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2)

序1:在福州的未來與現實中遊走

繼《美麗上海》後,作家黃國敏推出又一部長篇力作《坊巷貴裔》。在該作品中,黃國敏延續《美麗上海》所開創的“未來現實主義傳統”——即立足未來、反思現在,在對未來的想象性描繪中加入了對現實社會發展趨勢的大膽預測,勾勒以福州為代表的2022年的未來世界。

將故事的時間背景設在10年後——也就是2022年,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設定。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科幻故事,喜歡把時間設置在與當下具有相當距離的陌生時空,以便於開展天馬行空的想象,更加遙遠的時空意味著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更為天馬行空的創作自由。將時間設在並不遙遠的10年後,這就意味著作者對於自我作品的預見性的極大自信。10年,對於人的生命而言,是可以產生期望並加以驗證的時間段。10年後,絕大部分的讀者都有機會驗證黃國敏在該書中所描繪的場景是否實現!

這無形間加重了小說創作的難度,書中寫10年後的未來,意味著黃國敏必須有意識地束縛自己太過漫無邊際的想象,必須著眼於“可實現的未來”——在當代已有的現實基礎上加以推理演繹。於是在《坊巷貴裔》中找不到《美麗上海》中恣意妄為的自由想象:在空中張牙舞爪“東方章魚號”飛船,不必通過身體接觸就可以獲得性體驗的虛擬鏡像世界,全能的機器人秘書……卻能找到建立在今日前沿科技基礎上的可預測未來:本書聚焦1997年在美國啟動的人類腦計劃,預測其計劃將會在2022年由中國人(小說主人公的重要任務)取得重大突破,圍繞該技術,中美雙方你爭我奪,並由此引出了一段發生在中國福州橫跨半個世紀的經典愛戀。

科學家相信大腦的活動有規律可循,可以通過儀器“閱讀大腦”,將人類大腦內部無形的思維活動、記憶、反應等轉化為代碼或圖像,顯示在電腦顯示器屏幕上;反之,也可以通過儀器,將外界的指令輸入人腦,從而左右人類的思維和行動。

黃國敏巧妙地將緊張的國與國之間的諜報戰、別開生麵的高新技術和羅曼蒂克的愛情故事相結合,以故鄉福州為主要舞台,講述了一個帶有濃鬱福州風情的未來現實主義故事。

如果說《美麗上海》中集中表現的是高科技感十足的摩登上海,那麼在《坊巷貴裔》中反映的就是充滿溫情、傳統與現代和諧共處的人文福州。

女主人公莘迪的祖籍就在福州,爺爺王家棟雖然旅居美國多年,但時刻難忘他那開滿茉莉花的故鄉福州,也難忘故鄉美麗的初戀情人茉莉。

莘迪從美國回到中國的契機便是希望福州政府歸還王家位於三坊七巷的宅基地。以此為契機,莘迪身上還肩負著其他的兩大任務:第一,幫爺爺找尋昔日失散的戀人茉莉;第二,接觸中方的相關人員,看看是否有必要將人類神經代碼獻給祖國。

讀者借助初回國的莘迪的眼睛來了解2022年的中國,特別是莘迪的故鄉福州。隨著莘迪的旅程,黃國敏緩緩地向讀者展示了美麗而生動的福州風情畫卷:上訪美國友人加德納先生終身難忘的鼓嶺避暑勝地;下壽山鄉尋覓價值連城的壽山石;赴雪峰寺和貓耳山領略佛家禪境和南少林武功;入三坊七巷發思古之幽情。此外,莘迪還參觀了兩岸共同參與開發的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

福州是黃國敏的故鄉,他生活居住近半個世紀的地方。這座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遊沿岸的曆史文化名城,於公元前202年建城,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福州所在的福建省是中國最重要的華僑祖籍地,福建人從故鄉出發,隨著海水遷徙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化之根。

莘迪帶著爺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昔日愛情的追憶來到了這片備受山海恩寵的土地。在福州,她複蘇了銘刻在基因深處的關於家的記憶;在福州,她沸騰屬於華人的民族情感;在福州,她尋得了自己尋覓已久的愛情……

福州所出產的壽山田黃石則是全書濃墨重彩展示的對象,也是本書故事中矛盾得以最終化解的關鍵。為了尋找丟失的壽山田黃石,莘迪掌握的人類神經代碼和華梅公司的春申腦圖譜相結合,最終促成了該項計劃的順利實施。壽山石是本書的核心意象:它既是王家棟與茉莉半個世紀的愛情見證,也是福州精神的具象典型,更是中華文明的濃縮典型。尋找壽山田黃石的過程,不僅僅是尋找昔日愛情的過程,更是尋覓思鄉之情的經曆,同時也是複蘇民族情感的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