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皮膚科門診2(1 / 3)

第十章皮膚科門診2

67.愛情信號彈——痤瘡

(1)痤瘡的概述

痤瘡又稱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患。好發於青年,主要發生於麵部和胸背等處。表現為黑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

(2)痤瘡的症狀

早期典型皮損為位於毛囊口的黑頭粉刺和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為阻塞於毛囊管內的脂栓開端,見於擴大的毛囊口中,呈點狀黑色,可擠出脂栓。發展過程中可發生炎性丘疹、膿皰、結節、膿腫及瘢痕等;好發於麵部、上胸及肩胛間、背部等脂腺豐富部位,常伴皮脂溢出;皮疹可散在分布,變可非常密集,病程緩慢。

(3)痤瘡的原因

遺傳因素:73%的患者與遺傳有關。有些人天生就是皮脂腺很大,數量很多,機能活躍,或分泌皮脂腺機能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緊張性強、內分泌中雄性激素分泌活躍等多種情形。

激素因素:性激素(雄性激素、女性激素、黃體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腦下垂體激素等部和度脂分泌密切相關。性激素中,與痤瘡關係最密切的就是雄性激素,因為雄性激素可促使皮脂分泌,尤其是青春期的皮脂分泌機能總是特別亢進,皮脂量因而大增。

胃腸障礙:當胃腸機能減退時,易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不良可引起維生素B2、B6、A缺乏,從而導致皮脂分泌過剩。便秘造成體內毒素吸收,在肝髒解毒不全時,毒素就會通過血液循環對皮膚產生作用,從而導致痤瘡的發生,且毒素可致激素分泌失調,使皮脂分泌亢進,也加速了痤瘡發生或惡化。

毛囊度脂腺管內細菌的作用:在毛囊皮脂腺管內有痤瘡丙酸杆菌、金黃葡萄球菌、卵圓形糠秕孢子菌等。這些細菌能產生一些炎症因子,造成毛囊局部炎症反應。

其他誘因:頭發遮蓋臉龐,引起麵部汙染,喜食辛辣、油膩、甜食等均可誘發本病。

(4)痤瘡的預防

用溫熱水(可少放點食鹽)、硫磺藥皂洗浴,除去油脂。盡可能保持麵部清潔,注意個人衛生。

不食或少吃甜食及脂肪含量高的肉類及油炸類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抽煙、喝酒,多食涼性水果及蔬菜。

疤痕體質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搔抓與擠壓,以防損傷真皮後皮下結締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痤瘡型疤痕疙瘩,若已形成疤痕疙瘩萬不可用冷凍、激光、手術或激素封閉的方法治療,否則將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激素的副作用很大,且會使病情加重,而痤瘡又將成為疤痕疙瘩的導火線,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5)痤瘡的類型

目前西醫臨床根據皮膚損害的主要表現把痤瘡分為以下8種類型:

點狀樣痤瘡:麵部呈現的狀散小白點接近於皮膚色。

丘疹性痤瘡:最常見的皮膚損害以發炎的小丘疹為主,高出皮膚,大小有如米粒到豌豆大,較密集,有的也較堅硬,顏色是淡紅色或深紅色。

膿瘡性痤瘡:以膿瘡表現為主,高出皮膚有綠豆大小,頂部形成白頭膿皰,底部色淺紅或深紅,觸之有痛感。

結節性痤瘡:當發炎部位較深時,膿皰性痤瘡可發展成壁厚的結節,大小不等,顏色呈淺紅色或深紅色。

萎縮性痤瘡:是指丘疹或膿皰性痤瘡損害,破壞了皮脂腺體,所引起“凹坑狀”的瘢痕。

聚合性痤瘡:它也是皮膚損害最為嚴重的一種,皮膚的損害呈現多種形態,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膿皰、囊腫、結節及竇道,瘢痕、硬結密集發生。

囊腫性痤瘡: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腫,常繼發化膿菌感染,破潰後流出血性膠流狀膿液,炎症不重,以後逐漸形成竇道或瘢痕。

惡病性痤瘡:皮膚損害為小米粒至蠶豆大小的青紅色或紫紅色丘疹,膿皰或結節,質地較軟,含有膿液或血液。

(6)痤瘡的治療

【食療菜譜】

石膏蓮子粥

[原料]石膏40克,蓮子27克,枇杷葉、菊花各13克,糙米75克。

[操作]將糙米、蓮子淘淨,用藥布包,加清水適量煮至粥熟後,去藥包服食,每日1劑。適用於痤瘡。

茄汁炒藕片

[原料]鮮藕300克(切片),番茄100克(絞汁),調料適量。

[操作]先將藕片用菜油煸炒,然後加入調料,將熟時加入番茄汁即可。治療痤瘡屬濕熱上蒸證的常用食療方。

海帶綠豆粥

[原料]海帶、綠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9克,紅糖適量。

[操作]玫瑰花用紗布包好;甜杏仁用沸水浸泡去皮;海帶溫水泡發好切成絲。將以上各原料與綠豆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煮至綠豆開花軟爛即成。揀去玫瑰花,吃綠豆粥。適用於痤瘡。

【中藥處方】

處方(一):生地30克,公英15克,赤芍、丹皮、蚤休、昆布、夏枯草、海藻、炒莪術、炒三棱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

處方(二):白果仁適量。每晚臨睡前用溫水將患部洗淨(勿用肥皂或香皂)。取除掉外殼的白果仁,切去一部分使之成為平麵,用以頻搽患部,邊搽邊削去用過的部分,以利藥汁滲出。每晚用l~2枚白果仁搽遍患部即可。

【穴道治療】

按摩療法

用手掌或毛刷沿足部足陽明胃經,由上而下沿經絡推擦10遍,並在足三裏穴按揉半分鍾,以酸脹為度。用手指從腕至指端,沿手大腸經、手三焦經、手小腸經作按揉摩擦5~10遍。用毛刷垂直地刷腕外側5遍。

(7)痤瘡的注意

痤瘡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生活無規律、睡眠不好、月經異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狀,故應注意。

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個人衛生,要經常用溫水做局部清洗,以清潔麵部皮膚、阻斷感染因素,以免刺激油脂的分泌。同時不用油脂性護膚品或化妝品等。

月經不正常時,應服用調經的藥物。

保持大便通暢,有便秘時應及時治療。

痤瘡不要用手指去擠壓、剝落和撓抓,因為其上有大量的細菌,細菌進入毛囊後可造成繼發性感染;細菌進入血液可導致菌血症,甚至敗血症,以及反複不愈的毛囊炎。毛囊炎反複不愈會使毛孔逐漸變粗大,致使皮膚粗糙,形成黑斑,長期不能吸收營養而影響麵部美觀。

每日進行麵部按摩,保持氣血流暢。

忌用激素類藥物外塗。

68.臭不可聞——腳氣

(1)腳氣的概述

腳氣病即維生素B1缺乏病,主要累及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和水腫及漿液滲出。臨床上以消化係統、神經係統及心血管係統的症狀為主,常發生在以精白米為主食的地區。

(2)腳氣的症狀

嬰兒腳氣病發病常很突然,以神經係統症狀為主者稱腦型;突發心力衰竭者稱心型。常有乏力、精神萎倦、食欲不振、嘔吐、腹瀉或便秘,伴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生長發育滯遲等。

常先表現煩躁不安、哭聲嘶啞,以至失音,繼而神情淡漠、反應遲鈍嚴重時發生昏迷驚厥。有時昏迷驚厥可突然發生。常突發心力衰竭,嬰兒煩躁不安、尖叫、嗆咳、氣促、出冷汗、唇指(趾)青紫。

(3)腳氣的原因

腳氣的形成多由以下的原因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