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脂血的中醫飲食療法2
高血壓患者的忌食食物
忌飲咖啡
咖啡既香濃味美又能提神解乏,已成為很多人喜愛的飲品。咖啡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蔗糖、咖啡堿等多種營養成分,但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它可刺激血脂及血糖增高。1杯咖啡中含咖啡因100~150毫克。有人研究發現,長期習慣於喝咖啡者,如1天喝2杯以上,其血膽固醇水平及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喝咖啡或每天喝1杯以下者明顯增高。即使喝咖啡量很小,也可引起血膽固醇成分比例失調。此外,咖啡可幫助消化,使體重增加,這些對心血管病患者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們提倡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飲咖啡,特別是濃咖啡。
忌吃人參
人參含有對抗脂肪分解的物質,增加了對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脂血的不利因素。
忌吃螃蟹
螃蟹含膽固醇最高(每100克螃蟹肉含有膽固醇235毫克,而100克蟹黃中含膽固醇400毫克),食用後血液中膽固醇易升高。
忌常吃瘦肉
瘦肉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低於肥肉的含量是無疑的,但也不能籠統地講瘦肉都是低脂肪的。把瘦肉作為日常膳食結構中主要的食物源,也會發生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腦出血等心血管疾病。
蛋氨酸在瘦肉中含量較高。蛋氨酸是合成人體一些激素和維護表皮健康必須攝取的一種氨基酸,然而當受到一些酶類催化激活作用時,在熱理化處理過程中的蛋氨酸,就會產生一種叫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機物。現代醫學認定:同型半胱氨酸會對動脈血管壁內的內皮細胞造成直接損害,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質沉積並滲入動脈血管壁內,進而形成動脈粥樣斑塊而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食瘦肉過多,毫無疑問蛋氨酸就會增多,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相應隨之增加,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高脂血症患者忌暴飲暴食及肥膩甘厚,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豬肉、羊肉、狗肉等)、豬等動物內髒(如腦、腸雜、腎、心等)應嚴格限製服用,以免妨礙血脂的調整。高脂血症患者應力戒吸煙及酗酒,以利於降低血脂。
高脂血症患者的飲食與微量元素
忌飲食中缺“鋅”
鋅在人體內的含量大約2~3克,以輔酶的形式存在,對機體的代謝起著廣泛的作用。研究證明,血清鋅的含量與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負相關,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正相關。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飲用硬水人群血清鋅水平降低,可能與硬水中含鈣和鎂較多,鋅與鈣形成複合物有關。所以高脂血症患者不提倡飲用生水。此外,增加膳食中鈣含量會使骨中鋅沉積增加(鋅從肝向骨轉移),也引起血清鋅水平降低,所以高脂血症患者宜食用低鈣食口。
凡膳食中攝入的精製食品過多,或因嗜酒、肝病、胃腸疾病均可導致鋅的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導致缺鋅症。此時,應適當補充含鋅的食物或藥物。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鋅攝入量,成人為15~20毫克。含鋅較多且對血脂影響較少的食物有:黃米、大麥、稻米、麩皮、小麥胚粉、黑大豆、辣椒、蘑菇、葵花子、核桃、鬆子、西瓜子、牛肉、羊肉等,可根據個人的嗜好選用,以補充體內鋅的不足。
忌飲食中缺“銅”
銅是體內金屬蛋白酶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遺傳性銅轉運紊亂的患者體內,由於銅含量嚴重低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升高,說明銅對血脂的代謝有一定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人不會發生銅缺少,除非是腹瀉、吸收不良、低蛋白血症或接受腸外營養者,正常人血清中正常的銅含量為15.7微摩/升(100微克/分升),成人每日銅的攝入量定為2毫克~3毫克。如果高脂血症病人發現缺銅應及時調治。
二、中醫藥膳養生療法
高脂血症患者的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1)涼拌三絲
[原料]粉絲(幹)40克,小黃瓜40克,火腿(切薄片)4片,雞蛋50克,鹽、香菜、味精、高湯、醋、醬油、芝麻油等各適量。
[做法] 用熱水將粉絲泡至呈透明狀,再以冰水浸泡,將之冷卻,最後將水分瀝幹,切適當長度備用。小黃瓜切絲備用,火腿腸切片後再切成絲。將蛋打散,加鹽調味,煎成薄蛋皮,待冷卻後,切絲備用。將調味料放在一起拌勻,把處理好的材料加入一起拌勻,盛盤後即可。
(2)花生仁拌芹菜
[原料] 芹菜50克,花生米50克,植物油、花椒油、醬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鍋內放入少量植物油,燒熱後放入花生米,炸酥時撈出,去掉膜皮。將芹菜去根葉,洗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放開水燙一下撈出,用涼水過涼,控淨水分。把芹菜成圈狀均勻地碼放在盤子邊上,再把花生仁堆在芹菜圈中。將醬油、精鹽、味精、花椒油放在小碗內調好,澆在芹菜上,吃時調拌均勻即成。
(3)涼拌藕片
[原料] 蓮藕150克,醬油、精鹽、味精、蔥花、薑絲、蒜片各適量。
[做法] 將蓮藕洗幹淨,削去皮,切成片用開水燙一下,控去水分,裝入盤內,在藕片上放上蔥花、薑絲、蒜片,加入醬油、精鹽、味精,拌勻即成。
(4)酸辣瓜片
[原料] 冬瓜150克,醋、鮮紅辣椒、椒油、鹽各適量。
[做法] 先將鮮紅辣椒洗淨,去瓤、籽,切成絲。然後將冬瓜洗淨,去皮、瓤,切成片,用開水焯熟裝盤,再把鮮紅辣椒絲、醋、花椒油、鹽加入冬瓜片,拌勻即成。
(5)黃瓜拌綠豆芽
[原料] 嫩黃瓜150克,綠豆芽100克,熟火腿10克,蒜瓣、麻油、精鹽、味精、白糖、白醋各適量。
[做法] 嫩黃瓜去籽切成絲;綠豆芽洗淨去根部;熟火腿切成絲;蒜瓣拍碎。鍋水燒開時,放入綠豆芽快速燙一下,撈出衝涼待用。用盤裝上嫩黃瓜絲,加入綠豆芽、熟火腿絲、蒜粒,調入精鹽、味精、白糖、白醋、麻油,拌勻即可。
(6)蝦仁韭菜
[原料] 蝦仁30克,韭菜100克,雞蛋50克,食鹽、醬油、澱粉、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做法] 先將蝦仁洗淨水發漲,約20分鍾後撈出淋幹水分待用;韭菜擇洗幹淨,切3厘米長段備用;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澱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7)三色豆腐羹
[原料]盒裝豆腐1盒,雞血50克,蘑菇50克,雞蛋50克,食鹽、清油、鮮湯、味精、水澱粉、嫩薑絲各適量。
[做法] 熟雞血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蘑菇切成丁;盒豆腐也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在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雞蛋打散在鍋中做成蛋皮後,也切成丁狀。炒鍋上火,放入適量清油燒熱,先投入嫩薑絲略煸一下,然後放入鮮湯(如沒有鮮湯亦可用清水),再依次放入上述原料續燒片刻,再加入味精勾芡出鍋。
(8)錦上添花
[原料]胡蘿卜60克,冬筍20克,藕20克,菜梗20克,大蒜20克,蘑菇20克,雞蛋50克,蔥、薑、清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胡蘿卜、冬筍、藕、大蒜,分別切成片,放入一點鹽、味精漬3分鍾;蔥、薑切末;蘑菇切片;雞蛋攤成蛋皮,切成蛋絲;青菜取梗切成片狀大小。炒鍋上火,放入清油燒熱,投入蔥、薑煸炒,然後將漬好的胡蘿卜、冬筍、藕、大蒜和菜梗入鍋翻炒,加入蘑菇,放入鹽,加一點清水,燒片刻,放入味精勾芡出鍋,盤中央撒上蛋皮絲即成。
(9)素炒芹菜香幹
[原料] 芹菜100克,香幹50克,清油、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將芹菜、香幹分別切成3.3厘米長段或片狀;分別投入沸水鍋中焯水後備用。炒鍋放油燒熱,投入芹菜和香幹同炒,加入食鹽和少許清水,用旺火滾幾滾,加入味精出鍋。
(10)木耳炒西芹
[原料] 鮮木耳100克,嫩西芹100克,紅椒1隻,大蒜、色拉油、精鹽、味精、白糖、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 鮮木耳洗淨切條,嫩西芹去皮切條,紅椒切條,大蒜拍爛。鍋內水燒開時,放入木耳、西芹,用大火稍煮,倒出待用。另燒鍋下油,放入蒜子、紅椒條煸鍋,加入鮮木耳條、西芹條,調入精鹽、味精、白糖,用中火炒透入味,加入濕澱粉勾芡,翻炒幾次即可。
(11)幹燒竹筍雞塊
[原料] 水發竹筍150克,雞肉100克,蔥、薑、雞精、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 將竹筍洗淨切片,雞肉切塊。在鍋內放入油加熱,放入蔥、薑煸炒出香味,再把雞塊放入,烹入料酒、精鹽、雞精,加入高湯,用小火慢燒,至雞肉燒熟,下竹筍,放入香油,收汁起鍋裝盤。
(12)鯉魚豆腐
[原料] 鯉魚200克,豆腐100克,郫縣豆瓣、蔥、薑、蒜、泡紅椒、料酒、精鹽、味精、白糖、醋各適量。
[做法] 將鯽魚收拾幹淨,豆腐切條放在鹽開水中焯一下撈起。炒鍋放油加熱,下魚,兩麵煎片刻鏟出。鍋內留少許油,下豆瓣,炒出紅色,加泡紅椒、蔥、薑蒜炒出香味,加湯,放入魚,下料酒、白糖、醋、精鹽、味精,改用小火燒5~10分鍾,放入豆腐,燒出香味起鍋。魚下邊放豆腐。鍋中原汁置火上,用濕澱粉勾芡,待汁發亮時,淋於豆腐和魚上即可。
(13)紅柿肉末蒸豆腐
[原料] 西紅柿50克,瘦肉50克,豆腐1盒,清油、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先將其豆腐切成小塊在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放入大碗內,上麵撒上一點鹽;土豆切成絲狀投入沸水鍋焯一下,放在豆腐上麵;瘦肉斬成肉末後放在土豆上麵;再上麵放入切成塊狀的西紅柿;再加一點鹽;用旺火蒸約10分鍾取出,放入味精拌一下,即可享用。
(14)八寶辣丁
[原料] 豬肉、雞肉、香幹、熟豬肚、黃瓜、筍各25克,蝦仁、青豆、郫縣豆瓣、薑、蒜、精鹽、料酒、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 將豬肉、雞肉、香幹、熟豬肚、黃瓜、冬筍均切成丁。鍋中放少量油加熱,將肉丁、雞丁、香幹、肚丁、冬筍炒一下撈出。蝦仁、青豆用開水焯一下備用。鍋中留少許油,放入郫縣豆瓣、薑末、蒜蓉煸炒,將各種丁放入鍋內加入精鹽、白糖、老抽、料酒,待汁快幹時勾芡加入味精裝盤。將蝦仁、青豆盛於盤中央即可。
(15)苦瓜燜雞趐
[原料] 苦瓜100克,雞中趐5隻,紅椒1隻,花生油、精鹽、味精、白糖、蠔油、濕澱粉、麻油各適量。
[做法] 苦瓜切圓圈去籽,雞翅洗淨,用開水燙至硬身,塗上少許老抽王,紅椒去籽切圓圈,生薑去皮切片。鍋內放油加熱,把雞翅炸至金黃而熟,撈起瀝幹油。鍋內留油放入生薑、蒜粒、苦瓜稍炒,加入雞翅、紅椒,注入清湯少許,加入精鹽、白糖、蠔油、老抽王,用火燜透,下濕澱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
(16)腐竹白果豬肚湯
[原料] 豬肚100克,腐竹25克,白果仁10克,生、熟薏米各10克。
[做法] 先將豬肚內脂肪去除,翻轉用鹽、生粉揉捏擦勻,用清水衝洗,然後重複數次,最後用滾水滾片刻,用清水再漂洗幹淨;腐竹用清水洗幹淨,折段;白果去殼、去心,用滾水浸一會去衣;生、熟薏米用水洗幹淨;將適量之清水放入瓦煲內,用旺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所有材料,改用中火煲3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17)豬肝冬菜湯
[原料] 鮮豬肝75克,冬菜75克,濕澱粉、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高湯各適量。
[做法] 豬肝洗淨,切成薄片,盛碗內加精鹽、料酒、濕澱粉拌勻;冬菜泡洗幹淨,切成2厘米長的段。湯鍋置大火上,放入高湯,下冬菜煮出味,撈出冬菜,加精鹽、胡椒粉,下肝片煮熟,加味精,起鍋盛入湯盆內即成。
(18)豬肝菠菜湯
[原料] 豬肝75克,菠菜100克,清湯、香油、精鹽、味精、花椒水各適量。
[做法] 把豬肝切成小薄片;菠菜切成2厘米長的段。鍋內加入清湯,煮沸後把豬肝、菠菜倒入,加入精鹽、味精、花椒水,待湯再沸時,將豬肝、菠菜撈在湯盆內,撇淨湯內浮沫,淋上香油,澆在湯盆內即成。
(19)牛肉南瓜湯
[原料] 牛肉100克,南瓜100克,薑片、生抽、白糖、澱粉、花生油、胡椒粉、鹽各適量。
[做法] 南瓜去皮,去核,洗淨切小塊。牛肉洗淨切小片,加醃料醃10分鍾,放入滾水中燙至半熟撈起,瀝幹水。將適量水放入煲內,再放入薑片和南瓜,煲製15分鍾。待南瓜熟爛後下牛肉,開鍋後下調料即成。
(20)三鮮湯
[原料] 豬肉50克,豬肝50克,雞蛋50克,小白菜250克,薑2克,味精1克,精鹽4克,蔥白25克,水澱粉10克,開水750克,植物油25克。
[做法] 先將豬油洗淨切成片,豬肝洗淨切成柳葉片,雞蛋調散,蔥切成段,薑切成片,小白菜洗淨,然後將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七成熱時倒入蛋液煎至呈金黃色,用鍋鏟切成小塊起鍋。鍋中放開水下薑片,豬肉、豬肝用精鹽1克加水澱粉碼好。水煮沸後將豬肉、豬肝抖散下鍋,沸後放入雞蛋塊、小白菜略煮,下入味精、精鹽起鍋即成。
夏季食譜
(1)涼拌冬瓜
[原料] 冬瓜400克,麻醬100克,醬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將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小薄片放在開水鍋中燙透取出,盛在盤中。將麻醬和醬油、鹽、味精調成鹵汁澆在冬瓜片上即可。
(2)芹菜拌腐竹
[原料] 芹菜300克,水發腐竹200克,香油、醬油、精鹽、味精、米醋各適量。
[做法] 將芹菜擇洗幹淨,去掉葉,入開水中燙一下,再用涼水衝涼,切絲,裝盤。腐竹切成絲,碼在芹菜上。味精事先用開水化開,同醬油、精鹽、米醋一起澆在腐竹菜上。
(3)皮蛋拌豆腐
[原料] 豆腐100克,皮蛋50克,蔥花25克,色拉油、鹽、味精、香菜各適量。
[做法] 豆腐切丁,去水後放入碗內,加入皮蛋丁、香菜、色拉油、蔥花、鹽、味精,將其拌均裝入盤中即可。
(4)海米拌黃瓜
[原料] 黃瓜150克,海米10克,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 將黃瓜洗淨,切成大粗條;將海米洗淨,用溫水泡發,大的切小。黃瓜堆在盤內呈饅頭形,海米撒在上麵。澆上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兌成的汁即可。
(5)海米拌青椒
[原料] 幹蝦米15克,青椒100克,紅椒1隻,大蒜、色拉油、精鹽、麻油、紹酒、生抽王各適量。
[做法] 海米洗淨用水泡上,加入紹酒,入蒸籠蒸10分鍾,拿出倒淨水,蒜切成粒。燒鍋下油,放入青椒、紅椒,外皮變成白色時倒出,衝涼水剝去皮和籽切成絲。將切好的辣椒絲放入盤內,加入蒜粒、蒸好的蝦米,調入精鹽、味精、麻油、生抽王,拌勻即可。
(6)魚香苦瓜
[原料] 苦瓜200克,豆瓣醬、蔥絲、薑絲、蒜末、紅辣椒、香油、醬油、白糖、醋各適量。
[做法] 將苦瓜去蒂,平剖成兩瓣,去瓤後切成細絲,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開水浸涼;紅辣椒去蒂及籽,切成細絲,也焯一下,浸涼待用。炒鍋上火,加入約2湯匙油燒至五成熱,下蔥絲、薑絲、蒜末炒出香味,再下豆瓣醬煸出紅油後加入醬油、白糖、醋炒勻,盛出涼涼製成調味汁。苦瓜絲、辣椒絲放入盤內,淋上調味汁、香油,拌勻即可。
(7)乳椒空心菜
[原料] 空心菜200克,泡辣椒、玫瑰腐乳汁、輔料、味精、蒜泥各適量。
[做法] 空心菜掐去老根,嫩頭一剪兩斷,洗淨。起油鍋放適量生油,待油冒青煙時將蒜泥下鍋炒散,即將空心菜一鍋煸炒,放入泡椒節、腐乳汁、鹽、糖、味精略炒即好。
(8)什錦鮮蔬
[原料] 香菇50克,金針菇50克,榛蘑50克,西芹100克,胡蘿卜50克,蠔油、澱粉、蔥段各適量。
[做法] 西芹、胡蘿卜洗淨切絲;香菇、金針菇、榛蘑洗淨備用。鍋中加水燒熱,放入以上原料焯一下,撈出後放冷水中浸泡備用。油燒熱後放蔥段熗鍋,再倒入蠔油和原料中火細炒,如幹鍋可放少許水,再放入澱粉勾芡炒勻即可。
(9)三鮮茄子
[原料] 小圓茄子200克,水發口蘑、水發木耳、魚子醬各30克,蔥頭、核桃仁、白糖、料酒、味精、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 將水發口蘑、木耳用清水洗淨,切碎末。炒勺上火,放入魚子醬、蔥頭煸炒出香味,離火,後再倒薑末、味精、白糖、料酒、口蘑、木耳、水澱粉拌勻、製成餡料。茄子洗淨,挖蓋,去籽,填入餡料,蓋上茄蓋,並用澱粉封口,入蒸鍋蒸約10分鍾取出,裝盤,在盤子四周放入油炸核桃仁即成。
(10)雪菜燒豆腐
[原料] 雪菜100克,嫩豆腐150克,枸杞、味精、白糖、精鹽、濕澱粉、熟雞油各適量。
[做法] 雪菜切碎洗淨;豆腐切成小塊;枸杞泡透。鍋內加水燒開,放入雪菜,燙熟撈起,用涼水衝透抓幹水分。另燒鍋下油,放入薑,注入清湯,下豆腐,用中火燒開,下入雪菜、枸杞,調入精鹽、味精、白糖燒透,然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熟雞油,出鍋入盤即可。
(11)山藥燒排骨
[原料] 豬排骨100克,山藥50克,精鹽、味精、蔥、薑、桂皮、丁香、花椒、料酒、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將排骨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山藥洗淨削皮,切成滾刀塊。鍋中放油加熱,下白糖炒成糖色,放入排骨煸炒均勻,加入蔥、薑、桂皮、丁香、花椒、料酒、味精、胡椒粉,用小火將排骨燒至八成熟時,下入山藥,燒至入味,勾芡出鍋。
(12)魚香肉絲
[原料] 豬腿肉100克,筍50克,水發黑木耳50克,精鹽、醬油、醋、泡紅辣椒、蔥花、蒜粒、薑、濕澱粉、色拉油各適量。
[做法] 將豬肉切成6.6厘米長、0.3厘米粗的絲,加鹽、濕澱粉拌勻。泡紅辣剁成蓉,冬筍、黑木耳切成絲。用白糖、鹽、醬油、醋、濕澱粉製成兌汁芡。炒鍋置旺火上,下色拉油燒熱,放入肉絲炒散,加入泡辣椒、薑粒、蒜粒炒香上色,下冬筍、黑木耳、蔥花炒勻,用兌汁芡勾芡,淋油起鍋即可食用。
(13)桃梨燜牛肉丁
[原料] 牛腿肉100克,桃子25克,生梨3個(約200克),葡萄幹50克,土豆50克,番茄250克,食油、蔥頭、精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將牛肉洗淨切方丁;桃子、生梨除皮去核剖成兩片;番茄洗淨切丁;土豆洗淨去皮切滾刀塊;蔥頭洗淨切末;葡萄幹洗淨,備用。把鍋燒熱後倒入適量食油,待油溫六成時,放入蔥頭末炒至微黃,放入牛肉丁煎至上色,放入番茄丁稍炒,倒入適量牛肉清湯(湯液不宜過多),用大火煮沸後,改用溫火燜1小時,放入桃子、生梨、土豆燜熟後,加入精鹽、胡椒粉、葡萄幹調好口味即可。食用時將牛肉丁盛盤,放上桃子、生梨即可。
(14)芹菜牛肉絲
[原料] 牛裏脊肉100克,芹菜100克,蛋清1個(重約25克),紹酒、味精、醬油、芝麻油、菜油、精鹽、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 牛裏脊肉去淨牛筋,按肌紋的橫斜麵切絲,放入碗中,加紹酒、精鹽、蛋清攪勻,加濕澱粉攪上勁,加芝麻油,拌勻待用。芹菜去掉根葉,切成4厘米長的段,用沸水焯至六成熟,過涼待用。蔥切成段。炒鍋置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下菜油,至六成熱時,投入牛肉絲,滑散至玉白色時撈出瀝油,鍋內留底油,投入蔥段略煸,放入牛肉絲、芹菜,烹入紹酒,加醬油、味精煸炒均勻,淋油即可。
(15)蒜苗牛心頂
[原料] 蒜苗150克,牛心頂100克,紅蘿卜10克,木耳10克,花生油、精鹽、味精、濕澱粉、麻油、紹酒、白糖各適量。
[做法] 蒜苗切成段洗淨;牛心頂切成粗條;紅蘿卜去皮切條;木耳切條;生薑去皮切條。鍋內燒水,水開時放入紹酒、牛心頂,用大火快速燙一下,馬上撈起。另燒鍋下油,油熱時放入薑條、蒜苗、紅蘿卜,加少許鹽炒片刻後,加入木耳、牛心頂,調入鹽、味精、白糖炒透,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
(16)八寶綠豆湯
[原料] 綠豆100克,薏仁米25克,青梅、金橘餅、佛手蘿卜、京糕條各25克,白糖25克,糖水蓮子40粒,金絲蜜棗10粒,糖桂花10克,玫瑰花2朵。
[做法] 先將綠豆揀淨雜質,用水淘淨,放入盆內,上籠用旺火蒸約30分鍾,至綠豆蒸酥為止。薏仁米、蜜棗淘洗幹淨,放入小碗與豆同時蒸煮。然後將青梅、金橘餅、佛手蘿卜、京糕條分別切成綠豆大的丁,分成10份。最後,將鍋置於中火上,加入開水1200克燒沸,將蒸酥的綠豆、薏仁米、蜜棗、40粒蓮子、切好的青梅等果料分撒在湯內,再把糖桂花、玫瑰花均勻地撒在每碗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