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外美容醫學最新動態(九)(1 / 2)

國外美容醫學最新動態(九)

綜述

作者:李薈元

1 halofuginone-eluting 矽膠膜減少燒傷瘢痕的形成:在裸鼠身上的對比研究

燒傷後引起的瘢痕增生比較常見,對患者造成的傷害人所共知。對燒傷患者防止過度的病理瘢痕增生是保證治療獲得高質效果的重要環節。矽凝膠膜防治瘢痕已廣泛用於臨床。作者在裸鼠模型上應用一種具有抗纖維化性能的矽膠膜-halofuginone-eluting hybrid surface 進行觀察其抗瘢痕的效果。方法:選用裸鼠分2組實驗。一組將人的全厚皮片移植於裸鼠背部一般創麵;二組將上述皮片移植於鼠背非全層皮膚燒傷創麵。然後分別在傷區應用一般矽凝膠膜或應用改良式的halofuginone-eluting矽凝膠膜。3個月後進行檢查:通過RT-PCR檢查介導瘢痕形成的各種因子cDNA水平,這些因子包括:TGF-β、CoL1A1、CTGF、FGF-2、基質金屬蛋白酶2、基質金屬蛋白酶9,並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與一般矽凝膠膜相比,各種相關指標都有明顯差異。應用halofuginone-eluting矽凝膠膜組有更強的抗纖維化效力,有明顯的抑製燒傷創麵瘢痕增生的作用。

[摘譯自 Ann Plast Surg, 2012,68:271-5]

2 短期應用化學藥物doxorubincin(阿黴素)抑製同種複合組織移植的副效應

在施行骨腫瘤切除術後,常要輔以化學藥物療法,這種免疫抑製產生的副效應可以繼發性地引起組織更大的缺損。為了減少這種傷害,可以通過短期應用化學藥物,即時用複合組織移植來進行組織缺損的修複。本文作者在鼠模型上,進行了實驗研究。方法:選用鼠分成3個實驗組:2、3組選用Brown _disibledevent=5)作為接受移植受體動物。從供體鼠切取以下腹淺血管為蒂的腹壁複合組織,移植到受體動物。術後受體動物短期內應用阿黴素。然後觀察同種複合組織移植後的成活狀況。結果:接受複合組織移植後,未應用阿黴素者術後第7天出現臨床上和組織學上的完全排斥反應。而術後應用阿黴素組移植的複合組織瓣成活良好,術後10天,臨床表現及組織學上都處於正常狀態,與對照組有統計學上差異。2組移植組織平均存活8.8天,3組則平均存活16.4天。結論:在鼠模型上,同種異體複合組織移植後,短期應用doxorubincin可以有效地抑製排斥反應,延長移植體的存活期。

[摘譯自 Ann Plast Surg, 2012,68:215-21]

3 最新的有或無齶裂的唇裂流行病學資料

目前,大多數有關有或無齶裂的唇裂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資料,都未超越30年的數據,近年來這些數據是否已經發生了改變?作者對此進行了資料收集。方法:通過相關國際組織獲得了新生存活嬰兒發生唇裂或其他先天性異常的資料。資料包括2002~2006年的數據。采用標準的記錄,以每10 000名出生而且成活的嬰兒為基數。查詢範圍包括美國34個洲和30個國家。結果:在查詢的5年間,美國出生嬰兒先天性異常的發生率有升高趨勢,而國際性資料則有下降趨勢。在美國,有或無齶裂的唇裂發病率以Maryland為最高,其發病率高達21.46/10 000;而Viginia(弗基利亞)最低,隻有2.59/10 000,美國有或無齶裂的唇裂發病率平均為7.75/10 000。國際性資料顯示,唇裂發生率以日本最高,達19.05/10 000,而南非則最低,隻有3.13/10 000。國際平均唇裂發生率為7.94/10 000。結論:2002~2006年出生並成活的嬰兒中,有或無齶裂的唇裂發病率,美國為7.75/10 000,國際資料則為7.94/10 000。日本發生率最高(19.05/10 000),而南非最低(3.13/10 000)。(譯者注:這個資料很有價值,在以往的文獻中很難獲得。據國內權威整形外科專著中記錄的資料:上海(1973)新生兒唇齶裂發生率為1:768;四川(1958)為1:1151;北京(1954)為1:616。而美國(1955)為1:949。這些數據都是很久以前的資料了。而本文資料可算是最新數據,值得同道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