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護理篇3(1 / 3)

急救護理篇3

17偏癱病人的護理

偏癱是指肢體某部分的隨意運動功能產生了障礙。多由老年人常見而多發的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所引起。病程長,恢複慢,肢體癱瘓的範圍越廣,肌力損害越大,病人的痛苦就越深。偏癱的早期表現為軟癱,後期大多呈痙攣。產生肢體攣縮,關節畸形,容易引起褥瘡、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並發症。因此,偏癱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偏癱後病人半身不遂,不能活動,有的失語,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創傷很大,常情緒激動、悲觀失望,對康複失去信心,有的性格變異,哭笑無常,對此,護理人員要好言勸慰,鼓勵病人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意誌,盡量減少病人的思想負擔,要及時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他對護理人員產生信賴感。

病人癱瘓的程度有輕、有重,有的肢體能動,但力量不足,有的知覺和功能完全喪失。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以不同的照顧。不能單純用同情、可憐的心情來對待他們,要像對待常人一樣對待他們,但又要給予他們必要幫助。一般來說,護理人員要做到:

(1)病人的臥室空氣要保持清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吹對流風,保持床鋪幹燥、平整和清潔,安全使用各種保護用具,如預防褥瘡用的氣墊充氣要恰當(1/2~1/3飽滿量為宜),確實墊在皮膚受壓處;用護足支架減輕被褥對癱肢的壓力;使用熱水袋時防燙傷;發熱時用冰袋降溫防凍傷(應加布套),定期翻身、拍背,以防褥瘡和肺部感染。

(2)注意病人的個人衛生,保持頭麵、口腔、衣服鞋襪的清潔。衣服宜寬大,式樣簡單而柔軟,褲腰部最好用鬆緊帶而不用扣子,便於病人單手穿拉,褲子不宜過長,以免拖地而引起摔跤;有麵癱流涎的可用小毛巾圍在頜下,或用圍涎;癱肢的鞋要輕軟、防滑,適當比健足的鞋大一些(因患足常有腫脹),用鞋帶結牢在踝部,以免拖步時掉落。

(3)偏癱病人大多有動脈硬化,飲食宜低膽固醇、低脂肪,限製吃動物脂肪或含膽固醇多的食物,如奶油、動物內髒、蛋黃等。多吃蔬菜、水果,適當的動物蛋白質(瘦肉、魚、雞等)。少量多餐,不宜過飽,更不宜暴飲暴食,戒煙酒。不能自己進食的要喂飯、喂水,進食魚肉不要帶刺或碎骨。有麵癱的病人喂飯要從健側往口慢慢送入。

(4)為了預防癱瘓肢體的攣縮畸形,要盡量保持肢體置於功能位置。各關節的功能位置如下;肩關節的功能位置是敬禮位(使肘與前胸平、拇指指向鼻子);肘關節應屈曲90°,也可變換伸直位;腕關節置於背屈30°~45°,手指輕度屈曲,可握直徑4~5厘米長方形物體;髖關節處於下肢伸直位,腿外側置枕頭或沙袋,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關節處於伸直位,防止屈曲性畸形;踝關節背曲處於與小腿成90°位,足底墊沙袋防止足下垂。

(5)病情穩定後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對功能鍛煉首先要樹立信心,循序漸進,待之以恒,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聽之任之。一般原則是以健側帶患側,以下肢促上肢,由臥到坐,由立到走,由支架到徒步,由粗大的一般動作到精細協調動作,要有計劃地進行訓練,最好對訓練的內容和量訂出日程表,根據病情和進展情況隨時修改。

開始時作被動活動,按摩患肢,大小關節作屈伸、內收、外展等活動,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攣縮、關節僵直。經過一階段被動活動後,肢體的運動和知覺有所恢複後可做自動運動鍛煉,剛坐起時動作要慢,特別是頭部轉動不宜過猛,可用健手抬患手,上下運動,患者如能運動,可在手內握核桃或鋼珠來回搓動。下床活動時應有人攙扶,練習站立,攙扶著或用學步車慢慢走路。病人恢複行動心切,常會出現不顧病情和體力許可與否就進行鍛煉,在旁扶持的護理人員要掌握分寸。

如有以下情況者應禁止步行鍛煉:

血壓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或80/50毫米汞柱以下;經常有頭痛,頭暈者;發熱、肺部感染者;心律紊亂或全身比較衰弱者。

步行後出現下列情況說明練習過量,應立即停止鍛煉或減量。

運動後心率比安靜時明顯增快;

出現頭暈、胸悶、胸痛;

有麵色蒼白、出汗和虛的表現。

(6)部分偏癱病人出現失語,欲說不能,心情急躁,這時護理人員就要教導病人可以通過寫字或手勢來表達,更重要的是訓練病人發音,重建語言,先教病人發“啊”聲,或用嘴吹滅火柴或吹紙片來誘導發音,先學簡單的字和詞,如“要”、“不要”、“飯”、“尿”等,再慢慢增加詞彙訓練。也有的老人出現問非所答,有的自己不知道說什麼,護理人員應給以高度的同情,並盡可能猜測他想表達的內容。

(7)康複期的病人常常容易跌倒,甚至導致骨折,因此必須有人攙扶,地麵應幹燥、平整,廁所最好不是蹲便,應有坐式馬桶,旁邊應有扶手,以便可扶著站起,洗澡要有人協助,浴缸旁和浴缸內可墊以橡皮毯防滑。如有精神疾病,應注意移去銳利用具,以防傷害。六、幾種特殊護理

1協助病人變換臥位翻身

(1)一人扶助病人向床頭移動法:

放平靠背架,取下枕頭放於椅上,使病人仰臥,屈起雙膝;

護理人一臂伸入病人肩下,一臂托住病人的臀部,在抬起病人的同時,囑病人用雙手握住床頭欄杆,並指導病人用雙足抵住床麵挺身上移。放回枕頭,再支起靠背架,使病人臥位舒適。

(2)一人扶助病人翻身法:

仰臥病人要向一側翻身時,先使病人兩手放於腹部,兩腿屈膝,護理人一前臂伸入病人腰部,另一臂伸入其股下,用臂的力量,將病人迅速抬起,移近床緣,同時轉向對側;

抬起病人頭肩部,並轉向對側,在病人的背部放置軟枕,以維持體位,胸前放一軟枕,支持前臂,使病人舒適;

將病人上腿彎向前方,下腿微屈,兩膝之間墊以軟枕,防止兩腿之間相互受壓及摩擦。

2給病人床上擦浴

器物:清潔衣褲、大毛巾、熱水、水桶、毛巾、肥皂、臉盆。

方法:關好門窗,移開桌椅,盛熱水3/4盆,鬆開蓋被,將大毛巾半墊半蓋在病人擦洗部位,先用濕毛巾擦,然後用蘸肥皂的毛巾擦洗,再用濕毛巾反複擦淨,最後用大毛巾擦幹。擦洗部位的先後順序如下:

(1)鬆開領口,給病人洗眼、鼻、臉、耳、頸部等處,注意洗淨耳後。

(2)脫去病人上衣(先洗健康一側,後洗患側),擦洗兩臂。注意洗淨腋窩部。幫助病人側臥,麵向護理者,將臉盆放於床側的大毛巾上,為病人洗淨雙手。

(3)解開病人褲帶,擦洗胸腹部,注意乳房下及臍部,幫助病人翻身,擦洗背及臀部。

(4)脫去長褲,擦洗兩腿、兩側腹股溝、會陰。將盆移於足下,床上墊大毛巾,洗淨雙足,穿好褲子。

(5)整理床鋪,按需要更換床單,清理所用物品。

3褥瘡的預防及護理

體表局部組織因長期臥床受壓,引起神經營養紊亂及血液循環障礙,局部軟組織持續缺血,營養不良,發生壞死及潰爛稱為褥瘡。但隻要認真、仔細地做好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褥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護理不當,一旦發生褥瘡,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加重病情,甚至可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症,危及病人的生命。

褥瘡多發生於長期臥床的患者,如截癱、偏癱、昏迷或大手術後不能翻身或翻動較少者,經久不改變體位、身體的重量壓迫骨突處,致使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容易引起褥瘡,如果病人有大小便失禁、出汗過多,又不能及時更換尿布,或床單潮濕、有皺褶,使皮膚長時間受到潮濕和粗糙麵的摩擦,皮膚的淺層可破損,也能引起褥瘡。消瘦、浮腫、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因抵抗力差,更容易發生褥瘡。褥瘡多發生於骨突部位,如枕骨、後頸部、耳郭、肩胛骨、骶尾部、髂脊、肘部、膝關節外側、外踝、足跟部等,尤以骶尾部多見。褥瘡的好發部位也可因疾病不同而不同,偏癱患者褥瘡易發生在患側骶部、肩胛部和足外踝,而腦瘤術後病人容易在耳郭發生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