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嬰幼兒生活護理6(1 / 3)

第五章嬰幼兒生活護理6

12給孩子一些挫折感有什麼好處?

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家庭逐漸增加,獨生子女往往享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如果教育不當,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使孩子一帆風順,缺乏挫折,缺乏獨立性,以致長大後難以承受社會環境給予的各種壓力,甚至難以適應環境。

為了避免孩子將來可能遇到難以應付的境況,應當從小給孩子一些挫折感,事先替他打些“預防針”,使他以後能夠順利地適應社會。

(1)家長不能一味地縱容、溺愛孩子。不管孩子提出多麼無理的要求,有的家長也認為是正常的,其實這是不對的。有的孩子由於他的無理要求未得到滿足,就在地上打滾,而父母親還一聲聲“寶貝,寶貝”地呼喚,孩子根本就不理睬,直到父母滿足了他的要求為止。孩子將來如果帶著這種習性步入社會,肯定會到處碰壁。

(2)孩子犯了錯誤,該批評的就要批評,不能縱容他的壞習慣,要讓他明白,做事是要有一定規矩的,不能無法無天。

如果孩子侵犯了父母,父母也應當適當加以反擊,這不是說父母跟孩子一般見識,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了解社會規則,你侵犯了別人,別人便會回擊。

(3)隻有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才給予幫助。孩子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做,他如果遇到了困難,向父母求助時,父母也不要立即幫助他。當父母幫助他時,不要包辦代替,隻要告訴他方法就行了,一切還得讓他自己動手。

(4)家庭裏不要總是把孩子的一切需要放在首位,以免他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你們一切都得讓著我。有時候也要忽略一下孩子的需要。

有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在與其他小夥伴玩時受欺負,就禁止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這是極其錯誤的。須知,孩子與成人的交往,是一種不平等的交往,他會受到照顧和寵愛,雖然這是孩子所需要的,但是僅僅有這種交往是不夠的。孩子隻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學會交往的規則,學會如何參與別人的活動,如何跟別人交往,這時,他們之間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相互能學會很多東西。

當孩子與別的小夥伴發生糾紛時,常常向父母告狀,希望父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時候,不要著急去替他解決,而是要啟發他,讓他自己解決問題。

13怎樣保護孩子甜美的童音?

孩子的聲帶細薄而稍長,講話和唱歌具有嬌甜清脆的童音特有的音色。嬰兒啼哭時吸氣短呼氣長,呼氣時發出聲音。嬰兒啼哭很少會出現聲音嘶啞或失音。孩子大聲哭叫、亂喊、尖叫時,較強氣流衝擊會損傷聲帶,使嗓音變啞。大聲說話時脖子上現青筋,經常大聲叫喚會使聲帶邊緣肥厚粗糙,聲帶閉合時有縫隙,或在聲帶邊緣處出現小米粒樣的小結使聲帶不能合攏就會出現沙啞的聲音。稱為兒童慢性喉炎和聲帶小結。

孩子發音器官脆弱,音域較窄,如果模仿成人唱流行歌曲,甚至學著顫動或尖聲叫喊會使喉肌緊張,舌根後縮,以致近年來兒童患聲帶小結的人增多。

嗓子啞時首先要保證聲帶充分休息,低聲說話,減少閱讀,不可大聲尖叫和唱歌。注意飲食清淡,不吃過鹹過甜及辛辣食品。可飲用金麥清咽飲或含杜滅芬或四季潤喉片,也可用慶大黴素加少量激素霧化吸入,一日2~3次。

要教導孩子舉手發言不要搶著叫嚷。先學會背兒歌,熟悉韻律節奏才學習唱歌。要按兒童發育的情況練習從3個音階到5個音階,再逐漸學習到7個音階。不宜練習寬音域的成人歌曲以免使聲帶過度牽拉而受到傷害。

14如何對待孩子的同伴?

孩子長到4歲以後,隨著認識範圍的擴大,交往的增加,會常常把自己喜歡的小朋友帶回家來玩耍。這時,家長要熱情接待孩子的小同伴,使孩子們感到家長的態度是友好、和藹可親的。家長千萬不要板起麵孔,對孩子們不理不睬,更不要對孩子把小同伴帶回家來,表示不高興,以免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帶同伴們回家玩,這表示他的交往能力不錯,並且這也是孩子進一步學習如何和別人相處的好機會。家長還可暗示孩子和小同伴一起分享糖果、玩具等。

孩子和同伴玩的時候,家長可以在一旁注視,但不必幹涉或指手劃腳,孩子們在一起時,自己會發明各種遊戲,玩得津津有味。當孩子們之間發生爭吵或打架時,家長不要一味地護著自己的孩子,而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化解他們的矛盾,並教育孩子們一起要好好地玩,不要動不動就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