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女性醫療用藥2
二、婦科用藥宜忌
1經期亦需慎用藥
許多女性都了解懷孕期應慎用藥,但對月經期也有用藥禁忌則知之甚少。在月經期間,甚至 月經來潮前,應該避免使用一些藥物,這些藥物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止血藥:此類藥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細血管收縮,從而引起經血不暢。除 此之外,還須慎用具有較強止血作用的中藥或中成藥。
(2)瀉藥:瀉藥中的容積性瀉藥,如硫酸鎂可刺激腸壁而引起盆腔充血,故月經期應禁用。 其他如能促進腸蠕動的藥物,如腸胃動力藥,亦應慎用或忌用。
(3)甲狀腺製劑:有可能造成月經發生紊亂,出現怕熱、出汗、心律失常、體重減輕,故經 期不應使用此類藥物。
(4)治療婦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藥:如治療陰道滴蟲或黴菌感染、洗液、陰道片劑、丸劑 、栓劑、膠囊等,常用的如製黴菌素甲硝唑等,以及中藥(如蛇床子)製成的外用製劑,應暫 停使用。因為月經期子宮黏膜充血,宮口開放,容易招致細菌感染。
(5)抗凝血藥:月經期應避免使用抗凝血藥,如香豆素,以及某些中藥溶血栓製劑,以免加 大子宮出血量。
(6)減肥藥:減肥藥中含有食欲抑製如安非他明等,如在月經期應用,會導致月經紊亂、性 欲改變、多尿或排尿困難,或發生焦慮、心悸、精神緊張等。
(7)激素類藥物:人體激素的合成與代謝平衡與女性的月經周期有關,因此,不可在經期使 用激素類藥物,以免失去平衡。如雄激素可導致月經紊亂,抑製排卵;黃體酮可導致乳房脹 痛或陰道流血不規則;口服避孕藥可導致乳房觸痛或突破性出血;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導致閉 經或發生腹脹。
2痛經時服用止痛藥有害
專家曾針對14~25歲的年輕女性做過一項調查,調查顯示,該年齡階段的女性中有高達88% 的人受到痛經、經期不準、腹脹、腰痛等困擾,其中最常見的為痛經。
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女孩在每次來月經時服用止痛藥。為此,專家告誡,止痛藥更會造成神 經係統功能紊亂、記憶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後果。
調查中還發現,不少女孩都屬於原發性痛經,一般從初潮後開始,幾乎每月都有,致使許多 女孩都有一種恐懼感,更加重了痛經的發作,甚至產生惡性循環。這主要是由於心理壓力大 、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的。另外,經期劇烈運動、 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為此,專家建議,經前要消除恐懼心理;要注意經期衛生,若月經來時腹部感到不適,可用 熱水袋熱敷或喝些生薑紅糖茶、玫瑰花茶等暫時緩解。若一直持續疼痛不能緩解的話,應及 時到醫院婦科進行檢查,以對症治療。
3陰道用藥須注意
陰道內用藥是治療婦科疾病時的常用方法,雖然普通使用,但在用藥方法與療效方麵仍需注 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用藥時間:陰道塞藥,宜選在晚上臨睡前,這樣能使藥物在睡眠期間充分分解, 直接作用於局部。如果白天使用,易使藥物經陰道流出,既汙染內褲,又不能使藥物充分接 觸病變部位。
(2)治療要徹底:陰道內酸堿度,由於月經、妊娠和使用抗生素等各種因素而發生變化,從 而使陰道炎反複發作。所以,治療要遵醫囑,治後要化驗陰道分泌物。即使化驗結果正常, 仍需在下次月經幹淨後繼續治療一個療程。連續3次檢查均為正常,才能稱為痊愈。如果第 一次化驗結果正常就以為已治愈,不再繼續治療,這種“假愈”極易導致舊病複發。
(3)白帶多的病人,塞藥前應先衝洗陰道,以減少分泌物、清潔陰道,從而提高療效:衝洗 液應由醫生配製,還要掌握好溶液溫度,保持容器清潔。
(4)要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內褲宜寬大透氣,每天更換:“用水巾”和內褲宜每天煮沸消 毒。治療期間應禁欲,或者使用避孕套。如果丈夫已染上滴蟲,應同時接受治療。
(5)為了防止藥液外流,提高療效,有些藥栓都配備一根衛生棉條:使用衛生棉條後,要及 時取出。衛生棉條若在陰道內放置時間過長,會造成新的感染。
4不宜使用避孕藥的女性
(1)年齡在40歲以下、35歲以上吸煙的婦女均不宜使用避孕藥。
(2)長期使用避孕藥可使子宮內膜呈萎縮狀態,因此,過去月經過少者,最好不用。
(3)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能會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因此,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腦血栓、心肌 梗塞、脈管炎等)病史或現行患者不能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4)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婦女,在徹底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