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彭羽可是“五萬騎兵”的!
張曼成與白雀隻能點頭了,三位渠帥領著三萬大軍立即從武關而去,直奔濮陽,路上還發生一段插曲!
當三位渠帥經過宛城的時候,一渠帥猶豫是否要去通知下宛城的兵丁,卻被另渠帥打斷“這姓彭的大軍二十萬,騎兵五萬餘,我等怕是都跑不掉,哪裏還管的了宛城生死如何,而去就算我等三人去說,宛城中人也不一定相信,隻是徒費時間罷了,不如早歸!”
三人都心知肚明,自己三萬大軍要跑回濮陽,還得借宛城與許昌的兄弟來拖延時間,否則自己怕也逃脫不掉,如此情況下,隻好微微拱了拱手“兄弟,對不住了。”三人也就釋懷了,當經過宛城與許昌之時,更是寧可繞行一段,以免影響了宛城和許昌的士氣。
可憐張角欲取虎牢關,戰死黃巾十多萬,自己更是搭上了一條性命,波才欲取函穀關,戰死黃巾八萬餘,自己也是搭上了一條性命,而彭羽攻打與虎牢關、函穀關、潼關不相上下的武關,竟然兵不血刃,一日既下!這情況讓戰在武關的彭羽都有些唏噓不已。
三位渠帥前腳撤退,白雀就立即一句話說服了張曼成“將軍既然欲降漢軍,如何還能再為黃巾拖延時日?如若被漢軍知曉,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耶?”
張曼成一摸腦袋,可不是,你們拍屁股走人,老子在這拖延兩日,想的美,可張曼成對黃巾還是有一些感情在的,特別吩咐白雀,讓其不要上報三路大軍才剛剛離去的事。
白雀對黃巾也有一些感情,雖然已不太多了,可白雀的任務乃是拿下武關,武關既然已下,自然皆大歡喜,何必節外生技,當即表態,絕不主動說起此事!
那意思是,如若漢軍問起,該說還得說!
好在彭羽對如此輕鬆拿下武關也是欣喜若狂,隻是吩咐在武關大賞三軍,根本不曾問起其餘之事,而張曼成部的萬餘兵馬彭羽當然全員接收了,彭羽一聲令下對張曼成的獻關甚為滿意,將此人任命為潼關高順麾下都尉,張曼成自然大喜過望。
而這萬餘兵馬彭羽大手一揮全員交於典韋之手了,白雀副之!
白雀欣喜若狂,自己的兵馬早已損失殆盡,可彭羽一揮手,萬餘兵馬又回來了,雖然自己是副手,可畢竟當上了大漢的官了,白雀隻覺得老白家的墳頭選的風水一定極佳,自己隨波才領軍全軍覆沒,隻有自己活著,不得不說是老天庇佑啊!
張曼成倒是有些明白白雀的作用了,可這些已經不重要了,自己從良了!
武關的情況用後世的一句話概括就是“皆大歡喜,和平解放!”
彭羽在武關修整,說是修整其實是在等董卓大軍前來,彭羽對拿下武關早已心滿意足,也需要商議下下一步該如何走,而董卓的大軍就在身後,也讓彭羽有些不爽,所以隻好在武關暫時住下了。
彭羽在武關養精蓄銳,張曼成帶著兩百餘兵丁已經啟程往潼關進發了,至於遇上土匪董卓,彭羽一點都不擔心董卓會如何,要知道數百馬匹就要了董卓數萬馬匹,這董卓哪裏敢造次,自己也再沒東西可賠了!
所以董卓大軍遇到張曼成數百人反而是禮遇有加,客客氣氣,讓張曼成差點沒忍住掉眼淚,心中暗道“爹,娘,孩兒出息了,不再當賊了,孩兒現在跟著彭羽將軍當兵了!”
自此以後,張曼成就跟了彭羽了。
彭羽對收降張曼成印象不深,所以轉頭就忘了此事,可不曾想若幹年後,張曼成在高順手下,竟然被打造成一位忠臣義士!在彭羽最為危機的時刻,正是他挺身而出,以一死報答了彭羽的知遇之情!
當然這些乃是後話,暫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