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強國
Editor's letter
作者:劉曉
成為田徑強國的感覺真好,哪怕隻有短短一瞬,何況又不隻短短一瞬。
8月29日晚,張培萌在第三個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全世界部無法否認,這是一個真正的田徑強國才能達到的高度。
衝線後,張培萌高高地跳了起來,在整個田徑世錦賽最刺激,也最考驗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項目中,他和隊友為中國隊鎖定了一枚銅牌。幾分鍾後,由於美國隊被認定犯規,獎牌變成了銀色。
北京世錦賽,中國真的很有一點田徑強國範兒了。
金牌榜上,1金7銀1銅,總數創造了曆史——且若以獎牌數排名,甚至高居所有參賽國家的第四位。比數字更打動人心的,是我們在更多項目上真正有了競爭力,比如唯一一枚銅牌來自於男子跳遠,盡管獎牌成色是最低的,但中國隊卻有三名選手進入這個項目的決賽,分別拿到三、四、五名,這代表一種可持續的競爭力,絕不會在某個人的曇花一現過後,就此消聲覓跡。
最大的驚喜依然來自於鳥巢的直道,從男子100米開始,以男子4*100米告終,之所以如此強調短跑,因為它幾乎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項目——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可以沒有足球隊,卻幾乎沒有什麼地方沒有短跑運動員。絕大多數身體健康的人在其有限的一生中,總都體驗過撒開雙腿全速衝刺的滋味,這是一項來自人類原始本能,不需要解釋的運動。
而蘇炳添能夠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登上決賽賽道的黃種人、亞洲人,他和莫有雪、謝震業、張培萌組成的4*100米接力隊能在預賽創造37秒92的全新亞洲紀錄,決賽硬拚掉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傳統強國,都是我國田徑發展,硬實力的體現。
過去,中國田徑在世錦賽上也曾有過輝煌,或來自於馬家軍,或來自於劉翔,璀璨歸璀璨,但一方麵持續時間太短,另一方麵領域過於專一,都難以讓“中國成為田徑強國”這一命題變得有說服力。似今天這樣百花齊放,田賽競賽並駕齊驅,幾乎每個比賽日都有收獲都有衝金點的景象,絕對是前所未有,亙古罕見。
更為重要的是,世錦賽讓更多中國人開始覺得,田徑變得好看,並會激勵他們親自走上運動場,參與這些人類發展史上最古老的運動。這將是世錦賽留下的,比那9枚獎牌更為沉甸甸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