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現在的大壩已勉強將黃河之水擋在壩外,可潼關西進的渭水卻無法阻擋,換言之,守得住頭,守不住尾啊!
要說這件事,還真是彭羽少慮了。
鏈接兩水,讓其在西涼形成內循環,聽起來振奮人心,看起來首尾相連,似乎瞬間就解決西涼的缺水問題了。
隻是彭羽少考慮到一個環節,一旦出現今日的局麵,黃河水位暴漲,前門擋不住水進,後門水亦在進?西涼該如何是好?
這個問題彭羽來到大壩第三天就想明白了,說到底,中間缺少一個調節的地方,光想著怎麼解決缺水的問題,卻對可能出現水災的問題想的太過簡單,所以才造成今日如此被動而危險的局麵!
好在這件事,彭羽已早有準備了。
彭羽看著壩外的黃河水道“元潁勿慮,此事我早有計較,已不成問題,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擋住麵前的這道黃河水啊。”
待彭羽一番講解,劉馥才恍然大悟,原來彭羽對此事早已想到了辦法,立即甩掉心中的包袱,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大壩之上了。
彭羽的辦法簡單至極,也有效至極。
要說還是從劉馥水淹抱罕得到的啟發。
從狄道段到潼關段,沿途所有城池皆成為屯水之地,既然河堤無法屯住水來保住各地城池,那幹脆就讓他淹!將沿途的城池當做屯水之地。
唯一的不同之處,乃是有選擇性的屯水,且百姓已經轉移他處了。
這個辦法很有針對性,水太大,也擋不住,幹脆不用擋了,放水讓他將城池淹掉吧。
當所有城池皆在主動放水淹城以後,實際上水位並不太高,就好比黃河之水水位再高,若是讓黃河沿途的所有城池與地方皆不設防,那黃河水位如何高得了呢?
黃河水位再高,也沒周邊的土地麵積大啊。
這當然是個好辦法,也是一條妙計,隻是如此做了以後,後期會有幾個大麻煩。
其一,城鎮被淹,百姓流離失所。
其二,農田被淹,百姓無糧可食。
其三,四處被淹,容易爆發瘟疫。
這三個麻煩,無疑是最大的麻煩。
流離失所、無糧可食,瘟疫橫行,這隨便哪一樣都不僅僅是麻煩了,這簡直就是末日之兆!
可這些對於彭羽來說,卻似乎問題不大。
流離失所怕什麼,彭羽在西涼的哪樣大型建設不是需要百萬人的參與?
無糧可食怕什麼?光長安財行的存貨,就算西涼的百姓什麼都不幹,彭羽一人足以養活其好幾年的,要知道長安財行的存活可是整個天下的存款彙集而來的,有的是糧食,無非就是彭羽的負債又增加了而已。
瘟疫橫行?那就更不怕了,長安之中的太醫院紅紅火火,天下的郎中幾乎有一半都在西涼之中,這如此多人,更有神醫華佗在,什麼瘟疫能流行的起來?
當想通了這幾點後,彭羽發覺,隻是錢的問題罷了,如此彭羽大手一揮,大嘴一撇“能用錢財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幹!”
如此各地太守早就開始在往各地排水了,也因如此西涼之中的水位才能控製在警戒線以下了。
所以對於彭羽來說,此次水災隻剩下最後一個考驗,大壩一定要頂住,必須擋住黃河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