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重男輕女”的社會現象
民生金融
作者:陳建午 張娜
【摘要】重男輕女意為重視男子,看輕女性,是社會一種認為男女不平等的觀念,重視男性的權利,而把女性定性為男性的附屬,並限製她們發展個人才能的機會。女性也被視為較為弱小,因此她們在某些範疇上要負的責任比男性少。這種觀念常見於父權社會,常伴隨著男尊女卑和性別分工的觀念,重男輕女現象在方方麵麵影響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重男輕女 經濟學解釋 解決方法
一、簡述重男輕女的社會現象
(一)我國的重男輕女現象
作為一種社會上認為男女不平等的觀念,重男輕女現象在我們仍然普遍存在。具體來說,例如家庭中要求必須有一個男性的後代;亦或同時存在男性後代和女性後代偏愛男性後代,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權利與關愛;社會上找工作或者求學也存在著較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這種思想在老一輩及農村地區更為廣泛,雖然近年來有所改觀,但總體形勢仍不容樂觀。
(二)重男輕女現象的社會原因
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社會現象,其一定有內在的原因。據資料顯示,從不同民族的女性地位來看,農耕民族的婦女地位相對較低,而遊牧,商業民族的婦女地位相對較高。其原因是不同性別在不同經濟模式下的不同經濟地位不同造成的,因為在農業活動中,婦女作用較小,而在牧商活動中作用相對較高。而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是屬於標準的農耕民族,所以從進入農耕時代開始,男性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就開始明顯高於婦女,隨之的社會地位就開始逐步提高,並隨著農耕文明的延續,而日益增強。作為父母,當然希望擁有在農業經濟活動中能發揮更多作用的男性後代,所以這種觀念在數千年的農耕時代中不斷傳遞,不斷強化,造成了愈演愈烈的“重男輕女”現象。
二、重男輕女現象的經濟學解釋
(一)重男輕女現象的經濟學理論
一切社會現象都可以歸結為經濟現象。因此,重男輕女這個問題也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從而得到合理的答案。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凡是現實中的選擇均是在一係列約束條件下的最優選擇。正如廠商在既定成本下利潤最大化問題,或者消費者在既定預算約束條件下效用最大化問題。而重男輕女現在也不外乎是這種理論的一種社會體現。經濟學中有“理性人”的假說,即假設人是有理性的,總是會做出令其利益最大化得選擇。而微觀經濟學中的顯示偏好也告訴我們:重男輕女現象正是人們偏好男孩大於女孩的結果。
造成這種偏好的原因是多方麵的。除了上述的與中國千百年來農耕名族的傳統有關係,還與其它諸多因素有關,這裏再簡要列舉幾個。第一,進化意義上競爭效率的原則。女人在體力方麵處於劣勢,但即使從事智力活動,如讀書考試,由於女人要擔負生兒育女的任務,在一生得持續努力上比不上男人,同等條件下的男人更容易成功。因此在傳統社會,男孩的投資價值要遠遠高於女孩,把有限財力投到男孩身上符合進化意義上競爭效率的原則。第二,不成文的鄉村家族的勢力。在目前很多鄉村地區,由於利益多元化,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小規模衝突不斷。由於鄉村社會的的特殊性,很多衝突和糾紛並沒有納入一種合法和製度化的軌道,而更多是私底下予以解決。而生養兒子是提高家族影響力的方式。如果是某戶家庭在較長時間裏遭受了他人的欺壓而又無力抗爭時,往往就會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這還可以解釋在農村,為何很多家庭在已經生了兒子的情況下,還會選擇多生兒子的現象。第三,關於家庭養老問題。這也是造成重男輕女現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目前還遠未建立起健全養老保障體係,這為重男輕女提供了另外一個誘因。人們普遍的觀點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選擇生男孩,則為自己以後的養老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因此,農民在子女生育的選擇上會優先選擇生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