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正傳
藝術春秋
作者:諸揚榮
老道,本名彭道誠,湖北省漢陽縣人氏,1928年古八月出生。少時,僅讀過三年私塾,一年洋學堂(漢陽師範),由於他勤奮好學,平時手不釋卷,喜歡引經據典,並搖頭晃腦,之乎者也地吟詩作賦,被人呼為“老夫子”,老道之名由此而得。
1948年他20歲時參加了李先念領導的大別山遊擊隊,解放後,由武漢部隊文工團輾轉到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當上一名演員兼編劇,並與戰士歌舞團的聲樂演員宋傑結了婚;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嘴皮子和筆杆子惹禍,1957年被打成“右派”,發配到湖南西洞庭農場勞動。1962年摘帽後,帶著省文化局一紙推薦函和自薦的文藝作品,來到地區文工團(當時為津市實驗歌劇團),劇團收留了他。第二年,老道就寫出了大型歌劇《母與子》排演後曾上省城演出。1964年在社教運動中,由於當時執行“左”的路線,認為老道仍屬於沒有改造好的“摘帽右派”,又發配到師專農場繼續勞動,並將月資39元降至33元。他在農場從事放牛,喂豬,之後調教革科刻寫鋼板,這時,地區文工團為參加會演急需創作新本,於是,派出能刻字的團員去師專換老道出來寫劇本,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解除“臨時工”的身份,並調至地區戲工室為專業編劇。八十年代後,老道才華大展,一連寫出大型戲曲《血濺東王府》(市京劇團排演獲地區一等獎)、《抓司令點將》(桃源劇團排演《新劇作》發表)、《芙蓉女》(漢壽劇團排演,獲省一等獎,86年晉京演出,《劇本》月刊發表),《石達開出朝》、(市漢劇團排演、省刊發表)另還寫出大型劇本《阿蓋公主》、《千秋業》等,由於戲劇日益不景氣,新戲沒機會排演了。90年代後,老道隻好轉向其它文學樣式,隨即寫出報告文學集《馳騁南彊》一、二、三卷和《跋涉》共計120餘萬字。還寫出反映太平天國鬥爭史的長篇曆史小說《人禍》和《裂變》,由台灣三民書局出版。進入新世紀,老道已是耄耋老人,仍帶病寫出反映中日常德會戰的影片《孤城血拚》,該片於2008年全國映放。
老道自1962年從事文藝創作以來,共出版或演出的文藝作品約七、八百萬字,他以其豐碩的創作成果,贏得了組織和社會的認可。1986年被接納為中共黨員,並就任地區戲工室副主任;1989年被評為國家二級編劇職稱,並加入全省精英劇作家組成的穀雨文學社。還成為了常德地區的政協委員,從此,老道的口袋裏揣了許多榮譽證書。下麵就從這些榮譽證書中講述一個真實老道的故事。
老道最早獲得的證書是地區文化局頒發的專業編劇“采訪證”。1978年秋他從事專業創作不久,即參加了在桃花源舉辦的戲劇創作年會。一天,晚飯後,老道在山下遛躂時,正遇兩夥農民為賣西瓜爭鬥起來,有人還操起扁擔,眼看一場群鬥就要發生。這時老道一步向前,掏出身上的本本,拍了拍,大聲地:“喂,大家莫吵、莫鬧,我是來這裏采訪的記者,有麼事,找我反映。”有人問:“你是哪裏的?”老道:“我是新華社的。”大家聽這外地口音又有證件,就信以為真了,頓時對立雙方就熄了火,紛紛找“記者”反映情況。聽了一會,老道大聲宣布:“好啦,這會我有急事了,等下再找你們地方政府幫助解決,等著吧。”等兩夥人走開之後,同行的才問他:“老道,你怎麼冒充新華社呀?”老道:怎麼不是?我們搞采訪的還不歸新華社管呀!同行者這才明白過來,剛才老道拿出的本本,是把發證機關用手指蓋了,隻露出“采訪證”三個字,不過同行者還是調侃說:“依你說,采訪的都歸新華社管,那中國公民都歸國務院管,我們是否可說我是國務院的呢?”老道無言以對。調侃歸調侃,同行者對老道用“采訪證”平息了一場事故的作法,還是讚賞的,都認為多虧老道的臉皮厚!
1989年,老道被首批授予國家二級編劇職稱。得到證書後,他最先印製了名片,名片上的資格身份標的是:戲劇文學副教授,有人指出,工作單位是常德市戲曲工作室,不屬於教學單位,哪有副教授的職稱?老道不以為然地辨道,怎麼不是?二級編劇就是副教授嘛,說“編劇”,人們難得懂,說“教授”群眾能接受;我們要有“群眾觀點”嘛。從此以後,他遇見熟知的“群眾”,就遞上“副教授”的名片,口中還說:留個電話號碼,往後多聯係吧!有人估計,他的“副教授”的名片,至少重印了三次。
八十年代末,老道成為了市政協委員後,又多了個金燦燦的“委員證”。這個委員證曾幫助老道派上過大用場。
有次,市三醫院發生一起醫患事故,幾十號農民抬著一具屍體來醫院鬧事,要求巨額賠償,不然就要砸爛醫院;院方領導嚇得不敢露麵,局勢非常嚴峻,鬧事者眼看就要“鬧”了。這時,老道正從門前經過,一看這陣勢,趕忙向前,一聲大喝:不準亂來,有麼事,你們找我,順手掏出身上“委員證”拍了拍,我是政協委員,我來處理這件事,現在都聽我的,雙方派代表協商,誰敢破壞國家財產,我馬上調警察來。這聲吆喝還真管事,雙方代表都坐在談判席上了,經過大半天時間討價還價,終於解決了爭端。到底是如何解決的?誰也不知其中詳情。事後,老道自我解嘲地說:為管這屁閑事,老子磨破了嘴巴皮,還賠了一包“芙蓉”煙。一些看熱鬧的群眾也議論說:這老倌子我認得,就住在俺建民巷巷裏的,那曉得還是個“政協”啊,不是搭幫他,三醫院就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