水。

烹調與癌症關素

國外一些科技工作者發現,有一些食物因烹調方法不當可引起癌症。如燒雞、燒兔、燒肉、紫花苜蓿、酸奶油、燒土豆等都含有誘發癌變因子。似乎那些帶有紅色的食品都有致癌的可能。

日本的個別地方患胃癌的發病率達10%~70%,有人把病因歸於飲食,並含糊說成營養成分起主導作用;美國一位科技工作者發現,雖然當今合成化學藥的致癌作用是少數的,但是,在一些可食性的食物中,或在烹調不當時,會有天然存在或產生致癌物。並認為像植物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往往是在外界環境中天然產生的,對植物本身是一種抵抗侵襲物質,而人食後可有致癌作用。現在已發現黑胡椒、大黃均含誘發癌變成分,一些肉品的脂肪、食物添加劑、酒精、燒焦的棕紅色食物都是潛在致癌物。

但是,不是所有食物都是壞的。有些食物天然就產生能夠中和癌變因子的成分,如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美國科學院出版的《飲食指南》一書,介紹了飲食防癌、抗癌食物,還介紹了食物烹調方法。特別強調減少脂肪性食品,烹調時要避免燒焦或呈紅棕色,少用或不用有致癌作用的食物添加劑。要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和植物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多含有抗癌因子,這些因子可以中和一些食物中含有的誘發癌變因。

哪些營養素可防癌

經醫學專家研究證明,下列營養素有抗癌作用:

維生素C: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食管癌和胃癌發病率高的地區,居民攝入維生素C量偏低。一般認為,維生素C有增強細胞間質粘著性、阻止癌細胞的浸潤和轉移的作用,能有力地防禦腫瘤細胞的侵襲,從而起到防癌作用。維生素C還可以控製甲基苄胺與亞硝酸鈉在體內合成亞硝胺(一種致癌物),從而起到防癌作用。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桔子、棗等。

維生素A:實驗證明,缺乏維生素A的動物容易引起粘膜、皮膚和腺體腫瘤。維生素A可防止上皮組織癌變。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肝、奶、蛋等。富含胡蘿卜素的有玉米、胡蘿卜和綠葉蔬菜,並能轉變成維生素A。

維生素B2:實驗證明,缺乏維生素B2可引起皮膚脬頭瘤。含維生素B2多的食物有肝、心、蛋、海蟹、菠菜、薺菜等。

維生素E: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而化學致癌物多屬於強氧化劑,所以維生素E具有抗癌作用。實驗證明缺乏維生素E易起引皮膚肉瘤、皮膚癌和脬腺瘤。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香油、花生油、萵苣、蛋黃和大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