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保護我們的腎髒1(1 / 3)

第一章保護我們的腎髒1

可怕的腎功能衰竭

通常每個人有一對形如蠶豆的腎髒,位於腹膜後間隙內、腰椎的兩側,貼靠腹後壁的上部。每個腎髒各有100萬個左右的腎單位,腎單位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場所。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管具有強大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可以完成對人體內環境精細而巨大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每天排出尿量在500~3000mL左右,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人體通過排尿來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同時將代謝廢物溶解在尿液中一道排出體外。出於維護腎髒和泌尿係統健康的考慮,應保證每天的尿量達到1000mL以上,這有利於身體代謝廢物的排出,減少對腎髒組織的傷害。

關於腎髒,我們應該腎髒知道什麼知識呢?

正常腎髒能產生許多內分泌激素,其中骨化三醇(1,25—二羥維生素D3)以及促紅細胞生成素與營養狀況關係非常密切。骨化三醇是人體內維生素D3最重要的活性產物,主要對骨礦代謝起調節作用,在腸道它可以促進鈣離子和磷的吸收,在骨骼它是維持骨骼發育和礦化的主要激素,不僅如此,骨化三醇還參與胰島素分泌、造血和免疫的調節、皮膚角化形成和肌肉的發育。而促紅細胞生成素由腎髒間質細胞分泌,可以促使骨髓紅細胞集落形成單位分化成熟為紅細胞,缺乏會造成難以糾正的貧血。病態的腎髒,其內分泌功能往往是不健全的,故而患有腎髒疾病者會同時出現許許多多複雜的全身症狀,如貧血、心力衰竭、高血壓、甲狀旁腺機能亢進、骨質疏鬆等等,絕不僅僅是泌尿係統的改變那麼單純。

常見腎髒病與腎功能衰竭

常見的腎髒疾病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腎結石及泌尿係統感染,這些疾病的常見症狀有水腫、少尿(少於500mL/d)、多尿、尿路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燒灼感)、腰痛、乏力、麵色蒼黃、厭食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腎髒疾病在發病的早期沒有任何症狀,非常容易被人們忽視。一些非常簡單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早期發現腎髒疾病的端倪。留意觀察小便,當有中度血尿時,它的顏色會變成濃茶色,當尿中含有蛋白時,容易起泡沫。而腎病引起的腰痛會在叩擊腰部時感覺到疼痛加劇。

不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何種類型的慢性腎髒疾病,都會影響到腎髒的功能,這種影響可以是短暫的、一過性的,也可能會導致腎髒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損傷。慢性腎功能衰竭(又稱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是各種腎髒疾病終末期的表現,臨床上劃分為以下階段,我們這就一起來看一看。

第一期,慢性腎功能衰竭代償期。腎髒輕度受損,但能夠清除蛋白質代謝後的垃圾,作為評價腎髒功能的生化指標—血清肌酐為1.6~2.0mg/dL(133~177mol/L),血清電解質穩定,血紅蛋白在男性患者不低於110g/L,在女性患者不低於100g/L。臨床上常無明顯症狀。

第二期,氮質血症期。腎髒已不能完全清除蛋白質代謝後的垃圾,有害代謝物質開始蓄積,從而產生一係列中毒症狀,如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貧血等。血清肌酐為2.1~5.0mg/dL(186~442mol/L),臨床如未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者貧血會進行性加重,血紅蛋白可在60~90g/L,血清電解質、尿酸等均異常。

第三期,尿毒症前期。腎髒清除體內垃圾及排水的能力明顯下降,臨床症狀顯著加重。此階段血清肌酐為5.1~7.9mg/dL(450~707mol/L)。

第四期,尿毒症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終末期,此時腎功能基本喪失,臨床上酸中毒、水、電解質紊亂的症狀都較重,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血清肌酐大於8mg/dL(707mol/L)。臨床上應積極進行透析準備,如動靜脈造瘺、糾正酸中毒和水電解質失衡等。

上麵介紹的評價腎髒功能的方法主要依靠血清肌酐水平,

然而,血清肌酐水平在很多情況下不能準確反應腎髒功能,比如當患者存在明顯的營養不良,或者長期食素、伴有各種骨骼肌病變、因為癱瘓長期臥床、重度肥胖或者身材極為矮小等,此時,需要借助“內生肌酐清除率”(Ccr)來確定腎功能的受損程度。

慢性腎病的患者通過監測血清肌酐及肌酐清除率這兩項腎功能評價指標,及時了解自身的變化趨勢,方能明明白白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疾患會直接威脅腎髒的健康,如果身染此類疾病,也該定期檢查血清肌酐及肌酐清除率,了解腎髒功能的變化,防微杜漸,及時進行保護。

慢性腎功能衰竭並不是人們所謂的“腎虧”。腎虧、腎虛的說法屬於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範疇。中醫的腎髒觀是功能觀,中醫所言腎髒是西醫解剖學腎實體與腎髒各種生理功能狀態的總稱。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五髒六腑之根,藏精氣,生髓通腦,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的來源,同時也是髒腑功能及生命活動的根本。祖國醫學對腎髒的認識有機而辯證,在一定程度上為西醫腎髒病學研究提供了佐見。

腎髒的隱形殺手

平時生活中,很多在不經意間的行為有損腎髒健康,需要我們加以避免。

是藥三分毒,切忌擅自服用。

(1)盲目服藥。要知道幾乎所有藥物經過人體代謝利用最終要從腎髒排泄,這使腎髒很容易受到藥物的損害。多種鎮痛藥,如非那西汀、撲熱息痛、乙酰水楊酸、保泰鬆、消炎痛、布洛芬等,可引起間質性腎炎,而阿司匹林能使腎髓質血流減少及腎細胞代謝障礙造成腎乳頭缺血壞死,臨床上出現無症狀

性膿尿、菌尿、多尿、夜尿,甚至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多種

抗生素也可能具有嚴重的腎毒性,如慶大黴素、先鋒Ⅰ、先鋒Ⅱ、先鋒Ⅲ,青黴素G、氨苄青黴素、二性黴素等。還有那些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中藥製劑很多也有著嚴重的腎毒性,比如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藥材如關木通,成藥如某些品牌的龍膽瀉肝丸)就被證實能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腎功能衰竭。常言道“是藥三分毒”,切忌在沒有搞清其毒副作用的情況下擅自服用。

(2)不注意泌尿係統的衛生。若是不注意衛生,能導致細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直接由尿道逆向而上,進入腎髒,使腎髒感染發病。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很多婦女患有遷延不愈的慢性腎盂腎炎,並最終因此喪失了腎功能。許多不潔的生活方式也會造成泌尿係感染的高發並最終影響到腎髒。

(3)經常憋尿。經常憋尿會導致尿液沿膀胱、輸尿管逆流回腎盂,引起反流性腎病,症狀見反複發熱、腰痛、血尿等,嚴重時還會引起腎髒瘢痕形成、腎功能衰竭。

(4)未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我們知道,慢性腎功能衰竭是高血壓、糖尿病的嚴重並發症。高血壓的情況下,腎髒的灌注壓增高,能加劇腎小球硬化的進程,使腎髒功能逐步喪失;而糖尿病未經良好控製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腎小球的高灌注和高濾過,導致腎小球內高壓,促進腎髒濾過功能的喪失。未積極治療的高血壓、糖尿病導致腎功能衰竭的進程往往不超過10年。

(5)未積極治療上呼吸道及全身感染。致病菌侵襲人體造

成上呼吸道局部或是全身的感染,人體的免疫係統便與之抗衡,

外來的病原微生物等各種抗原與免疫球蛋白會形成免疫複合物,這種免疫複合物容易沉積在麵積廣大的腎小球基底膜上,介導免疫殺傷細胞對基底膜的攻擊性反應,造成腎髒損傷。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乙肝性腎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後腎炎等等都是因這種感染後免疫機製所導致的,所以,不要忽視那些看似輕微的感染,它可能是腎髒潛在的殺手。

(6)煙酒無度。吸煙有百害無一利,吸煙後全身的小血管處於攣縮狀態,加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會影響腎髒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腎動脈狹窄的病人更有必要戒煙,避免損傷腎髒。

吸煙對我們的

腎髒很不好哦!

而酒精是全世界濫用最廣泛的成癮品,長期大量飲酒常伴存中毒性肌病、肌溶解症及肌紅蛋白尿,過量飲酒導致飲酒者長時間處於昏睡、昏迷狀態,肢體自身壓迫,可誘發急性肌肉溶解及肌紅蛋白尿性急性腎功能衰竭。長期嗜酒能加重高血壓,引起尿酸排泄減少、高尿酸血症,損傷肝和其他器官,從而影響鋅、維生素B1、維生素A、葉酸等多種微量營養素的吸收和保有,並間接造成腎髒的損害。“如飲酒,應適量”,是中國營養學會頒布的《營養膳食指南》關於飲酒行為的建議。

所謂適量通常是指每周不超過3~6份的乙醇量(乙醇就是我們說的酒精)。每份乙醇量為12g,即270mL啤酒,100mL紅酒或30mL中等酒精度的白酒。

(7)過度疲勞。慢性持續性的過度疲勞狀態使得免疫係統的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機會;劇烈的運動造成的疲勞狀態則有可能導致肌肉廣泛損傷而發生肌紅蛋白尿性的急性腎衰、血尿、蛋白尿,對腎髒造成損傷。

(8)負麵情緒困擾。用中醫的說法,負麵的情緒會傷肝損腎,使腎髒的精氣受損,西醫也提倡人們保持情緒樂觀、平和、不驚、不怒,在這種精神狀態下身體內在的免疫調節、神經內分泌機能才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9)高脂飲食。膳食中脂肪過高,容易使人發生腎動脈硬化,使腎髒萎縮變性,引起動脈硬化性腎病。素食通常呈堿性,可以防治尿路結石,適當增加冬瓜、綠豆、赤豆等利尿清熱的食物能很好地保護腎髒的功能。

防患於未然

預防醫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暴露”,所謂暴露是指身處某種危險因素的影響之下。當您暴露於慢性腎病的各種患病誘因之下時,就應該意識到飲食防治的重要了。

這是因為,腎髒疾病的發生與人們的行為和飲食習慣多有關聯,腎髒本身又承擔著多種營養調節功能,所以,發生腎髒疾病後,飲食調養對於控製疾病的進展,糾正身體的代謝失衡就顯得極為重要,腎病的飲食調養故而廣受關注。

為了加強對腎髒的保護,我們需要提高警惕,當身體表現出下列一係列症狀時,就應該意識到那可能是腎髒出現了問題。

(1)水腫,特別是晨起時眼瞼水腫。

(2)尿量突然增大很多,即便沒有明顯加大飲水量也是如此。

(3)尿量突然減少(每天不足800mL),又沒有大量排汗,即便增加飲水量也是如此。

(4)小便性狀改變,尿液混濁、有泡沫,尿液的顏色呈醬油色。

(5)尿頻、尿急、尿痛,夜尿明顯增多。

(6)貧血,麵色蒼黃,眼瞼、口腔黏膜蒼白無血色,脈速快,易疲乏等等。

(7)出血,如出現鼻黏膜、齒齦經常不經意間出血,皮膚

有出血點。

(8)腰區酸痛,腰椎兩側有叩擊痛。

其實,在腎髒發生問題之前,我們如能較早預見到自身疾病或周圍環境對腎髒的影響,或許就能防患於未然了。以下這些情況是和腎髒問題息息相關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高血壓,高血壓性腎病是高血壓嚴重的並發症之一,是高血壓致死的主要原因,升高的血壓時刻威脅著腎髒的安全。

(2)糖尿病,糖尿病腎病早已成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重要成因之一,所以患有糖尿病者就該定期進行尿液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糖尿病引起的腎髒損害。

(3)肥胖,高尿酸血症及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症,人們太常見到這些疾病都不以之為病了,然而它們會在不知不覺間損害我們的腎髒。

(4)身處某些腎病的高發區,某些地區的地質條件造成飲水、作物中一些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含量較高,或是一些流行的飲食習慣造成當地的人易患某種腎髒疾病,如江西某地有較高的尿酸性結石的發病率,而以素食為主、日常飲食中習慣攝入過多含草酸高的食物則可能罹患草酸鹽性的尿路結石。

(5)乙肝、過敏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患有這樣的疾病時要謹防發生免疫反應性的腎病。

(6)劇烈運動,過度勞累,體力透支,肌肉的極度勞累會引發腎病,從事體力活動的時候應該量力而行,切不可“竭盡所能”,逞一時“愚勇”喲。

預防腎病怎麼吃

如果您有過到醫院,特別是大醫院就醫的經曆,您一定記得臨床大夫是多麼繁忙,他們常常無法在門診時詳盡了解患者的進食情況,如果您問及一些與飲食有關的問題也常常得不到滿意的答複。然而患者的飲食起居對於疾病真的如此無關緊要嗎?是不是各種疾病的治療就僅僅是打針、輸液、吃藥、抽血、檢查這麼單純呢?如此倒真是患者的大幸了。

為了有效地規避風險,遠離慢性腎病,自然要改變“隨心所欲”的吃飯原則,把飯吃對、把飯吃好,聽上去不難,其中的學問卻是不小的。

本書第一部分已有關於各種營養素以及健康人合理飲食方法地介紹了,做到飲食均衡又合理,摒棄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就已經是在防範慢性腎病的堤壩上壘起了第一層磚。

麵對慢性腎病的進攻,我們需要進一步掌握在手的武器是各種“營養素調整膳食”,包括低蛋白飲食、低鹽飲食、低脂肪飲食、低嘌呤飲食、糖尿病飲食,等等。隻有有的放矢地運用這些調整營養素膳食,才能真正築起我們的營養堡壘,最大限度地保障腎髒的健康。

低蛋白飲食

從附錄的食物蛋白質含量表中不難發現,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之中,動物性食品(包括禽類、水產、豬牛羊肉、蛋類、奶製品等)、植物性食品(如大米、小麥粉、蓧麥、蕎麥、豆類,以及堅果)含蛋白質均很豐富。特別是大豆,含蛋白質更高達36%,是自然食物中的“狀元”。而蔬菜、水果、油脂、澱粉類食物含蛋白質就很少。

我們不妨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看一看低蛋白飲食與日常飲食的區別。

請注意,上述兩種飲食方式的蛋白質攝入量相差1倍之多。

蛋白質從來都是營養的代名詞、健康的衛士,那麼為什麼在慢性腎病的防治上總是強調低蛋白飲食呢?

道理並不複雜。體內蛋白質代謝的產物(含氮廢物)需經腎髒排泄,過多的攝入勢必導致代謝產物的生成增加,從而加重腎髒負擔。此時需要接受低蛋白飲食來降低蛋白質的攝入量,

以使它僅能維持生理功能的運行為度。維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

的蛋白質量約為每天0.4~0.6g/kg,僅為正常情況下的50%~60%,要達到這樣一個攝入量標準,需要非常謹慎地選擇食物,特別是那些含蛋白質較豐富的食物,更要經過認真計算和取舍。

比如,一名急性腎炎的女性患者,身高為155cm,理想體質量(體重)為50kg,實際體質量為52kg(處於正常範圍),醫生要求她進食低蛋白質飲食,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天0.5g/kg,經計算得知她每天的蛋白質總攝入量不應超過25g,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

大家請看:

1個雞蛋含8g蛋白質;一袋牛奶(250mL)含8g蛋白質;50g瘦肉含8~10g蛋白質。

尚未計算主食和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僅此3種就已達到25g蛋白質的限量標準,可見低蛋白質飲食,特別是限量嚴格的低蛋白質飲食,需要特殊的手段來實現。

麥澱粉是將小麥粉中的蛋白質抽提分離去掉,抽提後小麥粉中蛋白質含量從9.9%降低至0.6%以下。用麥澱粉替代主食作為患者每日供給熱量的主要來源,以減少飲食中劣質蛋白質的攝入量,這一方麵可以在限量範圍內提高優質蛋白質攝入的比例,另一方麵也保證了低蛋白質飲食的情況下攝入充足的熱量。

麥澱粉可以加工成各種各樣的主食:一份麥澱粉用約半份滾開水燙熟揉成麵團,然後可製成麵條、麵片、蒸餃、烙餅等。

土豆泥餅

[原料]土豆100g,麥澱粉50g,糖30g,食用油適量。

[製作方法]土豆蒸熟去皮,搗成泥,加入麥澱粉、糖,攪拌均勻備用。將和好的土豆和澱粉分成4~5份。將平底鍋置火上,當油六成熱時,取一份土豆泥放在熱油鍋中慢慢煎至兩麵金黃,完全熟後即成土豆泥餅,共可煎4~5個小餅。

麥澱粉餅幹

[原料]麥澱粉250g,糖100g,油半勺,水適量,起子粉(即焙粉)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