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營三千人:校尉呂布、司馬張郃、督軍周鳳。
虎衛營一千人:司馬典韋、督軍高順。
至此,彭羽駐守虎牢關出征第一戰,以完滿告一段落。
經過戰爭的洗禮的軍隊是成長最快的軍隊,在虎牢關中,兵丁之間的關係似乎都改善了許多,沒上過戰場的人,根本就無法了解那種情義,那是同生共死,絲毫做不得假的情義。
而且討賊中郎將彭羽非常在乎這種戰友的情義,三令五申,要求必須把兵丁們當兄弟看,戰場上才分上下級。
在彭羽的帶動下,虎牢關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氛圍,沒進入戰時的時候,兵丁與都伯、都尉們似乎不分大小,沒事就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似乎都不像戰場了。
可一旦進入戰時,或者當都伯、都尉麵容一正,大聲喝道“軍令”的時候,你就是讓這些兵丁從虎牢關上跳下去,他們也會絕對服從。
郭嘉、許攸開始對彭羽有事沒事就找兵丁聊天的習慣嗤之以鼻,經常勸說彭羽需要保持將軍的威風,可彭羽沒有聽從,繼續如此。
可時間久了之後,郭嘉、許攸又對虎牢關上形成的風氣大為驚奇,用彭羽的話說這叫:
“一隻隊伍兩種模式,生活模式和作戰模式,生活中上級對待兵丁必須關心關心再關心,戰鬥中兵丁對待上級必須服從服從再服從。這些就是彭羽的嚴令,誰若觸犯,必定嚴懲。”
所以兵丁們的歸屬感越來越強,至於日常操練更是一日勝過一日,被俘虜的兵丁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後,慢慢也被感染,慢慢的也不分彼此了。
當虎牢關走入正軌之後,彭羽幾乎就撒手不管,每日四處溜達,找兵丁聊天,找都尉聊天,然後回到屋中與郭嘉喝酒取樂,甚至還跟著呂布、趙雲等武將練練拳腳,小日子過的那叫一個滋潤。
彭羽其實遠遠沒有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輕鬆,其實心裏非常著急,自己什麼水平,自己當然明白,這黃巾軍吃了如此大虧,竟然按兵不動,擺明了是要決戰的架勢,這黃巾不來則已,下次攻來,怕是全力以赴,虎牢關守不守得住呢?
每次彭羽和郭嘉躲在房中喝酒的時候,彭羽和郭嘉都進行了一係列的攻防戰,彭羽提出攻城的方式,郭嘉來應對,彭羽想法天馬行空,郭嘉則鬼神莫測,兩人配合越來越好,感情當然也越來越深。
慢慢的許攸也加入其中,三人攻防轉換,彭羽靈機一動,製定各種方案,每隔幾天將校尉都尉都伯們召集一起學習各種方案。
再加上彭羽幾千年文化的優勢下,理論絕對超前,戰法更加完善,郭嘉、許攸更是受益良多,武將們更是獲益匪淺,一個個張口閉口都是戰爭理論,談的不亦樂乎。
在彭羽的不經意間,將後世的帶兵和訓練以及理論慢慢的滲透到虎牢關眾軍之中,都伯、都尉們都是從底層摸爬滾打的士兵,什麼時候能接觸到這種專業的戰爭學習中來。
一個個更是對彭羽感激涕零,因為這些知識都是各士族豪門的傳家之寶,絕不輕易傳人,所以對彭羽更加忠心無比。
甚至就在這時,日後在彭羽軍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軍校就是從這時候慢慢演變而來,這種學習的製度一直貫穿於彭羽軍旅生涯始終,甚至日後從這些兵丁之中更是誕生了幾位後來威震華夏的大將,當然這些是後話,暫時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