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有些愣住了,這彭羽、董卓傳言中互相攻伐,似乎彭羽還搶了董卓的馬匹,可來到大殿之中,兩人卻是互相為對方請功,心中感歎這傳言皆不實啊,更是聯想道太後的說辭,心中也有些不喜。
董卓目瞪口呆之際,心中欣喜若狂,彭羽竟然為自己表功,而且還是舉薦自己任一方太守!要知道自己在長安勢力最大,也不過一偏將,距離太守,猶如天壤之別。
何進聞言彭羽為董家請功,這是在陛下麵前為自己和何家劃清界限,心中讚歎這彭羽十分機智。
何進當然不會放過這作秀的時機,立即出列道“陛下,臣不同意征東將軍的奏請,那董卓聲名不顯,又功績不明,許昌太守乃是重任,豈可讓一方將領任之,還請陛下三思!”
王允是地地道道的大漢忠臣,而且也是文臣的領袖,這彭羽突然之間奏報一個擔任軍中職務的將領擔任許昌太守,這一下子,文臣可就少了一處任職的位置,而且軍卒之人豈能管好地方政務?
當即立即出列道“陛下,臣亦不同意征東將軍的奏請,董卓既然為軍中立功,封賞自然以軍功賞賜,豈能擔任太守之職,臣亦認為不妥,還請陛下三思。”
這一下子朝臣就有些不好跟風了,要知道誰都明白彭羽是何派的堅定支持者,而且彭羽回洛陽,何進領著劉辯前往接風之事,洛陽朝廷誰人不知,雖然不知彭羽為何表奏董家人擔任要職,可卻不敢隨意猜測。
而彭羽更是王允的子侄,誰知道這爺倆是不是一唱一和,故意在搞什麼名堂,所以當陛下詢問朝臣意見之時竟然引發了一場混亂,朝堂之上五花八門,不知分出多少派係,也不知提出多少建議,讓陛下都有些記不住了。
雖然朝臣的不統一讓陛下有些難以決斷,可劉宏卻沒有絲毫震怒,反而十分高興,因為這一件事就能看出朝堂之上絕非何家的一言堂,隻是那些事情必須如此處理不可,眾人才會達成一致,像任職太守這事,幾乎就是眾說紛紜,而這當然是身為一個統治著所願意看到的。
換句話說,劉宏極為滿意!
既然大臣們爭論不休,難以定奪,此事當然需要劉宏乾綱獨斷了。劉宏因為太後所言,似乎對董卓頗為看重,而許昌也在黃巾前線,黃巾隨時可能複來,任命董卓為太守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情況下隻聽的劉宏大喝一聲“征東將軍表奏甚合朕意,升董卓為許昌太守,領許昌軍務,望汝盡心軍務,為朕再立功勞。”
董卓本已心灰意冷,沒想到卻混了一個太守,還是陛下欽封,當然感激涕零,趕緊扣頭領旨謝恩了。
眾人看到陛下已經下旨,而許昌也隻是一座小城,而且還處於黃巾前線,也就不再爭論此地歸屬了。
至此,董卓領了許昌太守之職。
要說彭羽還是有一些私心的,那日老道的言論,千裏草十日卜,彭羽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雖然自己現在壓製住董卓,可卻不知日後如何,最好的方式是除掉他,可讓自己無故誅殺一人,彭羽又有些難以做到。
隻好退求其次,將董卓趕出長安,離洛陽遠遠的,封其為許昌太守,武關、虎牢皆為自己掌控,如此一來董卓怕再也沒機會來到洛陽,更沒法再禍亂洛陽了吧。
至於麾下將領職務倒是簡單,無非就是鎮東變成征東而已,其他幾乎不變,而且依然是歸自己所轄,不同的是此前乃是彭羽任命,這次乃是彭羽表奏後陛下任命的,這可是真正的得到了大漢承認的將領了。
當下各自滿意,劉宏更是心滿意足,今日議政就此作罷,眾人也算是皆大歡喜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