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沙暴(1 / 2)

我們隨巴圖到了他家,巴圖一聽我們要走一臉的不高興,說我們不夠義氣,非要拉著我們住上幾晚,可新疆那事也不能再拖了,我們謝絕了巴圖的挽留,臨走時,巴圖送了我們一輛車,還有各種裝備,價值不下百十萬,葛亮要給錢,巴圖非說不用,拉拉扯扯的,最後搞得巴圖不高興的說:“你如果要給錢,那以後就不要拿我當兄弟。”葛亮見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也就沒有再堅持,於是我們開著巴圖給的車上路了。

穿過呼倫布爾草原,沿路的風景很是怡人,可我們沒有多少心思欣賞這些美景,日夜兼程終於到了銀川,然後沿著銀川往西,沿途經過吳忠,中衛兩個市,到達了景泰縣,這裏是河西走廊的東端門戶,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縣,可惜我們沒有多做停留,車子出了景泰縣往西北開去,途徑了六個縣,到達嘉峪關,出了嘉峪關再往西北走到達了哈密市,從進入甘肅省開始我們就漸漸習慣了缺水的環境,到了哈密市我們算是領略到了草原與沙漠風景共融之美,山北的草原,山南的沙,這似乎就是哈密的誘人之處了,傳聞此處更有“十裏不同天,一日遊四季”的說法,可見哈密的地理。

連日舟車勞頓,我們便打算在哈密歇息一天,從這裏出發越過鄯善縣南部的迪坎兒鄉的迪坎兒村就算是到達我們要去的羅布淖爾境內,不過還要走上幾百公裏的路程,而且這最後的幾百公裏內隻怕是困難重重,如果沒有周密的部署跟準備,怕是進得去,出不來。

還好巴圖給我們準備的東西裏麵都是配套齊全的,這也是在部隊養成的習慣,巴圖就連衛星電話都給我們準備了。

哈密,古稱昆莫,漢稱伊吾或伊吾盧,唐稱伊州,元稱哈密力,明以後稱哈密,也算得上是一個人文地理十分悠久的地方,哈密地區有一個自治縣(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個民族鄉(哈密市烏拉台哈薩克民族鄉、哈密市德外裏都如克哈薩克民族鄉、伊吾縣前山哈薩克民族鄉)。而我們所在的地方便是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幾人隨便找了一個旅館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啟程前往羅布淖爾,在這途中還有許多困難要克服,新疆是個盆地,我們要去的地方又是沙漠,白天酷暑難耐,晚上寒冷刺骨,晝夜溫差極大,要是沒有帶足衣物怕是過不到第二天。

出了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我們便放慢了車速,來時也沒有看天氣,一路上沒有什麼行人,瘦猴說:“這天氣怕是有沙暴啊!”我瞪了他一眼,這個烏鴉嘴總是說什麼來什麼,隻祈禱這次不會也被他說中,不然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走出巴裏坤哈薩克也有好幾十裏,此處更是一片荒蕪的戈壁,可不想在這裏擱著。

可惜還是被瘦猴說中了,隻見原本沉悶的空氣漸漸起風了,我們都暗叫不好,我們前方不遠就可以看到沙漠,在這裏不起風便好,一點起風那伴隨的可就是漫天狂沙,我跟葛亮紛紛瞪了瘦猴一眼,瘦猴撇了撇嘴說道:“還真被我說中了。”

見那沙暴還沒到來,我們幾個下車將車子遮擋牢固,用繩索將車頭處捆綁好,隻露出一塊擋風玻璃,如果發動機裏進了沙子,那我們就要走著去羅布淖爾了,幸好我們車上有帆布,幾人將車子用帆布過的嚴嚴實實,鑽進了車內,隻等沙暴過去。

透過車子的擋風玻璃,隻見前麵漫天的狂沙,猶如一堵沙牆緩緩推來,我跟瘦猴都沒見過這樣的場麵,一副擔驚受怕的楊思,瘦猴緊張的問道:“前麵的帆布裹嚴實沒有,可千萬不要被...”瘦猴話還沒有說完便給葛亮堵住了嘴,還真是怕了他這張嘴,說什麼靈驗什麼,可就是沒有說過啥好事。

葛亮在沙漠中執行過任務,也訓練過,知道該如何防禦沙暴,看了眼前慢慢推過來的沙暴,我跟瘦猴都緊張起來,隻覺得一股巨大的風沙砸在了車窗上,感覺整個車子好像都晃動了幾下,葛亮的臉色馬上沉了下來,我緊張的問道:“出了什麼問題?”葛亮說:“看來又要被這廝說中了。”

隻聽得風沙聲越來越大,沙子砸在玻璃上發出一片叮叮的脆響,突然之間眼前一黑,好像有什麼東西被刮跑了,定眼一看,還真是那裹住車頭的帆布被刮跑了,看著狂沙在車前肆虐,我們幾人的臉都沉了下來。瘋狂的沙暴將那帆布刮跑,車頭就必然會進沙子,如果發動機被沙塵覆蓋那麻煩就大了,原本我們還認為一點點風沙不會有什麼問題,可現在看來不稍一個小時,那車前頭就會被風沙灌滿,葛亮叼著一根煙咬了咬牙說道:“看來我們真要走去羅布淖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