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微微點頭,示意何進繼續。
何進道“至於益州趙祗、漢中馬相的叛亂,以臣所見,不如交給益州牧劉焉,如此當不在話下。”
兩個都是新任的州牧,而且俱是漢室宗親,劉宏對此很滿意,劉宏一抬頭看著群臣道“何愛卿所言,甚合朕意,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
群臣正欲同聲高呼“臣等附議”之時,突然一蒼老聲音高呼“陛下,臣以為大將軍所言不妥。”
群臣一愣,不說大將軍何進權勢滔天,就連陛下都“甚合朕意”了,那個不長眼的跟出言反駁?
群臣尋聲望去,了然,原來是新任太尉楊彪是也。
一直不曾說話的董重與袁隗待知道是楊彪出言反駁以後,卻無半分喜色,麵上更帶有幾分譏諷之意。
原來這是何進與楊彪唱的雙簧而已。
想當初,何進在朝堂之上“一言堂”的做派引起了劉宏的不滿,將其打發出了洛陽,“發配”到宛城去了,後來若不是彭羽,恐怕何進欲回洛陽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如此何進吃一塹長一智,再次掌控朝堂以後,每次進言都會有人“從中作梗”與何進大唱反調。
劉宏聞言,果然更加滿意幾分,點頭道“有何不妥?楊愛卿但講無妨。”
……
待楊彪一番慷概陳詞之後,陛下與群臣終於明白了不妥之處,而何進更是一臉恍然大悟之相,似乎對楊彪所言深以為然。
原來楊彪所言,荊州、益州之賊寇交於兩位州牧自當不在話下,隻是漢中之地卻萬萬不能如此。
這隻因益州牧劉焉尚在赴任之中,待其抵達益州,掌控局勢平定益州叛逆之時,恐怕早已過去多時了,到那時,漢中的賊寇恐怕早已成一方勢力,尾大不掉了。
所以楊彪言,要平漢中,當需另一人前往。
而這個人,楊彪的建議,當然就是押送俘虜往西涼而行,距離漢中並不太遠的後將軍彭羽了。
劉宏乾綱獨斷任命了三位州牧,現在三處叛亂,讓三位州牧前往平亂,此更合劉宏的心意了,劉宏當然同意下旨讓三位州牧前往了。
聽得群臣盡皆高聲大呼“臣等附議,陛下聖明”,董重與袁隗皆心中冷笑,看來這楊彪也投身何派之中了。
……
這當然是何進一手安排的,準確的說,自彭羽麾下馬超、魏延將劉表的手書帶回以後,何進就一直在計劃此事。
要說何進對此事準備的極為充分,其實荊州、益州、漢中的叛軍遠遠沒有何進所言的那般規模,就連荊州的賊寇也不過是散兵遊勇而已,雖然人數不少,卻分散在各地,早已被劉表逐個擊破,距離徹底剿滅不過時間問題。
為何何進如此行事?
這可是何進送於劉表的見麵禮,讓劉表在陛下前討得一些戰功罷了。
而漢中之地,當然為了讓彭羽拿下以做軍屯之地,順便對益州牧敲山震虎。
不但敲山震虎,何進更將一份大禮交於益州牧劉焉的麵前,隻要劉焉有所表示,必然就如同劉表一般,由何進為其表功罷了。
不得不說,何進的政治手腕,越發高明起來,與楊彪一唱一和之中,將一切事宜安排的井井有條又順其自然了,就連董重與袁隗對此都無絲毫異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