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解讀】
1.書香。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熱愛讀書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一個尊重文化的國家是有前途的國家。書香四溢,自會吸引誌趣相投的人前來,從而營造出更加和諧的文化氛圍。
2.幸福感。英國人投票評選幸福感最高的地方,海怡排在首位。有書相伴的生活,好比田園牧歌,人可以無憂無慮,忘記喧囂與繁雜,放下緊張與焦慮,這何嚐不是一種幸福。
莫讓謠言擋住真相
天津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後,不實信息、謠言就在網上瘋傳。比如“天津已混亂無序,某商場、超市被搶”等等,雖然被辟謠,但仍有不明真相的網友在傳轉。
綜合分析,涉及此次爆炸事故的相關謠言有三種類型:一是技術型謠言。比如有關事故後的汙染問題,消防救援的應對問題。看似專業,實則是捏造的信息,經不起科學的推敲與判斷。二是愛心型謠言。比如所謂“急需RH陰性A型血”,就像高考季的“白婭倩”每年都會在朋友圈丟準考證一樣,不過是移花接木的“陳年老梗”。三是恐嚇型謠言。比如所謂的“乙醚罐爆炸”等,雖來源不明或無從考證,可加上拙劣的PS技術,卻看起來特別真實。
【多維解讀】
1.不傳謠,不造謠。在信息時代,我們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但前提是要尊重事實,不信謠不傳謠。對各類社會團體和企業來說,要擔當責任,積極主動用真實客觀的信息去淨化傳播空間。對公權部門而言,既要監管好各類信息媒介,依法治謠,更要在信息公開條例等規則之下,以主動及時的權威信息,終結謠言。對個人而言,在不造謠、不傳謠的基礎上也要增強辨別真假信息的能力。
2.道德底線。麵對災難,有些人非但不伸出援手,奉獻愛心,反而四處造謠,擾亂人心。這類人喪失道德底線,應該受到強烈譴責與嚴厲的懲罰。
“借來”的孝心未必是真孝
想盡孝道,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年邁,又希望他們能夠在有生之年享上清福。今年21歲的宜賓女孩樊師貝做出意外之舉,她自稱剛從四川師範大學畢業,希望有人能夠資助或無息貸款200萬元,讓她為父母在城裏買一套房子等,她承諾15年內將貸款還清。
【多維解讀】
1.孝。樊師貝的做法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緊迫感,但美好願望的背後,並不能改變行為本身的荒唐與不現實。首先她把對父母的孝和物質上的滿足完全畫上了等號,要盡孝確實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條件,但孝卻不僅僅隻有物質上的滿足。
2.實事求是,正確認識自己。女孩對自己的價值估計過高,對未來的判斷過於簡單武斷。對於一個剛剛大學畢業,還沒有參加工作掙過一分錢的人來說,卻敢於斷定自己能在15年以內還清200萬元的借款,這很難說是一種自信。
茅盾文學獎緣何贏得信賴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於2015年8月16日在北京揭曉,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這邊風景》、李佩甫《生命冊》、金宇澄《繁花》、蘇童《黃雀記》這5部長篇小說獲得了該項殊榮。業界專家認為,5部獲獎作品從不同側麵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水準,而從茅獎公布以來的公眾反響來看,這五部作品得到了基本的認可,可謂實至名歸。
茅盾文學獎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四大文學獎項之一,也是迄今為止最有公信力的文學獎項,其公信力正是源於嚴格的評獎製度與執行製度。今年3月13日,中國作家協會再次修訂《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除了保留“嚴禁行賄受賄等違法違紀行為和人情請托等不正之風”的規定外,還特別強調“評獎委員會成員和評獎辦公室工作人員,須自覺遵守本條例和評獎細則規定的評獎紀律”,如有違反,有關人員的工作資格和有關作品的參評資格均予取消。評獎實行大評委製,成立62人組成的評委會,作協在修訂條例時對需要回避的人員作了更明確的界定,在組成評委會的過程中也做了近乎苛刻的審查。
【多維解讀】
1.文學的意義。文學評獎隻是一種形式,“一個真正的作家永遠隻為內心寫作”,不把獲獎當作寫作的終極目的。真正寫出具有思想高度和藝術水準的佳作,才是作家身份的真正體現。
2.保證製度的公平。近年來,文學評獎不正之風日盛,直接敗壞的是獎項的聲譽,間接敗壞的是世道人心。呼喚規則的合理性與評獎的透明度和公平度成為公眾的主要訴求,在這方麵,茅盾文學獎邁出了令人滿意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