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內科門診1
1.呼吸管道的阻塞——感冒
(1)感冒的概述
感冒,俗稱“傷風”,是最常見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季較為多見。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其常見的臨床症狀有:頭痛、發熱、鼻塞、流涕、流淚、乏力、全身酸痛或咽喉疼痛,病程一般3~7天。
(2)感冒的症狀
從感染病毒到臨床出現症狀,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
感冒患者的潛伏期一般為1~3天。感冒多數起病急,呼吸道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涕,1~2天後,由於炎症向咽、喉部位發展,會相繼出現咽痛、咽部異物感,重者可出現吞咽困難、咳嗽、聲音嘶啞,如無繼發細菌感染,則痰少,為白色黏痰。合並眼球結膜炎時,還會出現眼痛、流淚、怕光。除上述症狀外,還常伴發輕重程度不一的全身症狀,如惡寒、發熱、全身疲軟無力、腰痛、肌痛、腹脹、納差,甚至出現嘔吐、腹瀉。有些患者,口唇部還可出現單純皰疹。上述症狀多在5~10天內自然消失。
(3)感冒的原因
一般認為,感冒是因為氣候變化、身體受涼、過度勞累、機體抵抗力下降,或通過呼吸道傳染等因素所致。然而,醫學研究表明,感冒還有另外三種誘發途徑。近年來,醫學專家經臨床觀察,發現了引起感冒的五種新誘因。
“吃”出來的感冒:如過多地食用高脂肪食物,可降低肌體的抗病毒能力;高鹽食物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黏膜水腫、充血、病毒增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高糖食物可消耗體內的水分,使免疫力降低,進而誘發感冒。
“摸”出來的感冒:感冒病毒普遍存在於感冒病人鼻腔中,患者擤鼻涕或掏鼻孔時將病毒粘到手中,再通過手把病毒轉移到所接觸的地方,健康人接觸這些被汙染的手或物品,再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就會感染上感冒。
“愁”出來的感冒:醫學研究證實,經常發愁的人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心理壓力大及性格內向者要比心理壓力小及外向性格者感冒的症狀更嚴重。
“閑”出來的感冒:臨床觀察發現,活動較少的人,患感冒的機會比活動正常的人要高2~3倍。
“藥”出來的感冒:許多藥物,特別是磺胺藥、抗結核藥、驅蟲藥、抗癌藥及解熱鎮痛藥等對肌體免疫係統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經常服用這類藥物可以降低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易誘發感冒。
(4)感冒的預防
風寒感冒預防:在氣候多變無常的春季,隻要心情、心緒常常能夠順暢,百病不來纏身。這樣,就能健身以禦寒。
注意添衣,注意蓋被,不要受寒。
早晨起床後,可用兩手指摩擦鼻之兩側,以發熱為度。
可用生薑、大棗、蔥根、陳皮(等量)以開水泡,早晚飲上1杯。
風濕感冒預防:淋受涼雨後,及時脫去濕衣,用幹毛巾揩幹,再用柔軟的幹毛巾摩擦四肢、頭、臉和胸腹、脊背,至熱為度。摩擦時應避風,要在暖室進行;
室內要通風透氣,可放置一些幹燥劑,吸收水分的植物,調節好濕度。
晴天,老人、小孩要曬太陽;要曬床和被、衣服;開窗讓陽光進室內驅除寒濕。
風熱感冒預防:老年人在春陽過盛,出現暴熱之時,就應引起注意,避開風熱侵入。
早晨堅持鍛煉身體,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練氣功。
胸懷要開朗,精神要愉快,情緒要穩定,飲食要調攝。
(5)感冒的類型
第一種分法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和病毒性咽炎等,又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
細菌性感冒:是由細菌引起的感冒。引起細菌性感冒的細菌主要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第二種分法流行性感冒與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一般來說,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多半表現在呼吸道係統上,大部份人都能在2~7自行痊愈,但是對於長者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如心髒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則易因細菌感染而導致支氣管炎、肺炎及腦膜炎等並發症的發生,甚至因而死亡。
普通感冒:由鼻腔病毒和冠狀病毒等病毒引起,無流行病史,同時,感冒症狀輕,很快就可以康複。普通感冒往往比流行性感冒的症狀來得非常突然而且遍布全身,所以患者有時會說出感覺像是“被卡車撞到”的不舒服。普通感冒一般又包括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虛體感冒等。
普通感冒類型簡單辨別表
類型
發病期
症狀表現
治療
風
寒
型
比較少見,主要是冬季感冒。
怕冷,發熱輕(或不發熱),頭痛、鼻塞、流清鼻涕、喉癢、咳嗽,多數是稀白痰,舌苔薄白。
用發散風寒的藥,九味羌活湯、柴胡衝劑。
風
熱
型
最常見,主要是春秋季節感冒、流行性感冒。
發熱重,不太怕冷,頭脹痛,咽喉紅、疼痛,口幹、咳嗽、咳痰黃稠,舌苔薄白微黃。
用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衝劑。
暑
濕
型
主要是夏季感冒。
稍微有點怕冷,體溫不高,頭痛或頭昏,胃脘脹滿,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一般使用解表化濕的中成藥如藿香正氣丸或藿香正氣水。
虛
體
型
主要集中在體弱多病的中老年和更年期婦女。
身體比較虛弱,抵抗力低。容易出汗,不耐風寒,感冒後身體乏倦,食欲不振,輕度發熱,流清鼻涕,經常遷延不愈,反複發作。
此類感冒單用感冒藥療效不佳,最好請中醫醫治。
(6)感冒的治療
流行性感冒的治療
【食療菜譜】
花生蔥白湯
[原料]花生殼20個,蔥白100克,生薑4片。
[操作]將花生殼、蔥白、生薑放入鍋內加冷水煮沸,文火煎15分鍾後濾出湯汁飲用,如有咽痛、咳嗽,水煎時可加鴨梨數片。
綠豆蘿卜湯
[原料]綠豆50克,白蘿卜100克(帶須),百合、橘子皮、金銀花各適量。
[操作]將上述材料用文火煎服。適合因內火旺盛易感染流感病毒的患者。
蔥白粥
[原料]糯米30克,生薑2片,連須蔥一段,米醋1毫升。
[操作]糯米淘洗幹淨,生薑搗爛,加水適量,入連須蔥1段,加米醋1毫升,小火煮30分鍾後,趁熱飲。
【中藥處方】
處方(一):黨參9克,柴胡6克,黃芩10克,蘇葉6克,炙甘草6克。
處方(二):北沙參1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
處方(三):藿香10克,佩蘭10克,蒼術6克,紫草6克,生甘草6克。
【穴道治療】
針灸療法
風寒束表證:取太陽、風門、風池、列缺、合穀,頭痛加印堂,背痛酸楚加肺俞,並在背部推拿按摩或拔火罐。
風熱犯表證:大椎、曲池、尺澤、外關、魚際。
暑濕襲表證:風池、合穀、大椎、咽痛加少商。
艾灸療法
獨取大椎穴,用艾條施溫和灸,每次20分鍾,或用隔薑灸,每次3~5壯,每日2~3次,有顯效。
取大椎,風門、肺俞,用雀啄灸法,以患者感覺灼痛為度。
指針療法
取風池、合穀、百合、太陽,風寒型加風門、列缺,風熱型配曲池、外關。每穴各點按36下使病人有強烈的酸麻脹痛感。每日1~2次,3次為1療程,治療效果顯著。
足鹿廈射區按摩療法
選取腎、輸尿管、膀胱、氣管,肺、鼻分別按摩3~5分鍾,每日1~2次。
風寒感冒的治療
【食療菜譜】
蔥頭糯米粥
[原料]蔥白頭3個,生薑10克,糯米100克。
[操作]先將糯米煮成粥,再把蔥、薑搗爛,同煮熱服,出汗即愈。
白胡椒熱麵湯
[原料]白胡椒末2克,蔥白頭6個,煮熱麵條湯1碗。
[操作]煮熱麵條湯1碗,加入上料拌勻,趁熱吃下後蓋被而臥,汗出即愈。
雞蛋蘇葉湯
[原料]雞蛋2枚,蘇葉20克。
[操作]先煎蘇葉數分鍾去渣,再將雞蛋打破攪勻倒人藥汁中,文火再煮3~5分鍾即成。溫服,每日2次。
【中藥處方】
處方(一):輕者以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惡寒重者以麻黃湯加味治療。
荊防敗毒散加減,方用:荊芥10克,防風6克,柴胡6克,葛根10克,羌活6克,前胡10克,桔梗6克,杏仁10克,生薑3片,甘草10克,水煎服2次,每日1劑。
麻黃湯加味:麻黃9克,桂枝6克,生薑3片,杏仁10克,蔥白寸許3斷,豆豉6克,甘草9克。
處方(二):宜宣肺散寒,辛溫解表,居家可用連須蔥白30克,淡豆豉9克,生薑9克煎服。
【穴道治療】
按摩療法
患者坐穩。家人站其前,一手固定患者頭部,另一手五指叉開,自前發際沿頭部擦向後發際,由慢漸快,反複摩擦頭皮,頭發長者(女性)可用布巾裹包,在巾上施術。先擦頭左側,再擦頭右側,最後擦頭中部,操作5分鍾左右,以頭皮灼熱為度;繼而再以十指交叉,雙際小魚際合擦風池穴部2分鍾;最後雙手大把抓拿頭發數下,虛拳捶擊百會穴及其周圍部數下。
艾灸療法
風池穴:從耳後骨突下緣向後摸,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就是風池穴,左右各一個風府穴:取穴時,順著我們的後腦勺往下會摸到凹陷,這就是風府穴。
合穀穴: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虎口”;足三裏:在小腿前外側。屈膝後,從膝蓋下緣外側的小凹陷處,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裏。
點燃艾條後,懸於穴位之上,艾火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每穴灸20分鍾,各穴依次施灸。
風熱感冒的治療
【食療菜譜】
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500克,番茄200克。
[操作]西瓜(去皮,去籽),用紗布絞擠汁液;番茄用沸水燙,剝去皮,去籽,也用紗布絞擠汁液,然後2汁合並,代茶飲用。
苦瓜豬肉湯
[原料]苦瓜250克,豬瘦肉50克。
[操作]將苦瓜、豬瘦肉均切片,煮湯食,每日2次。
雞蛋苦參湯
[原料]雞蛋1枚,苦參10克。
[操作]先將苦參水煎取汁,然後將雞蛋打碎攪勻,用煮沸的藥汁衝雞蛋,趁熱服,一般3次即可見效。
【中藥處方】
處方(一):銀翹散加減。方用銀花15克,連翹10克,茅根10克,蘆根10克,薄荷10克,豆豉6克,牛蒡子6克,桔梗6克,芥穗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