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襄陽動靜(1 / 2)

“既然這樣,便在每年六月份進行一次考試,看看這些學子們的學習情況怎麼。”李鬆想了想,決定來場考試檢驗一下這樣的教學到底有沒有成果。

“丞相!小學、中學、太學都是一樣嗎?”許褚小心翼翼的問道,他不知道這三種學校是不是一視同仁,還是另有安排。

“沒錯!統一時間進行考試,並在夏季和冬季各進行一場考試,這是用來檢驗他們學習的成果。”

“這個考試隻是普通測試一下他的學識,必須與升學考試區分開來,萬萬不能混淆了。”李鬆說道。

“諾!”許褚恭敬的行禮應道,等待著李鬆其他的吩咐。

這個時代的啟蒙學的是五經之類的書籍,什麼三字經、千字文和百家姓這樣的啟蒙書籍,最早出現的千字文,也是在南北朝時期。

所以現在小孩子學習的和大人們學的一樣,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樣就容易導致許多人無法理解讀懂。

古代的教學基本在於背誦和寫,先要會背誦了,才能開始學怎麼寫,由於寫字用的筆是毛筆,與後世的字體不一樣。

加上沒有筆劃順序的限製,教學的方式等,使得這個時代的人寫字隨心所欲,導致了各自的字體都有各自的風格。

講究的就是一個靈動,將人的精氣神融入的這些文字之中,使得它們有種神韻,水平高超的人還能自創字體,如瘦金體、飛白體等,就是這麼來得。

升學製度是為了從中進行篩選,製定多高的分數可以升學,小學和中學的學子是不具備選仕的資格,隻有太學才能有選仕。

說白點的話,考上中學的算是茂才,朝廷不給予任何補助,卻可以減免賦稅,但名額有限!

至於考上太學的叫舉人,除了減免賦稅以外還能有朝廷的補助,能夠出仕,隻要上了太學,再差也能夠做官。

當初他要這樣做的時候,直接便有人站出來反對,理由竟然是與禮不和,古往今來都沒有過這樣的事,甚至還嚷嚷泥腿子不能夠和貴族一樣上學等。

實際上是世族擔心這樣做會導致選舉製度的廢除,從而導致了他們的利益受損,這才跳出來阻止。

學校教學不單單隻教他們學習文化,還教他們各種生產技術,就算有些人無法小學畢業,也能夠有一技之長,能夠有一門吃飯的手藝。

最初的時候,隻能在許昌進行這個實驗,看看這樣辦學在這個時代行不行的通,之後再各地實施。

我要不要將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這樣的三大蒙學給寫出來,放到小學去,讓蒙童啟蒙,嗯!這是個不錯的想法。李鬆心中想道。

“考試選仕可是一個嚴謹的問題,不可以有絲毫馬虎,尤其是要提防有人作弊。”李鬆繼續說道。

“諾!”許褚將李鬆的命令一一應下,等到所有的命令都接了,再去一塊處理。

李鬆想可想,覺得暫時沒有什麼可以補充的了,畢竟這樣辦學還是頭一次,隻能自己慢慢的摸索才行,要慢慢的去將它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