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腫瘤疾病
1.皮膚癌
皮膚的惡性腫瘤稱皮膚癌,常見的有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
鱗狀細胞癌:本病的發病部位多在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及皮膚的暴露部位,少數也可發生在正常皮膚上。病變開始在皮膚上,初起為圓形隆起的幹燥疣狀小結節,基底堅硬,暗紅色與皮膚粘連很緊,不易剝落,剝落後易引起出血,露出潮紅麵,增長較快;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鱗狀細胞癌在病變皮膚上表現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潰瘍型,較常見。另一種是乳頭瘤型。整個潰瘍麵充滿菜花狀角質增生物,有痂皮覆蓋,除去痂皮易出血。增生物不斷增長,邊緣向外翻,伴有繼發感染時有惡臭味。
避免引發皮膚癌的有關因素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如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避免放射線的照射;少吸或不吸煙;避免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如工作需要必須接觸時,應注意防護皮膚。皮膚潰瘍超過3個月不愈合,或皮膚腫物增長快,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基底細胞癌:以麵部發病率最高,特別是眼部周圍。多為單發型損害,也有多發者。臨床分型有以下幾種:侵蝕潰瘍型最常見,初起損害往往是一個針頭至黃豆大的淡紅色或淡黃色小結節,觸之較硬。數月至一年內變化不大,以後逐漸長大,中心下陷,邊緣隆起升卷,稍受碰觸容易出血,中央部可自行糜爛結痂,並逐漸向周圍擴大,向深部組織侵蝕,但發展速度很慢;硬斑型,開始是一個丘疹,可逐漸發展成扁平蠟樣淡黃色硬化性斑,上麵有毛細血管擴張,無明顯的外翻邊緣,發展很慢,一般不形成潰瘍與結痂;色素型,由微隆起而表淺的蠟狀小結節聚積而成,表麵往往有結痂,去除痂後易出血,顯出深褐色或黑色顆粒狀表麵。
預防基本上與鱗狀細胞癌的預防一樣。
惡性黑色素瘤:一般認為是惡性度較高的腫瘤。發病原因主要為各種皮膚色素病受刺激後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瘤。交界痣最易惡變,少數是混合痣,皮內痣極少有惡變的。刺激的種類主要是長期壓迫、摩擦、搔抓、刮臉刺激、外傷或局部使用腐蝕藥等,均可成為惡變的誘因。
【食療菜譜】
田七冬菇燉雞
[原料]田七12克,冬菇30克,雞1隻(約400克),大棗15~20枚,薑絲、蒜泥各少量。
[操作]將田七切成薄片;冬菇洗淨,溫水泡發;把雞殺死後洗淨,去內髒;大棗洗淨,取田七、冬菇、大棗、薑、蒜等用料放入洗淨的雞腹中,入鍋內加水適量,慢火燉雞湯,待雞肉爛熟,入油、鹽調味食之。
菱粉粥
[原料]菱粉30~60克,粳米100克,紅糖少許。
[操作]先將粳米煮粥,至半熟時,調入菱粉、紅糖同煮為粥。用做早、晚餐或點心服食。
【中藥處方】
[處 方一]大棗10枚,信石0.2克。大棗去核後將信石放置於大棗內,於恒溫箱內烤幹,研細混勻,密封於瓶中備用。用時與麻油調成糊狀外敷,每日1次或隔日1次。
本方祛腐生肌,適用於皮膚癌。
[處方二] 枯礬30克,黃柏10克,煆石膏20克,黃升丹10克。將藥共研細末,用熟菜油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
本方清熱燥濕解毒,對皮膚癌有效。
[處方三]千足蟲、蓖麻仁10克,陳石灰3克,葉煙粉各3克,鮮苧麻根10克。取乙醇浸泡千足蟲或活千足蟲搗爛加入蓖麻仁泥(蓖麻仁會殼搗爛),除石灰、葉煙粉調勻,然後加入鮮嫩苧麻根調合,最後加入浸泡千足蟲的乙醇5毫升,二甲基酮50毫升,調成膏狀,瓶貯備用。臨用時,以雙氧水及水洗淨腫瘤創麵後塗敷此膏,隔日或每日換敷。
【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仍為治療皮膚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切除的範圍應隨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而異,對於病灶小、淺表而邊界清楚的基底細胞癌,距腫瘤邊緣0.5厘米作切除,一般即可達到沿愈目的。對病灶範圍大、浸潤廣的病例,應距原發灶3~5厘米作切除在有條件的醫院應作冰凍切片檢查。切緣陰性的基底細胞癌,其局部複發率為1%~5%,腫瘤基底的切除範圍隨病灶浸潤深度而定,如發生於頭皮的淺表基底細胞癌,可行廣泛切除後植皮;累及骨膜者應將骨膜一並切除後作帶蒂皮瓣移植及植皮術修複。對鱗形細胞癌的切除範圍基本上同基底細胞癌,但伴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應作淋巴結清除術。
2.鼻咽癌
鼻咽部位於鼻腔之後,口咽部的上方,位置深而且隱蔽;鼻咽上方即為顱底,兩側為咽鼓管開口,鼻咽部長癌稱為鼻咽癌。
早期鼻咽癌有三大症狀:
鼻部症狀:早期病人有鼻出血,不是擤出的鼻涕中帶有血絲就是痰中混有血跡,特別是每天早起時第一口抽吸的鼻涕中帶血,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除鼻出血外,鼻堵也是鼻咽癌的症狀之一。
頸部腫塊:鼻咽癌很小時,就可產生頸淋巴結轉移,所以有頸部腫塊,特別是耳後下方頸上部深處的腫塊,應該檢查鼻咽部,以除外鼻咽癌。
耳部症狀:由於鼻咽部兩側為咽鼓管的開口,鼻咽癌病人常首先表現為耳鳴、聽力下降,有的表現為滲出性中耳炎,中耳腔內有積液。
日常需充分的休息和營養,要勞逸結合。要經常衝洗鼻腔及鼻咽部,保持清潔,避免結痂和感染。要忌煙酒,防止感冒。
【食療菜譜】
茭白彩虹
[原料]茭白240克,紅甜椒100克,黃甜椒100克,青椒40克,油1湯匙,鹽1/2茶匙。
[操作]將茭白切滾刀塊;甜椒、青椒去籽,切片。起油鍋,倒入所有材料,炒熟即可。
脆炒西蘭花
[原料]西蘭花400克,小平菇40克,油1湯匙,大蒜少許,鹽1/2茶匙。
[操作]將西蘭花洗淨切塊。起油鍋,大蒜爆香後,放入西蘭花與小平菇,加入鹽調味。
【中藥處方】
[處方一]山豆根15克,麥冬10克,半枝蓮、石上柏、白花蛇舌草各20克,天花粉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處方二]赤芍20克,川貝、杏仁、生蒲黃、五靈脂各10克,地鱉蟲、穿山甲、丹參、全瓜萎、全當歸各15克,製乳香、製沒藥各8克。每日1劑,水煎服。並將藥渣布包熱敷局部。
【穴道治療】
[按摩療法]
取穴:風池、下關、上星、合穀。
手法:按摩上述穴位,手法由輕至重,每日1次。
3.喉癌
喉部為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發聲、呼吸和吞咽。當喉部發生癌瘤時,就會產生以上三種功能的障礙,如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及吞咽疼痛等。
喉癌因其生長部位不同可分為聲門上型喉癌、聲門型喉癌及聲門下型喉癌三類。臨床上以聲門型及聲門上型多見,聲門下型較少。
聲門型喉癌腫瘤分化較好,發展比較緩慢,向頸淋巴結轉移或全身轉移的機會也較少。聲門上型喉癌為發生於聲帶以上的喉癌,它分化較差,發展也較快,容易產生頸淋巴結的轉移。聲門下型喉癌因部位隱匿,常規喉鏡檢查不易發現。
【食療菜譜】
大蒜鵝血湯
[原料]魚大蒜10克,鮮鵝血250克,油、鹽、味精各少許。
[操作]將大蒜洗淨切碎;鵝血放入沸水中燙熟,切成厚塊。起油鍋,入大蒜炒片刻,加清水適量煮至湯將沸時,放鵝血,略煮片刻再加入油、鹽、味精等佐料即可。每日1次,也可隔日1次。
無花果豬肉湯
[原料]幹無花果100克,豬瘦肉250克,食鹽、味精適量。
[操作]將無花果洗淨,切開;豬瘦肉洗淨,切成小塊;同置鍋中,加入適量水,上火煮至肉熟湯濃,放入食鹽、味精適量即可。
【中藥處方】
[處方一]蛇莓、半枝蓮、丹參、夏枯草、生牡蠣、石見穿各30克,山豆根、急性子、浙貝母、海藻、昆布、僵蠶各15克,威靈仙20克,黃藥子、射幹各12克,生甘草10克。水煎3次後合並藥液,分3~4次服,每日1劑。1個月為1療程。
[處方二]太子參、生地、女貞子各15克,沙參、丹皮、旱蓮草、白芍各10克,甘草、冬蟲夏草、川貝各5克,木蝴蝶3克,青果1~2枚(另含咽)。每日1劑,水煎2次,每2小時少量呷服1次。
【穴道治療】
[按摩療法]
取穴:天鼎、三陰交、肺俞、風池。
手法:每穴按摩30次。
4.食管癌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俗稱噎膈。
食管癌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特別是有煙酒嗜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的病人。初期常表現吞咽食物不暢,有食物緩慢下降或滯留的感覺。食管癌發展到中晚期以後,最突出的表現是食物下咽困難,從吃幹食需用水衝咽,到隻能進流汁。胸背部持續性疼痛時表示癌症已牽連到其它髒器。腫瘤造成食管梗塞後,食管分泌物逆流到口腔,病人就會整天吐黏涎,這時癌症已經發展到晚期了。
食管癌的預防可從以下幾方麵入手:不食酸菜、發黴變質的食物,注意烹調技術,使飯菜富有營養、軟硬可口、衛生;加強糧食、食品管理,防止發生黴變和亞硝酸鹽、仲胺致癌化合物的汙染;講究口腔衛生,不吸煙、不酗酒、不喝滾燙的開水和熱粥;對高發地區的人群要定期進行體檢,特別對40歲以上及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
【食療菜譜】
五葉湯
[原料]玉茭子葉60克,竹葉6克,棗樹葉30克,大青葉、桑葉各15克。
[操作]將五葉洗淨,玉茭子葉先入鍋加適量水,置火上煮沸,再放入其它葉一起同煮,用文火煎至湯液較濃時即可(亦可用開水浸泡五葉後當茶飲)。頻頻飲服。每日飲總量為500毫升。
木棉樹皮瘦肉湯
[原料]木棉樹皮(連刺)500克,瘦豬肉250克。
[操作]將木棉樹皮、瘦豬肉洗淨,分別切碎,加水同煎湯,慢火燉至熟爛即可。喝湯,食肉。每日或隔日1劑,1劑分3次服完。堅持久服,至癌愈為止。
【中藥處方】
[處方一]黃藥子50克,半枝蓮、肉蓯蓉各100克,硼砂、硇砂各5克,五靈脂15克,兩頭尖10~15克,川貝母15~25克,守宮3~5條。每日1劑,水煎服。
[處方二]雄黃1克,朱砂6克,山豆根12克,五靈脂12克,硼砂6克,芒硝30~60克,射幹12克,青黛9克,鮮狗膽1個。諸藥共研為末,以狗膽汁調水,分3天送服。
【穴道治療】
[按摩療法]
取穴:天鼎、天突、膻中、合穀、玉堂。
手法:按摩上述各穴,每日1次。
5.胰腺癌
胰腺癌是發生於導管腺上皮和胰腺島細胞的惡性腫瘤,其中導管細胞癌占90%以上。多發於中老年。可分為胰頭癌、胰體癌及胰尾癌。其特點為病程短、進展快、死亡率高,中數生存期6個月左右。發病與飲食和環境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