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8回:連環計二
濮陽袁紹與北海蔡邕的換防雖然在秘密之中進行,可如此大事豈能瞞得住大漢的朝臣們?
當袁紹坐鎮北海、蔡邕入主濮陽的時候,群臣為之嘩然。
一來北海城如何比得上濮陽城?北海乃是小城,彈丸之地,袁紹前往北海,群臣聯想起不久前袁紹的大敗皆以為陛下對袁家已失去信任。
二來從北海換防的蔡邕,卻因彭羽之故早被群臣推論為何派中人,如此一來何派更加強勢,更加如日中天。
司馬府。
自袁紹與蔡邕換防之後,司馬懿整日待在府中,不再拋頭露麵,保持著低調。
司馬懿如此行事,瞞得住他人,豈能瞞得住司馬朗?
司馬朗滿臉無奈皺眉道“二弟,這袁紹與蔡邕換防,可是二弟的主意?”
司馬懿坐於椅上嬉笑道“這可是陛下的意思,弟豈能讓太守換防?大哥說笑了。”
聽司馬懿如此答話,司馬朗當然知道定是司馬懿所為,歎口氣挨著司馬懿坐下輕聲道“如此行事,二弟所為何來?”
司馬懿立即將袁隗對陛下的說辭與大哥司馬朗說了一番,說的情真意切,似乎自己一門心思為大漢出力一般。
聽司馬懿所言,司馬朗倒是放下心來,原來換防之事,乃是為了袁紹充當奇兵,待黃巾過黃河之時,再偷襲平原,以平原為突破點,牽一發動全身,借此讓大漢在黃河以北轉守為攻,如此說來,倒不失為了一條妙計。
隻是司馬朗對自己這弟弟知之甚深,自己這弟弟向來唯恐天下不亂,豈會真心實意為大漢出謀劃策?隻是司馬懿不說,司馬朗豈能明白其中道理?好在以此事說來,無論如何,都不會對司馬家有任何影響,如此司馬朗隻好搖頭苦笑離去了。
待司馬朗離去,司馬懿滿臉唏噓喃喃的道“妙計當然是妙計。”
突然司馬懿臉色一變滿臉的陰沉“隻不過,蔡邕豈能守得住濮陽城?一旦濮陽危在旦夕,薊縣、晉陽、上黨豈能見死不救,勢必不顧一切強攻黃巾,以求讓黃巾首尾不能相顧,這才是牽一發動全身,懿倒要看看,彭羽的這些至親,何派的這些肱骨如何抵擋的住黃巾與那烏丸。”
…………
西涼。
彭羽一行時隔數月終於返回了西涼,待回西涼之後,發覺人人喜上眉俏,讓彭羽有些莫名其妙,待得麾下眾將齊向彭羽道賀,更將賀禮呈現的時候,彭羽大吃一驚,喜不自勝!
十萬馬匹!整整十萬馬匹!
待彭羽詢問賈詡得知,原來羌族與武威的聯軍在隴右大敗而歸,不但損失慘重更兼主帥陣亡,如此情況下,賈詡在金城集結重軍,作勢欲攻打兩地,兩地當然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了。
可賈詡集結重軍,卻不是為了攻取兩處,而是為了施壓而已。
羌族與武威遭逢大變,正是需要時間調整的時候,此時賈詡若領軍攻來,兩地必有滅頂之災,如此兩處哪裏敢與漢軍對戰?當即各派使者前來金城求和。
既然是求和,體現的就是個“求”字,賈詡這老狐狸當然將“求”字發揮到極致,揚言兩地若出十萬馬匹,漢軍當一年內絕不向兩地出一兵一卒,否則立即揮軍自行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