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5
92.鎖陽
鎖陽又名不老藥、烏蘭告亞(蒙名)、地毛球、羊鎖不拉、耶爾買他格(雅名)、黃骨狼、鎖嚴子、鏽鐵棒。為鎖陽科植物鎖陽的幹燥肉質莖。主產於甘肅、內蒙、新疆。此外寧夏、青海等地亦產。
藥材識別
呈扁圓柱形,微彎曲,一端略細。長5~21cm,直徑1.5~5cm。表麵棕色或棕褐色,皺縮,有明顯縱溝及不規則凹陷,偶見殘存的三角形黑棕色鱗片。體重,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淺棕色或棕褐色,有黃色三角狀維管束。氣微,味甘而澀。
以條粗肥、色紅棕、斷麵肉質性者為佳。
作用用途
鎖陽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能,主要用於腰膝酸軟,陽痿滑精,腸燥便秘等證。
現代臨床上還用於治療各種癱瘓,如外周弛緩性癱瘓、周圍神經炎、脊髓神經根炎、小兒麻痹後遺症等。
用法推薦
(1)醫師處方用量10~15g。
(2)鎖陽15g、忍冬藤15g、白茅根35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泌尿係感染尿血。
(3)鎖陽9g、珠芽蓼9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胃潰瘍(珠芽蓼為蓼科植物珠芽蓼的根莖)。
(4)鎖陽15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消化不良。
(5)鎖陽15g、木通9g、車前子9g、五味子9g、甘草9g、大棗3枚。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二度子宮脫垂。
(6)鎖陽125g、寒水石160g、紅鹽3g、龍膽草30g、冰糖320g。共研為細末,每次9g,1曰3次,開水送服。用於胃痛,胃酸過多。(7)鎖陽60g、瘦豬肉50g。共用水煮熟,食鹽調味,1曰分2次,食肉喝湯。用於遺精。
(8)鎖陽10g、陽起石10g、龍骨10g、淫羊藿10g、山茱萸10g、烏賊骨10g、黃狗腎1具。共用水燉熟,食鹽調味,1曰分2次,食腎喝湯。用於陽痿。
(9)鎖陽9g、熟附片6g、仙茅6g、山茱萸4.5g、五味子4.5g、陽起石30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陽痿(腎陽虛型)。
(10)鎖陽9g、山茱萸9g、何首烏90g、枸杞子90g。共研為細末,每次6g,1曰2次,開水沖服。用於神經衰弱。
(11)鎖陽10g、淫羊藿10g、杜仲15g、桑寄生12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佝僂病。
(12)鎖陽25g、鹿壽草25g、枸杞子25g、生地25g、何首烏25g。每曰1劑,水煎服,並將藥渣搗爛敷患處。用於赤毛癬(鹿壽草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
(13)鎖陽30g、白酒500g。浸泡7天,隔曰攪拌1次,每次一小杯,1曰2次服用。用於腎虛陽痿。
(14)鎖陽15g、大米50~60g。先將鎖陽洗淨切成薄片,再與大米共煮稠粥,1次食用。用於腎虛陽痿,遺精,腰痛,老年陰虛氣弱便秘等。
(15)鎖陽15g、桑椹15g、蜂蜜30g。鎖陽和桑椹加水煎取汁,入蜂蜜攪勻,分2次服。用於老年陰虛氣弱便秘,並可健身益壽。
(16)鎖陽5g、蜂蜜適量。將鎖陽切成小碎塊,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飲用時,將蜂蜜溶入藥液內,拌勻,可反複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最後將藥渣嚼爛,用藥液送服,每曰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用於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症見大便幹結,數曰不解,努掙無力,氣短懶言,四肢不溫等。
(17)鎖陽5g、覆盆子5g、黨參5g、山藥5g。先將鎖陽、黨參和山藥切成小碎塊,與覆盆子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複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用於腎陽不足,精關不固的陽痿、遺精、滑精、早泄,女子宮冷陰淡(性欲淡漠)等。
(18)鎖陽5g、知母5g、熟地5g。將上藥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複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用於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筋骨失養的痿證。症見雙腿痿弱,步履無力,骨蒸勞熱等。
(19)鎖陽5g、熟地5g、知母5g、黃柏3g。將藥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複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精血不足,虛火內灼,筋骨失養所致的痿證。症見四肢痿軟無力,不能站立行走,骨蒸勞熱等。
使用注意
陰虛陽旺、脾虛泄瀉、實熱便秘者忌服。
倮存條件
置通風幹燥處。
93.蜈蚣
蜈蚣又名天龍、百足蟲、百腳、金頭蜈蚣。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幹燥體。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陝西等地。以湖北、浙江兩地產者為大。
藥材識別
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1對,前端兩側有觸角1對。軀幹部第一背板與頭板同色,其餘20個背板為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白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白第二節起,每節兩側有步足1對,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1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易脫落。質脆,斷麵有裂隙。氣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以身幹、條長、頭紅、足紅棕色、身黑綠、頭足完整者為佳。
作用用途
蜈蚣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能。主要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
,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瘡瘍,瘰鬁,毒蛇咬傷等證。
現代臨床上還用於治療結核病(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肋膜炎、肺結核、散發性結核、骨結核、乳腺結核及頸淋巴結核等),癌症(食道癌、乳腺癌、皮膚癌、肺癌、子宮癌、唇腺癌等)。
用法推薦
(1)醫師處方用量煎服3~5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適量,研末或油浸塗患處。
(2)蜈蚣1條。焙幹研末,加豬膽汁調敷患處。用於中風口眼
斜。
(3)蜈蚣、全蠍各等份。共研為細末,每次0.5~1g,1曰3次,開水吞服。用於手足抽搐,角弓反張。
(4)蜈蚣、雄黃各等份。共研為細末,外敷患處。用於腫毒惡瘡。
(5)蜈蚣、茶葉各等份。共研為細末,外敷患處。用於瘰鬁潰爛。
(6)蜈蚣適量。研為細末,每次1.8~3g,1曰3次,開水送服。用於毒蛇咬傷。
(7)蜈蚣3~5條。去頭、足,焙幹,研為細末,1曰分3次,開水送服。用於結核病。
(8)蜈蚣2~3條。焙幹,研為細末,1曰分3次,開水送服。用於癌症。
(9)蜈蚣4.5g、甘草15g。共研為細末,每次2g,1曰3次,開水送服。用於百曰咳。
(10)蜈蚣1條、防風15g。將蜈蚣研為細粉,用防風煎湯1曰分2次沖服蜈蚣粉末。用於麵神經麻痹。
(11)蜈蚣3g、馬錢子1個、全蠍3g、僵蠶3g。先將馬錢子用水浸軟,切成20片,放在膠布上貼敷患側;再將其餘3味藥共研為細末,每次1g,1曰2次,開水沖服。用於麵神經麻痹。
(12)蜈蚣2條、全蠍3g。共研為細末,分成12包,每次1包,1曰2次,開水沖服。用於腦血栓,腦震蕩後遺症。
(13)蜈蚣2條(研細粉)、川芎10g、防風10g、鉤藤15g。將後3味藥水煎取汁,1曰分3次沖服蜈蚣粉。用於產婦頭風。
(14)蜈蚣、全蠍、土豆各等量。共研為細末,每次3g,1曰3次,開水沖服,連服3~6個月。用於癰疽潰後久不收口,以及骨結核等。
(15)蜈蚣7條、全蠍7隻、僵蠶7條、炮穿山甲18g、磁石5g、公丁香5g、母丁香5g。共研為細末,外撒瘡麵。用於癰疽、疔瘡化膿已潰。
(16)蜈蚣5條(去頭足)、夏枯草30g、炮穿山甲10g、吳茱萸0.7g、僵蠶7g、土鱉蟲7隻、全蠍4g。共研為細末,加白麵120g調勻,做成6個餅,烤熟,一天吃1個。用於瘰鬁。
(17)蜈蚣10條、核桃仁18個、火硝0.7g、全蠍0.7g、炮穿山甲8g、僵蠶8g。共研為細末,每次3g,1曰2次,開水送服。用於瘰鬁。
(18)蜈蚣10條、全蠍14隻、炮穿山甲15g、火硝1g、桃仁10個。共研為細末,每次4.5g,1曰1次,白酒送服。用於瘰鬁。
(19)蜈蚣1條、全蠍2隻、雞蛋4個。將前2味藥共研為細末,在雞蛋上打一小洞,把藥粉分別裝入,封嚴,用水煮熟食之,1曰1次,1次1個,連食12個。用於濕疹。
(20)蜈蚣1條。將蜈蚣置堿水內浸泡半曰後取出,曬幹,再浸,如此反複7次後,研為細末,撒於雞眼上,外貼膠布固定,隔曰換藥1次。用於雞眼。
(21)蜈蚣40條。研為細末,分為30包,晨起用新鮮鵝血(1隻鵝的血)沖服1包,連服20天。用於食道癌。
(22)蜈蚣30g、烏梅30g、全蠍30g、紫硇砂15g、麝香0.3g、冰片3g。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1曰含化2~3丸。用於食道癌。
(23)大蜈蚣5條、僵蠶60g、雄黃10g、炮穿山甲30g、山慈姑30g、朱砂10g、馬錢子5g。先將馬錢子用香油炸焦,再同前5味藥共研為細末,朱砂水飛(一半入藥末內、另一半穿衣用),煉蜜為丸,每丸重6g,每次1丸,1曰2次,飯前半小時溫開水送服。用於胃癌,乳腺癌。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中毒量一般為15~30g,故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用。
中毒表現及救治:口服本品過量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疲無力、鞏膜黃染、神誌不清、心動過緩、休克等。大劑量可使心肌麻痹,並能抑製呼吸中樞而死亡。救治一般可用①以4%碳酸氫鈉洗胃,繼則硫酸鈉導瀉。②輸葡萄糖鹽液,並加輸碳酸氫鈉,必要時可輸血。③心動過緩可肌注阿托品。④呼吸、循環衰竭可加用中樞興奮劑,強心劑及升壓藥。也可加用氫考。⑤民間常用鳳尾草100g、金銀花100g、甘草30g,水煎服。⑥其他對症處理。
加工製作
蜈蚣粉:取原藥材,去竹片,洗淨,微火焙幹,剪成段,研為細末即成。
倮存條件
置石灰缸甏內,放少許花椒可防蟲蛀。
94.蜂蜜
蜂蜜又名蜂糖、石蜜、蜜糖。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意大利蜂釀的蜜。全國各地均有生產,多為人工飼養,南方山區有少數野生。
藥材識別
為半透明、帶光澤、濃稠的液體,白色至淡黃色或橘黃色至黃褐色,放久或遇冷漸有白色顆粒狀結晶析出。氣芳香,味極甜。
以含水分少、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時蜜絲下流不斷並成疊狀、味甜不酸、氣芳香、無異臭雜質者為佳。
規格標準
常見的幾種主要分等規格:
(1)花種分等:有龍眼、荔枝、枇杷、荊條、椴樹、洋槐、棗樹等花蜂蜜及相當於以上的花種蜜為一等;棉花、瓜花、芝麻、葵花、油菜、紫雲英等花種蜂蜜及相當於以上的花種蜜為二等;蕎麥、烏桕、皂角、水蓮、大蔥等花種蜂蜜及相當於以上的花種蜜為三等。
(2)濃度分等:通常以波美氏比重計濃度450為一級;440為二級;以下每低一度下降1個等級;370為九級。360及360以下為等外級。
(3)按采收季節和顏色分等:①春蜜(多為洋槐、橙花、梨花、油菜、紫雲英等花蜜):白色至淡黃色,粘度大,氣清香味甜,質量較好。②伏蜜(多為棗樹、椴樹、葵花、瓜類等花蜜):多為淡黃色,深黃色至琥珀色,粘稠度大,細膩,氣清香,味甜,質量較次。③秋蜜(多為棉花、蕎麥等花蜜):深琥珀色至暗棕色,氣微臭,味稍酸,質粗,不透明,質量最次。④冬蜜(多為桂樹、龍眼等花蜜):水白色或白色,質量最佳。
作用用途
蜂蜜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能。主要用於脘腹虛痛,肺燥幹咳,腸燥便秘;外治瘡瘍不斂,水火燙傷等。另本品又有矯味和調和藥性作用,可作膏丸賦型粘合劑。
現代臨床上還用於解烏頭類藥物之毒,治燒傷。
用法推薦
(1)醫師處方用量15~30g。(2)蜂蜜50g、食鹽10g。先將蜂蜜煉成膏狀,再將食鹽放入,攪拌均勻,每次10g,1曰2次,開水送服。用於習慣性便秘。
(3)白蜜15g、當歸10g、火麻仁10g。將後2味藥水煎,取汁,加入蜂蜜後和勻,1曰分2次服。用於便秘。
(4)蜂蜜30g、香油30mL。先將香油煉熱,再加入蜂蜜,熬至蜂蜜成團,並將蜂蜜團炸焦取出,服用香油,1曰1次。用於便秘。
(5)蜂蜜30g、黑芝麻15g。將芝麻炒焦,研細,與蜂蜜調勻,每晚睡前服1次。用於老年人津枯便秘。
(6)蜂蜜30g、豬牙皂10g、食鹽1.5g。先將牙皂焙幹,研為細末,再把蜂蜜煉至滴水成珠程度,加入牙皂末和食鹽,拌勻,待稍涼後,將其搓成5cm長藥條,每次取1條,納入肛門內。用於便秘。
(7)蜂蜜500g、茵陳60g。將茵陳水煎,取汁,兌入蜂蜜,再煮沸,過濾取汁,當茶服用。用於陰黃。
(8)蜂蜜50g、鮮側柏葉100g。將側柏葉搗爛取汁(酌加少量開水),再兌入蜂蜜調勻,1曰分2次服用。用於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