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7回:賈詡解惑
彭府中一場大醉,固然酣暢淋漓,痛痛快快喝了一整天,隻可惜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眾人皆領了聖旨,在彭府喝足一日之後,不敢再做逗留,各自返還,準備赴任了。
彭伯與彭羽又是長篇大論,沒完沒了,彭羽當然是連番保證,以後當要三思而行。
彭羽看著劉備想起關羽、張飛還沒有趁手的兵器,而自己在臥龍莊無所事事之時,曾製作出關羽與張飛的兵器,忍不住吩咐彭肆立即取來,隨後便與劉備出了洛陽,往虎牢而去了。
劉備本是喜怒不形於色之人,可自跟著彭羽以來,幾乎一切皆順,處處好消息,不但立了功,還升了職,不但受到覲見了陛下,更是得陛下認可認祖歸宗成了漢室宗親了,好消息實在太多,所以這幾天,幾乎每日臉上都帶著笑容而行了。
特別是每當看到腰上別著的一把寶劍,劉備笑的就更燦爛了些,這把寶劍可不一般,乃是後將軍彭羽所贈,而且削鐵如泥,幾乎是天下至寶,這種好東西,劉備當然知道可遇不可求,連番推脫不得之後,隻好掛在腰間了。
寶劍當然是彭羽所贈的,這種能斷三十紮以上的寶劍,想要量產極有難度,可如若是偶爾送人,對於彭羽來說幾乎就是取之不盡,所以彭羽豪不心疼。
而且寶劍贈英雄,劉備雖然和彭羽相處時日不久,彭羽卻對劉備極為欽佩,因為劉備任何時候都讓人如沐春風,並且時時都注重著仁義道德,總而言之,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正人君子。
本來彭羽在後世對劉備的仁義也是充滿了懷疑,認為劉備不過是在演戲收買人心罷了,可真正接觸之後,彭羽才明白那不過是腐儒之見罷了。
要知道仁義二字虛無縹緲,能在曆史長河裏演戲演出仁義二字的,幾千年曆史裏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為何?
那隻因為,演一段戲易,演一生戲難,一件事仁義簡單,所有事仁義那就太難了。
退一萬步講,一個人如果能一生在任何時候都能演出他的仁義來,這足以說明此人就是仁義之人,他就是正人君子。
而彭羽與劉備接觸之後,更是對劉備的仁義極為敬重,所以兩人越發交情莫逆了。
彭羽與劉備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就抵達了虎牢了,而賈詡、郭嘉皆在虎牢等待彭羽,得知彭羽歸來,兩人皆是數百裏相迎。
彭羽對洛陽之事,心中疑問甚多,想來想去依然有些大惑不解,趕緊虛心向賈詡請教了。
賈詡眯著眼為彭羽一番分析,彭羽才終於明白為何如此了。
原來賈詡的推斷,董重乃是陛下的心腹,是朝中文臣的領袖,此屬於內臣!
而彭羽則是陛下的愛將,幾乎掌控著大漢所有的軍卒,已經成為實際上大漢武將的領袖,屬於外臣。
內臣與外臣乃是兩大勢力,這兩種力量陛下絕不允許混為一體,陛下最想看到的,正是董重與彭羽,一內一外乃是生死死敵!
隻有如此情況下,董重在朝中時刻警惕著彭羽的一舉一動,換句話說彭羽如若造反,第一個殺的絕不是陛下而是他董重,所以董重千方百計也要找彭羽的把柄。
而彭羽對待董重亦是如此,陛下選擇的乃是平衡之術!換句話說,彭羽與董重要麼都活著,要麼都得死!
至於何進還都,必然是陛下發覺董派已然做大,需要何派進行牽製了,至於彭羽殺氣太甚,不適宜放在洛陽之內,所以才被掉離洛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