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2回:戰黃巾五(1 / 2)

第0192回:戰黃巾五

潼關一戰,大獲全勝,陣斬張雷公,殲滅黃巾軍二萬餘人,可潼關之上的許攸卻有些發愁,因為“彭侯連弩”竟然損壞大半,要知道“彭侯連弩”製作極為不易,整整一年才做出萬餘,而且所需花費極為龐大,可在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用上,竟然損毀如此嚴重,倒是讓許攸有些始料不及。

雖然戰果還是極為可觀,但是如果黃巾調集大軍再度複來,該如何是好?

當葉雄歸來之後,三人立即將關前的沒有毀壞的弓箭收集一空,全部搬運至潼關之上,料想即使黃巾複來,也能憑借弓箭堅守一番。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彭羽、郭嘉、許攸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連弩不但威力驚人,竟然還能迷惑住黃巾軍,讓黃巾兵丁皆以為潼關之上不下五萬兵丁,這些讓後來得知戰況的彭羽、郭嘉皆有些無語,因為這些未知的情況差點讓形勢起了極大的變化。

原來浮雲帶回了潼關的戰報,讓黃巾眾渠帥皆是大驚失色,小小潼關之中竟然有五萬大軍,波才更是有些驚慌失措了。

要知道潼關雖然重要,可重要性尚不及函穀關與虎牢關的,如此之關五萬大軍,那函穀關與虎牢關兵丁會有幾何?

黃巾軍初戰不利,在潼關損失近二萬餘,弓箭器械更是損失殆盡,本來黃巾軍器械就不甚充足,潼關之前如此大失,已經讓波才出征之軍毫無勝算了。

所以波才更有些不敢進攻函穀關了,不但不敢進攻函穀關,波才更是想要暫且撤軍了。

波才一旦撤軍,彭羽和郭嘉的部署就全部被打亂,將波才剿滅的計劃更是付之東流,隻需波才依武關而守,彭羽縱然三頭六臂也必定對黃巾左路軍波才部近十萬大軍無可奈何了,這可不是彭羽希望看到的。

不過好在波才雖然想退軍,但是麾下眾渠帥皆不滿意,而且這次可是張寶嚴令必須拿下函穀關的,波才退軍必定違抗了大帥軍令,所以眾渠帥的不滿讓波才也十分為難,不得已波才隻好分兵二萬擋住潼關一線並調兩關之間的伏兵兩萬擋住函穀一線,再派人快馬加鞭趕回武關尋求支援。

如此一來,在函穀關、潼關之前打起了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

潼關、函穀實際上皆擔心黃巾起大軍來攻,可領軍八萬進來進攻的大軍竟然擔心被兩關反攻,隻在函穀關與潼關之前打起了防禦戰,事後賈詡、郭嘉、許攸每每想起,都有些啼笑皆非,眾將更是感覺彭羽如有神助。

隻是當時的彭羽、郭嘉當然不知波才心中想些什麼,依然按照事先的計劃行事。

而許攸則在潼關之上提心吊膽,度日如年。

好在事情的形勢發展陰差陽錯之下與郭嘉所預料的差不太多,雖然潼關守城戰變成了殲滅戰,波才不敢進攻,且想退卻沒退,整體對郭嘉的部署還算十分吻合。

黃巾軍潼關前張雷公及兩萬大軍陣亡,波才擔心潼關大軍南下,不得不讓楊鳳、於毒各領一萬大軍封住潼關來路,又擔心函穀關乘勢出軍,調埋伏兩關間的兩萬大軍歸營,再調白雀、浮雲、五鹿領軍兩萬封住函穀來路。

波才、苦蝤各領軍一萬合計兩萬兵丁自守大營,苦等武關增援。

要說波才的現狀十分不利,最好的決策是撤軍,但是一來此戰乃大帥張寶死令,函穀未下,絕不可退,二來張雷公聽波才之令攻打潼關卻戰死,眾渠帥皆心有不服,三來波才初次領軍出征卻大敗,無法向大帥及黃巾兵丁交代,所以隻能等候增援,再行決戰。

還有一個最關鍵之處,乃是波才心中對潼關及函穀關有如此大軍防守有些懷疑,可自己弓箭俱損,再無攻城之力,不如就在此處等待罷了。

波才心中早有打算,如若潼關或是函穀關大軍前來,則說明兩關確實大軍盤臥,波才自會立即領軍回歸武關,再不會踏出武關半步。如若兩關未見兵出,而自己增援到來,自己當親自領軍再攻潼關,未嚐沒有幾分勝算。

如此六萬大軍,兵分三路,又因兩路乃前線,是矣將精兵盡皆布於前列,中軍大營戰力卻是十分有限。

兩軍交戰,彭羽伏兵在外,每日焦急萬分,呂布更是一日三問,可郭嘉卻是極為沉穩,不許伏兵輕舉妄動。

彭羽雖然心急如焚,卻隻能選擇信任郭嘉了,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彭羽部伏兵已過了十餘日。

潼關的許攸對彭羽的伏兵那是望穿秋水,可駐守在中軍大營的波才何嚐不是對武關的援兵望眼欲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