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糖尿病被稱為“甜蜜的殺手”,其對人體的危害僅次於癌症,它可能使人產生腎衰、失明、足部疾病等多種嚴重並發症,並導致高死亡率,是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據有關報道,其發病率國外約5%,國內約2%,世界上糖尿病患者

近2億,其中我國患者就達到3000萬,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對此高度重視,確定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號召世界人民立即行動,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西醫認為其先天性或後天體內胰腺分泌胰島素缺乏,或因胰島素功能失調所致。中醫學對其的認識在世界上是最早的,被稱為“消渴”病,認為其為陰虛燥熱所致,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往往又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燥熱甚則陰虛,陰愈虛則燥熱愈甚。病變髒腑關係到肺、胃、腎等器官。認為其發病原因為先天稟賦不足,五髒虛弱;後天飲食不節、積熱傷津;情誌失調,鬱火傷陰;勞欲過度,腎精虧損;脾胃虛弱、氣虛下陷;瘀血內阻,瘀久化熱;痰濕互結,化燥傷陰;外感六淫,化熱傷陰;過服溫燥藥物、耗傷陰津等等,這些因素可單一存在,又可同時致病。對糖尿病具有獨特而深刻的認識,可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很大成分是因後天造成。

因此,糖尿病的預防非常重要,正如古人所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那麼如何在生活中預防糖尿病呢?中醫認為要加強糖尿病的認識,避免高脂肪飲食,注意飲食宜忌,增加體力活動,防止和糾正肥胖,避免和減少使用對糖、脂代謝不利的藥物,在各方麵加強養生保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潛移默化,無為而治,我們是可以將糖尿病拒之於身心之外的。

我們在預防糖尿病的同時,還應將“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相結合,一旦發現患有糖尿病,就必須及時進行治療。

中醫采取辨證論治、標本兼治和攻補兼施的方法,對於治療糖尿病具有獨特的作用。特別是中醫藥在防治糖尿病的臨床中,功效溫和持久,較少出現毒副反應。中醫采取靈活辨證、因人製宜、整體調節、雙向調節患者身體狀況的治法,多目標、多途徑、多水平地全方位改善血脂、血黏度、微循環、抗氧化等相關指標,具有較好的作用。現代中醫藥正向糖尿病並發症防治與二類新藥開發方麵不斷發展,並展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中醫藥在防治糖尿病方麵不僅有各種專方驗方、單味中藥,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非藥物治療方法,比如按摩、針灸、刮痧、拔罐療法、藥浴、氣功等,都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簡單實用,方便易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運用,既具有養生保健的功效,又具有預防治療的作用。

中醫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方麵具有獨特的效果,主要是遵循傳統的中醫養生法則,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采取固本培源、祛病健身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和延長壽命,營建最佳的生命的狀態。當然,中醫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方麵自有其相應的方法和規律,那麼,我們如何根據中醫養生的規律來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呢?為此,我們從中醫養生保健和預防治療的角度,編撰了《糖尿病患者的中醫對症生活》,主要包括糖尿病的中醫認識與辨證、辨證分型的對症生活、中醫治療方法、中醫飲食療法和日常生活保健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非常係統而深入。

本書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許多中藥處方和中醫治療技術等,在此僅供參考,中醫是最講究對症施治和因人而異的,因此提醒廣大患者一定要在有關醫生指導下對症用藥和治療,謹遵醫囑,本書隻是指導你們用以養生保健和預防治療糖尿病的良好參考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