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2回:如鯁在喉
黃巾大帥張寶的蛻變和其壯士斷腕、棄車保帥的決心,瞬間讓黃巾氣勢再度高漲起來,也讓黃巾的士氣再度高昂起來!
當黃巾眾渠帥皆按照張寶的調度行事之後,黃巾的情況立即得到好轉,張燕在堅守南皮多日之後,總算得到張梁大軍的支援,讓北方的公孫瓚再無力南下,隻能陷入僵持階段。
而南方的情況也是如此,孫堅雖猛,卻對集合了近五萬大軍的小沛無可奈何,南軍也陷入了兩難之地。
黃巾軍雖然短時間內棄城甚多,可漢軍也無力接手,在如此情況下,黃巾軍更是集中了精兵猛將將各處小規模的鄉勇、黃巾境內的漢軍盡皆掃蕩了一番,所以黃巾雖然隻餘五城,看著好似勢力版土減少一半有餘,可其軍鋒之甚更勝往昔。
當黃巾的決策初見成效之後,南北兩軍皆被阻擋,黃巾後顧之憂被解之後,濮陽中的張寶當然明白,這些皆是權宜之計,黃巾想要翻身,最重要的還是能否拿下虎牢,兵臨洛陽。
換句話說黃巾的成敗,在此一舉,與彭羽最終的決戰將會決定黃巾是死是活,成王敗寇隻看張寶和彭羽兩人一戰而定了。
…………
在黃巾軍調兵遣將之時,彭羽卻在虎牢關之上眉頭緊鎖,臉色通紅,似乎有些憤憤不平。
彭羽看著手中的信件怒斥道“真是豈有此理,氣煞我也。”
郭嘉胸口不斷的起伏,似乎也忍不下這口氣,開口怒道“陛下何其糊塗也。”
賈詡眯著眼道“隔牆有耳,還需慎言之。”
彭羽看著信件,依然有些難以自持,好在怒罵了兩句,惡氣倒是出了一些。
原來三日前,陛下在洛陽傳令,因宛城在黃巾之手久矣,需派得力之人前往鎮守,以免黃巾複來,彭羽鎮守虎牢身擔重任,不便分心,而大將軍何進素來忠誠,又通軍事,還曾領河南尹之職,特下旨,大將軍何進領宛城太守之職了。
彭羽可不是憤怒自己那暫領太守領了沒兩天就沒有了,而是憤怒何進的待遇。
說的好聽,何進乃是領宛城太守的不二人選,而大將軍之職務領宛城也算不得虧待,隻是在如此動亂之時,陛下調離何進,分明是打壓何家勢力之舉。
而彭羽就是何派中人,失去了深宮之中一個強而有力的支持者,彭羽當然擔心會禍起蕭牆,可有王允等幾位伯父的支撐,調離何進還不足以讓彭羽憤怒到如此地步,彭羽的憤怒乃是因為陛下在外調何進的同時,竟然再度啟用了一個人。
董重竟然擔任洛陽令了!
洛陽令在朝廷之中算不得顯赫的職務,與大將軍甚至與彭羽的征東將軍相去甚遠,可董重的再度複出,卻讓彭羽怒火填膺,如鯁在喉,這個董重就是專門與彭羽作對的,而且身後還有太後的支持,在何進外調,董重複起的檔口,朝廷中的中立大臣必聞風而倒,從跟隨何派實力倒向董派了。
如此情況下,彭羽在虎牢關麵對強敵之時,而後方董重必定小動作不斷,董重的小動作有太後支持,群臣跟風之後,小動作就變成大動作了,這叫彭羽如何不擔心後宮起火,讓自己進退兩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