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重知道該說的自己都說了,現在就要陛下決斷了,而自己的這番話誅心的很,就算盧植與彭羽不死恐怕也得掉一層皮,心中暗暗冷笑不已。
這董重一席話,本來劉宏還沒放在心裏,可那句“此二人情若父子,王允、彭伯皆是至親”這句倒是極為誅心,撩動了一個身為統治者的神經,讓劉宏不得不考慮“萬一如此?”的沉重後果。
要說這董重的讒言獻的也極為巧妙,在舉國大勝的時候來搞這一出,陛下一旦認定他董重是讒言陷害,值此陛下連日來皆龍顏大悅的當口,頂多撤職,絕不會有性命之危。
而且剛好此次同時出征的將軍裏,隻有這一對“父子”未曾攻城略地,再經過董重一番渲染,倒是像極將軍領軍在外,擁兵自重的情況了。
其實劉宏皺眉思考的根本就不是董重提出的問題,陛下心中認為此事是杞人憂天,盧植彭羽都是忠臣,絕不會做出背叛自己的舉動。
但是劉宏卻從此事身上突然看到一股極為龐大的勢力,這勢力隱隱包涵著朝中大臣和領兵將軍。
本來朝中王允、何進一文一武,平時素有不和,如此陛下當然極為放心,可今日聽董重所言王允、盧植、彭伯、蔡邕皆在其內,彭羽乃是其子侄。
陛下當然想到彭羽更是拚死力救皇後的將軍,陛下細想之下,發現王允、何進中間竟然夾雜著彭羽,如此說來,這兩股勢力隱隱有成為一股勢力的可能,那就太可怕了,這才是陛下最擔心的地方。
劉宏不由問道“那朕如何處置?”
董重抹了把頭上汗水大聲道“陛下何不讓此二人出征,如若此二人心向大漢,乃我大漢之忠臣,形勢如此之好,出征黃巾豈不是大妙?如此平定黃巾旦夕可平也。”
劉宏皺眉似在苦苦思索,董重不敢打斷,良久陛下長出一口氣“朕知道了,你且先退,明日早朝之時,你當奏報此事,至於盧植和彭羽無憑無據不可亂講。”
董重心中激動,知道這是陛下給了自己話語權,大聲道“臣遵旨。”
董重從陛下處返回的時候,心中冷笑,知道這種事已經給陛下的心中紮下一根小刺,就算此次盧植彭羽謹遵聖旨出征,日後陛下每每想起,也會加大幾分懷疑,時間一長,必定會棄之不用的。
更重要的是,董重借彈劾盧植、彭羽之機,矛頭直接對向了王允與何進,陛下一旦懷疑彭羽盧植,順藤摸瓜,一定會發現何進、王允等人牽連在內,這陛下給自己話語權就是明證!
董重不僅大為得意,一直以來朝廷之中隻有兩道聲音,如果自己的聲音能在朝廷響起,必然有一部分大臣知道自己乃是陛下心腹,長此以往這就是太後所說的一股新的勢力。
雖然董重對於陛下不讓自己參奏盧植與彭羽大為不解,不過諸多事情已經皆合己願了,倒也不願再節外生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