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部。
張寶的隊伍是黃巾三路大軍中損失最少的,因為許昌、宛城的丟失,皆是為了迎合張角的大計,其實張寶的隊伍幾乎沒有多大損傷,也是因為如此,皇甫嵩、朱儁領了聖旨出擊之時,留了餘力,也多虧了如此,皇甫嵩、朱儁雖然雖然丟了武關,卻保住了性命,還保住了武關剩下的兵丁。
皇甫嵩、朱儁退守函穀之後,加上增援的袁紹,函穀關立即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守關力量。
張寶雖然立即帶著精兵攻打函穀關,奈何函穀早有準備,一時之間,張寶部無法攻下函穀。
而且潼關就在函穀對麵,單說潼關的兵丁就讓張寶在攻打函穀時都感到如芒在背,不敢放開手腳如同張角一般強行攻城,因為潼關外就是長安城,一旦張寶強取函穀不下,損失慘重之際,潼關出一軍奇襲張寶身後,那就是滅頂之災了。
最關鍵的是張寶大軍缺糧,從宛城到函穀,路途遙遠,補給線太長,隨時都要防備潼關出軍劫糧的可能,所以張寶部雖然兵力充足,攻打函穀卻是不敢全力而為,如此一攻一守形成了僵局。
張梁部。
張梁部戰績最為漂亮,突然反擊不但解了平原之圍,一路高歌猛進,更是連下鄴城、上黨,期間張梁派出張燕和張白饒將宗元所部全體殲滅,甚至連宗元都戰死沙場。
張梁不等大軍調整,立即率軍南下攻打平陽、河東、河內,三關完全擋不住張梁大軍前進的步伐,很快張梁大軍就屯兵於河內巷!
如此輝煌的戰績,讓張梁有些忘乎所以,立即調集所有船隻往河內聚集,一旦船隻足夠,張梁就要揮軍攻打孟津直取洛陽了。
可惜,盧植、曹操、荀攸三人鎮守孟津,宗元戰死之後,盧植主動退軍,將三關的兵力也帶回了孟津,而且孟津得了何進的增援,所以孟津是兵精糧足。
更別提曹操、荀攸的足智多謀了,很快趁著張遼囤積戰船之際,曹操、荀攸一把大火將張梁直取洛陽大計全部燒空了。
戰船可不是兵丁,兵丁損失可以馬上召來,可戰船一時之間根本無法建造出來,所以張梁隻好在河內屯軍空費糧草了。
黃巾張角的詐敗、詐死,誘敵深入的大計至此終於告一段落,這項大計不能說是失敗,起碼拿下了大漢許多城池,可又不能說成功,畢竟洛陽最重要的三個關口仍然將張角的黃巾軍拒於門外。
可整體形勢還是對黃巾極為有利,起碼大漢隻是苟延殘喘,幾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了,被人從三麵圍攻,隻需被黃巾攻破一處,除了投降和戰死已經別無選擇了,甚至現在想遷都都已經不可能了!
大漢的局勢糜爛若斯,天下人及文武百官,甚至陛下劉宏都在期盼著一位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