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據有關部門對我國腎髒疾病的患病情況調查顯示,40歲以上人群慢性腎髒病的患病率約為8%~9%,我國現有200餘萬腎病患兒,其中慢性腎衰病例正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據最新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近百萬人死於各種腎病引起的疾病,而在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病人當中繼發性腎病已占主要部分。為此,腎病專家呼籲,關注腎髒,定期檢查,早期診斷和早期有效治療已成當務之急。
腎髒在我國傳統中醫中備受重視,曆代醫家都將腎稱為人體的先天之本和生命之本,認為腎髒是稟受於先天和連接後天的樞紐,在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生命的動力之源,具有命門的作用。腎主身體的水液、納氣和骨髓等功能,因此,傳統中醫認為養生的關鍵就在於懂得如何保養腎髒。
中醫認為腎髒病的致病因素比效複雜,但概括起來主要指外感因素、內傷因素、病理產物因素和藥邪致病等。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及癘疫之氣皆為外感因素。內傷致病原因主要有先天不足、七情內傷、飲食不節、久病過勞等。病理因素指因髒腑功能失調所產生的病理產物,主要指水濕、淤血。藥邪傷腎一般多因誤治或用藥不當所致。因此,從腎髒疾病的致病因素和轉變看來,主要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治療不當造成的,因此,尋找到適合我們的預防方法和治療措施,是加強腎病知識的重要方麵。
我們必須在生活中加強腎髒疾病的預防,提高對腎髒疾病的認識。特別要
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感染細菌、病毒後免疫反應性損害的發生。加強個人衛生,注意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注意勞逸結合和起居規律,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同時要避免或慎用腎毒性藥物和預防繼發性腎病的發生。
在腎髒疾病的治療方麵,中醫有其獨到的理論見解和治療方法。近代中醫在治療一些慢性病,特別是一些腎虛體征時,常常加用一些補腎藥或以補腎為主,用補腎的辦法來作為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段,這既是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的結合,也體現出中醫治療學特別注重增強自調自控能力的特色。實踐證明,這一特色也正是中醫治療學之所長,對某些缺乏特效藥的疑難雜症和某些不易治愈的慢性疾病,確實具有自己獨到的優勢。
中醫在治療腎髒疾病方麵,一是療效明顯,不易複發,再就是無痛苦、無毒副作用和費用低。因此,在中醫看來,腎病雖然難治,但並非不治之症。隻要把握治療關鍵,用藥合理,一定會取得理想療效。
中醫除了藥物治療腎髒疾病外,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非藥物治療方法,比按摩、保健功、穴位、針灸、灌腸、沐浴、運動、氣功、太極拳和心理療法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簡單實用,方便易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運用,既具有養生保健的功效,又具有預防治療的作用。
總之,傳統的中醫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那麼,我們如何根據中醫養生的規律來預防和治療腎髒
疾病呢?為此,我們從中醫養生保健和預防治療的角度,編撰了《腎病患者的中醫對症生活》,主要包括腎病的中醫認識與辨證、辨證分型的對症生活、中醫治療方法、中醫飲食療法和日常生活保健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非常係統而深入。
中醫是特別講究對症治療的,並按照辯證分型的方法將腎病分為腎氣不固型、腎不納氣型、腎陽不振型、腎虛水泛型、腎陰虧虛型和陰虛火旺型六大類型,本書則以此為據,相應地介紹了各證型的臨床症狀、發病原因、辨證確診、中醫治法、中藥處方、針灸療法、飲食療法、食療藥膳等內容,以便廣大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對症預防和治療。
本書為廣大腎病患者提供了許多中藥處方和中醫治療技術等,在此僅供參考,中醫是最講究對症施治的,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情況,因此提醒廣大患者一定要在有關醫生指導下對症用藥和治療,一定要謹遵醫囑,本書隻是指導你們用以養生保健和預防治療腎髒疾病的良好參考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