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王津津

2011-12賽季,因傷闊別冰壇一年的張丹/張昊再度啟程,雖然身體的發育、傷病依然困擾著這對年輕人,但從決定回歸的那一刻起二人便做好了準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黑與白,紅色點綴其中。一對大個子選手,男孩高大健壯,女孩骨感頎長,別有一番特別的氣質。音樂響起,厚重大氣;憂傷流淌,夾雜著些許詭異與彷徨……

這是張丹和張昊,大家所喜歡並給予厚望的“老三”。一種熟悉而陌生的感覺。熟悉是因為期待,心裏從來留有他們的位置,渴望看到他們衝破瓶頸,燦然綻放;陌生是因為他們久別賽場,而且長大了,成熟了。

第12屆冬運會的冰麵上,在龐清佟健所掀起的高潮之後,二人出場了。短節目《吸血鬼》的背景音樂下,他們開始了又一次冰上之旅。“我們肯定是奔著三連冠來的。”賽前,他們對媒體說,更像是對自己的一種鼓舞。畢竟,在這個舞台,他們有著兩次折桂的輝煌。

撚轉、拋跳、托舉……高質量的動作,一切仿佛一如從前,但卻少了一些輕盈,多了幾許沉重;動作的銜接以及同音樂的配合上也顯得不夠細膩和流暢。總分69.66分,比之前出場的龐清/佟健落後不到1分。

在隔天進行的自由滑比賽中,張丹/張昊再次輸給了龐清/佟健。衛冕沒有成功,失落在所難免,但兩人好像早有準備,淡然一笑。畢竟,去年他們缺席了整整一個賽季。新賽季,新編排,新困難,他們無疑還需要更多配合與打磨。

何況,這次比賽張昊帶傷出戰。他的雙臂都有傷,尤其是右臂更為嚴重,很難發力。在將女伴托起的瞬間,他是咬著牙才完成的。

重新回歸,二人麵臨著很多困難與挑戰。相比最初的一鳴驚人,複出之路顯得那般沉重和艱難。新賽季,整個世界雙人滑的格局都發生了變化,在他們調整的同時,對手卻有了顯著的進步。去年年末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美國站的比賽,他們就遭遇強敵。德國組合薩維琴科/索爾科維上賽季各方麵都很突出,明顯高出其他選手一籌,而俄羅斯一對全新組合沃洛索紮/塔蘭科夫又深受裁判喜愛,擺在張丹/張昊麵前的,並不是一條坦途。“畢竟一年沒有參賽,積分也沒有了,我們的位置不是很有利……”

除了對手的強勢,他們還要麵對自身的挑戰。由於身材與體重的變化,兩人的動作編排不得不進行很大的改動,比如曾經引以為傲的拋四周不得不改成了三周。這種妥協無疑削弱了他們的技術優勢,使他們未來的冰上之旅走得更加辛苦。2011-12賽季,張丹/張昊的成績並不理想,在國際滑聯大獎賽總決賽中隻獲得第四名。

好在,經曆了生長痛曆練的他們比從前更堅強更豁達了。從決定回歸的那一刻起二人便做好了準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困難的托舉

在花樣滑冰的舞台,張丹/張昊的身高的確有些“醒目”,被戲稱為“大碼版”的一對。

很長一段時間,張丹都陷在“成長的煩惱”裏。就在很多女孩為個頭太矮而苦惱的時候,不想變高的她卻一個勁地長。這個問題從兩個賽季前就已經困擾到他們,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已經26歲的她竟然又繼續“拔”了3厘米,以1.7米的身高成為雙人滑組合中最高的女伴。

張丹的長高直接關係到張昊。張昊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她舉起,於是力量訓練便成為他每天陸地訓練的重中之重。

隊裏不得不對兩人的體重進行限製,但很快便發現這一舉動是徒勞的。尤其是張昊,有一段時間忍得很辛苦。為了控製身體的過度生長,不吃不喝還得拚命練力量。然而不久之後,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大家發現,張昊的頭變得非常大,而身體卻依然停留在原來的狀態,這讓他的身材比例看起來非常不協調。這樣一來,隊裏幹脆解除了對張昊的飲食限製,讓他放開了吃,以力量訓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