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飲食保健與養生3
哪些食物可解酒
飲酒中,當感到頭重腳輕、雙眼朦朧、飄飄然若騰雲駕霧時,就應停杯住盞,可取下列食物之一解酒:
(1)鮮橙一個,榨汁飲之,或吃鮮橙一個,也可吃柑等。
(2)柑皮焙幹為末,加入鹽15克,點入湯中服之。
(3)橄欖果10枚,煎湯飲之。
(4)鬆花蛋一個,蘸醋徐徐吃下。
(5)鮮藕洗淨、搗碎,絞汁飲服。
(6)白蘿卜500克搗碎取汁加紅糖適量,每次飲一杯。也可生吃適量白蘿卜。
(7)吃梨或喝梨汁,尤以酸梨為佳。
(8)用陳醋50克,紅糖25克,生薑3片,煎水服,有明顯解酒效果。
(9)多飲濃茶。可對抗和緩解酒精的抑製作用,還可利尿,促進酒精從體內迅速排出,以緩解酒精中毒。
(10)飲牛奶一杯,可以緩解酒精對胃壁的刺激,保護胃粘膜不被酒精灼傷。
(11)紅茶菌一大杯,一次飲下,具有理酒、止嘔、催吐之效。
喝茶有講究
(1)因人用茶:茶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利水通尿的功用。年青體壯的人,適量飲茶可以降火祛躁。年老體弱的人,往往虛寒血弱,長久用茶容易因其寒涼侵襲脾胃而不知不覺地損耗元氣,甚至會誘發疾病,因此,應該少喝濃茶。
(2)對症用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鞣質、茶堿和維生素C等,對中樞神經有強興奮作用,因此,患失眠症的人睡前不宜飲茶。咖啡因、茶堿還能加強心髒功能、提高心率、擴張冠狀血管,所以心跳過速的冠心病人不宜喝茶。但是某些心跳過緩的病人,適量喝茶則有利於提高心率。咖啡因能增加胃分泌、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病人不宜多飲茶;而消化不良、腹內積食者多喝些茶倒是有益的。對於支氣管哮喘、膽絞痛病患者來說,適量飲茶可以減輕痛苦,因為茶堿能鬆馳平滑肌。茶有減少體內脂肪、降低膽固醇的功能,胖人適宜飲茶。
(3)清淡為佳:一杯濃茶,刺激作用很強,可以引起失眠、頭疼,甚至會因對脾胃刺激過甚而造成嘔吐。而且茶的抗菌作用隨濃度增大而降低,所以,茶水以清淡為好。
(4)冷飲多弊:喝溫茶,體內的“火氣”能因茶的涼性而下降,自尿排出;喝熱茶,則茶的涼性借體內“火氣”而升散,使人神思爽暢、耳聰目明;喝冷茶,不僅無清熱化痰之功,而且有滯寒、聚痰的壞處。
(5)空腹不飲:空腹飲茶是不良習慣。腹中無物時,茶性直入髒腑,冷脾,對身體有害。
婦女應如何飲茶
(1)婦女在月經期和分娩之後,都不適宜多飲茶:茶葉性寒味甘苦,正常人飲用可以消食提神祛火,還能治腎炎、咽炎等疾病。但婦女經期飲食宜溫不宜冷,大量飲用寒性的茶可以導致月經病。婦女分娩後氣血兩虛,多飲茶可能引起內寒病,如消化不良等,對產婦身體機能恢複不利。
(2)婦女在懷孕期不宜飲茶:經科學實驗,發現許多藥物如咖啡因、奎寧、酒精、磺胺類及某些抗生素等,可以通過胎盤血液循環而進入胚胎,造成胚胎代謝異常,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甚至直接殺正在增生的胚胎細胞,使胚胎某些部位 的組織壞死,從而引起胎兒畸形。因此,孕婦不要服用或限量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和藥物。含咖啡因的飲料有咖啡、茶、可樂飲料、巧克力等;藥物有複方阿斯匹林、苯甲酸鈉咖啡因、巴氏合劑(溴劑+咖啡困)、優散痛和索密痛等。
飲水學問
喝水有“六忌”、“三提倡”。
六忌:
1忌喝生水。生水含有許多病菌和寄生蟲卵,人喝了會得多種疾病。 2忌喝太燙和太涼的水。喝過燙的水會損傷口腔和食道粘膜,長期飲過熱的水會引起口腔、食道癌。長期飲過冷的水會引起胃功能紊亂,出現腹痛和腹瀉。
3忌喝水速度過快。喝水過急會使血溶量迅猛增加,因而突然加重心髒的負擔,出現心力衰竭。
4忌飲水過量,一次喝水過多容易引起胃擴張。
5忌飯前大量喝水。飯前大量飲水,會增加腸胃負擔,衝淡胃液,影響食欲和消化。
6忌睡前大量喝水,睡覺前大量喝水,會增加排尿次數,影響睡眠。
三提倡:
1提倡晨起喝水。起床後喝一杯水,可清洗胃腸,刺激胃腸運動,增加消化功能。
2提倡運動後喝鹽開水。運動中大量出汗,體內鹽分大量排出,喝鹽開水可補充水分,增加體內鹽水的濃度。
3提倡病中多喝開水。病人多喝開水,既可補充因病(發燒、嘔吐、腹瀉等)消耗的水分,又可加速細菌病毒的排泄。
有些人認為,凡是喝燒開過的水就比喝涼水衛生,其實不然。有幾種開水是不能喝的。在爐灶上沸騰了一整夜或很長時間,飲用時已經是不冷不熱的開水;裝在溫水瓶中已經幾天的溫開水;經過多次反複煮沸的殘留開水;開水鍋爐中隔夜重煮或未生煮的開水;蒸飯、蒸肉時‘甑腳水’”。為什麼這些開水不能喝?一是它們所含某些微量成分增高了;二是亞硝酸鹽容易增多,飲用後對人體健康有一種潛在慢性危害。飲用開水,最好是煮沸5~10分鍾的,並且要裝在保溫性能好的熱水瓶內,每天更換。
飲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促進排泄,使尿量增多,體內代謝的廢物隨尿的排出也加快。但飲水過多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有害。如稀釋胃液,減弱消化能力,增加腎髒負擔,可能引起浮腫;使血容量大大增加,嚴重時使細胞內水分瀦留,造成水中毒,產生惡心、嘔吐、神智混亂、嗜睡,或躁動、抽風以致昏迷。每人每日對水分的需要量,因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氣候變化而有所不同。人體對水的需要有複雜的調節機能,口渴的感覺就是最簡單的需要水分的調節方式,所以平時不必要有意識地多喝開水。
烹調與癌症關素
國外一些科技工作者發現,有一些食物因烹調方法不當可引起癌症。如燒雞、燒兔、燒肉、紫花苜蓿、酸奶油、燒土豆等都含有誘發癌變因子。似乎那些帶有紅色的食品都有致癌的可能。
日本的個別地方患胃癌的發病率達10%~70%,有人把病因歸於飲食,並含糊說成營養成分起主導作用;美國一位科技工作者發現,雖然當今合成化學藥的致癌作用是少數的,但是,在一些可食性的食物中,或在烹調不當時,會有天然存在或產生致癌物。並認為像植物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往往是在外界環境中天然產生的,對植物本身是一種抵抗侵襲物質,而人食後可有致癌作用。現在已發現黑胡椒、大黃均含誘發癌變成分,一些肉品的脂肪、食物添加劑、酒精、燒焦的棕紅色食物都是潛在致癌物。
但是,不是所有食物都是壞的。有些食物天然就產生能夠中和癌變因子的成分,如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美國科學院出版的《飲食指南》一書,介紹了飲食防癌、抗癌食物,還介紹了食物烹調方法。特別強調減少脂肪性食品,烹調時要避免燒焦或呈紅棕色,少用或不用有致癌作用的食物添加劑。要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和植物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多含有抗癌因子,這些因子可以中和一些食物中含有的誘發癌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