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重為難的並不是除掉這十位大臣所需的計謀有多難,而是這十位大臣中,有六人乃是董派中人,有四人乃是何派中人,為了除掉四人卻要犧牲六人,這讓董重如何想的明白呢?
而且董派的這六人,任何一人的官職都比何派中人的官職大,如此一來,叫董重如何不為難呢?
董重皺眉喃喃的道“壯士斷腕的道理,老夫不是不懂,可是代價太大,豈不是變成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嗎?”
就在董重依然難以下定決心之時,突然一人來到董重身旁,能如此近距離來到董重身旁的,自然是心腹無疑了。
“報大人,您的信件。”
“何處信件?”
“司馬府”
董重看著手中的信件,一臉的鄭重,信件很短,實際上不過區區十六個字而已,但董重看的卻非常緩慢,異常慎重了。
借著月光,依稀可分辨出信中豁然寫著“欲行大事,必先掌兵。欲成大事,必誅彭羽。”
反複看了數次以後,董重終於恍然大悟。
董重一抹胡須喃喃的道“原來如此,怪不得要除這十位大臣了,原來其中竟有如此深意。”
本來董重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可看了司馬懿的信件以後,董重豁然開朗,原來一切皆是為了“兵權”而已!
此次設計陷害的大臣之中,雖然董派中人比何派中人更多,甚至官位也比何派的高,但董派倒下的皆是文官,而何派倒下的俱是武官!
董重與司馬懿接觸的越多,也開始慢慢了解司馬懿其人了,此人看待事物,絕不會被旁支所遮目,而是一針見血的看到事物的本質。
就拿此事來說,一批文官的倒下換來一批武官的倒下,看著似乎董派吃了大虧,但其實卻無形中掌控了更多的兵權,或者說讓何派損失了大量的兵權。
雖然被除掉的武官職務並不一定會落入到董派之手,但至少有一些機會,甚至就算落在中立大臣的手上,也比何派牢牢的掌控要好的多!
兩方對峙,實力就是此消彼長,此長彼消啊。
而且更妙的是,何派損失四人,但董派可是損失了六人,無論怎麼看,何派都是大大有利,必然不會懷疑此事乃是董派所為了。
董重經過許多事情後,當然也明白,欲行大事,必先掌兵的道理了。
隻有自己的手中掌控著兵權,才有反敗為勝的可能,否則一切皆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啊。
特別是彭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依董重看來,此子幾無半點城府,行事更是鋒芒畢露,可就是區區一個這樣的彭羽,竟然將整個董派,甚至董太後、劉協皆壓的喘不過氣來。
甚至讓董派聞名色變!
為何會如此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彭羽手握重軍而已!
至於“欲成大事,先誅彭羽”,這就更好理解了。
經過彭羽勤王一事以後,董重更是明白,何派的厲害之處不在於何進,而在於彭羽!
隻要彭羽領軍在外,或待在西涼,董重與何進的交鋒,一直是穩占上風,往往無論自己處什麼劣勢,隻要熬過一段時日以後,立即就會穩壓何進一頭,所以何進其人,不足慮也。
但是董派無論欲行何事,隻要遇到彭羽從中作梗,事情往往都會徒勞無功,甚至還會搬石砸腳。
董重喃喃的道“欲成大事,必誅彭羽?好一個‘必誅彭羽’,莫說要死多少人,若是真能除了彭羽,就是取了老夫首級又有何妨?”
董重終於不再猶豫,一聲冷哼道“來人,速速依計行事。”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