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驗實訓及實踐教學改革探究(1 / 3)

實驗實訓及實踐教學改革探究

實踐·實訓

作者:田偉

1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趨勢和指導思想

1.1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傳統的學校教育,一般比較偏重的是知識的傳授,忽視技能培養,其弊端是易形成“以教學大綱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的“三中心”現象。而且整個教學過程偏重知識的傳授,技能培訓不足,極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因此,當前許多職業學校都紛紛開始改革傳統的“三中心”教學模式,進行各種各樣的新課程、新方法的建設與探索,國家相關的教育管理部門,從國家教育部到各地方的教育廳、教育局也正就此進行積極的探索。實踐表明,隻有不斷改革才能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

1.2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和美國教育家杜威曾分別提出過“做中學,學中做”和“讓學生從做中學”的教育主張,倡導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猜想預測、進而解決問題,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提煉和總結以達到學的真正目的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問題的反思、提煉、總結來進一步促進做,即在學中做,在學中規範,在學中提升,達到學做合一,互相促進。

職業教育應圍繞“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深度融合。企業參與學生培養全過程,共同構建基於工作過程或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把“做中學”的思想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2 實驗實訓教學改革思考

2.1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現代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是能兼顧就業和發展,強調職業適應性,注重通用職業能力和複合型人才培養,改變中等職業教育“終結性”教育的現狀,並為個體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因此,教育部製定的《關於全麵推進素質教育 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麵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麵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專門人才。

2.2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目標的定位

學校根據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定位,確定符合職業學校特色的教學目標,即:中等職業教育不僅要為受教育者進行就業準備,使其形成較強的崗位工作能力,還要為其發展奠定基礎,形成較全麵的素質和能力。在培養過程中首先培養學生的社會適用能力,包括基礎生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公民基礎素質、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專業學習能力學習,培育學生的專業基礎素養,形成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適應就業、創業、崗位能力的需求。

2.3 中等職業學校實驗實訓課程體係的設計

在對企業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家職業標準和各級技能大賽的內容,按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學校實驗室的現狀,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融“教、學、做”一體,“公共基礎課程+職業能力課程+綜合實訓課程+能力拓展課程”的模塊化課程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