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開春的一個雙休日,一位青年人文學者來到我的書齋,與我天南地北扯談神聊。我們談中華主體文化的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談長江文化的巴蜀文化、湖湘文化以及吳越文化。我們談中國第一位皇帝嬴政,談天下第一宰相張居正。我們談中國古代社會的四大皇太後,四大美女,談“成也女人,敗也女人”的曆史教訓。我們談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談明代清官海瑞的《督撫條約》。你談我談,越談興趣越濃,談到最後,竟然達成共識,相約要寫一部《宰相張居正》的電視劇,出一本《讀史隨筆》的小冊子。
要出一本關於曆史知識方麵的小冊子,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勉為其難。因為一則我不是專門學曆史的,二則我參加工作以後也沒有從事過專門的曆史研究,要寫曆史知識的書談何容易。不過,在幾十年的行政工作中,我也時不時地翻閱過一些曆史書籍,對此也還有些許積累,前些年還出版過一本《中華二十六史簡說》的小書。然而,“君無戲言”,不論這難那難,還是要知難而進。在“共識”之後,我便抓緊《讀史隨筆》一書的整理工作。經過幾個月的收集趕寫,終於有了這本不薄不厚的《讀史隨筆》。
應該說明的是,收入《讀史隨筆》的19篇文章,大部分曾見諸書報。有幾篇是近年讀史時抄錄的史料和所做的筆記,尚未發表過。其中《關於太平天國革命的分析》、《關於近代中國的資本主義》和《關於巴黎公社革命的思考》三篇,則是我60年代初在大學讀書期間的發言稿,是前不久我在清理書櫃時,從我的大學讀書筆記中看到的。對這三篇文章可說是原文照錄,未加修飾。現在看來,這些文章思路不清晰,認識很膚淺,文字也別扭。但為了保持原來的“水平”,也隻能如此這般了。不過為了使讀者讀後不至於產生歧義和誤解,我對巴黎公社和太平天國革命,分別作了一些補白。這也可能是必要的,但也可能是多餘的甚至是畫蛇添足。當然,其他文字也是未經打磨,顯得有些粗糙,更談不上什麼學術價值。正因為如此,把這幾篇文章收入其中,也還“合群”,不覺特別刺眼。此作此為,祈望讀者見諒。
十分感謝湖南人民出版社對該書出版所給予的關照和支持。真心希望廣大讀者對該書內容給予批評和指正。
文選德
1999年5月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