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司馬懿的一番詳談之後,董重也明白其中的幾條關鍵之處,一是陛下的身體能撐多久?二是宦官之中,誰可為自己所用?三是如何借此讓何派身陷其中?四是那些人可參與到計劃之中。
這幾個關鍵就是此策成敗的關鍵,而這肯定離不開袁隗的配合,所以董重不得不將此事對袁隗和盤托出,而袁隗聞聽此事,大驚失色,決計不參與其中,讓董重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來說服袁隗。
經過董重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且袁家被彭羽死死壓製,近乎動彈不得,特別是袁術堂堂壽春太守被彭羽一句話罷了官職不說,甚至差點被活活打死。
這件事深深的刺激到了袁家,刺激到了袁隗,讓袁隗常常唉聲歎氣,一旦劉辯繼位,何派、彭羽必然更加貴不可擋,袁家必然更加江河日下,甚至會有生死難料的後果。
如此袁隗禁不住董重的苦勸,不得不咬牙同意了董重的圖謀與董重一起行事了。
隻是袁隗的行事與董重的行事看著似乎差不多,但其實其中卻有天壤之別!
袁隗乃是順勢而為,他的底線是,待陛下壽終正寢之時,立即讓劉協繼位而已,說到底,袁隗不過欲行李斯之事罷了。
可董重的心思卻決然不同,董重經過與彭羽的多次較量,而自己的獨子命喪彭羽之手,個性早已變得心狠手辣,為達到目的早已不擇手段了,雖然董重與袁隗都欲圖謀扶持劉協繼位,但對於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兩人卻是持不同態度!
這一點就是,劉宏!
袁隗雖然滿肚子陰謀,但骨子裏依然忠於大漢忠於劉宏的,劉宏一旦駕崩,袁隗的圖謀才會開始,立即扶持劉協而已。
可董重的圖謀就更為大膽了,一旦掌控了宮內以後,陛下的生死似乎也可以掌控在董重的手中了,到那時,一旦時機允許,陛下可就不得不駕崩了!
此事董重當然對袁隗秘而不宣了,而袁隗也隻是蒙在鼓裏,一門心思的掌控宮內欲等陛下駕崩扶持劉宏登基而已。
可董重卻在私下裏進行著更為激進的圖謀了,而這些圖謀整個洛陽也隻有一人參與其中,那人當然是司馬懿了。
甚至這件事不但對袁隗隱瞞著,甚至對劉協、皇太後也隱瞞著,畢竟劉宏乃是太後的兒子更是劉協的父親,若是事後得知,董重竟敢如此大膽,恐怕事成之日,也是董重命喪之時,所以此事極為保密,根本無人知曉。
而始作俑者司馬懿,卻在助董重將一切事物布局到恰到好處以後,立即病倒,欲甩開此事,讓董重去發揮,而董重已經騎虎難下,當然隻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如此皇宮之內的布局才會層層相扣,一瞬間將所有一切盡皆掌控在手中,隻是董重算來算去,卻沒有算到自己的頭號克星,遠在西涼的彭羽竟然此時突然回到洛陽,使得董重有些驚慌失措,為了讓彭羽返回西涼,董重忙中出錯,一道聖旨又引起了彭羽的警覺,所以才會落到今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