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教育和教學工作的反思
治教經驗
作者:吳獻存
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著把學生教好的願望,尤其是那些敬業盡責的教師,更恨不能用盡渾身解數,讓學生取得最大的進步。我曾經就是這樣的老師,但我也從中發現了很多問題。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我年輕氣盛,有著使不完的精力,每天都和學生進行全力以赴的“戰鬥”。早上,我比學生來得還早,坐在教室裏邊批改作業邊等學生。許多學生事先並不知道我在教室裏,剛才還歡呼著蹦進教室,瞄到我後立馬就束手束腳起來。當其他班的學生還在聊著各種新聞趣事時,我們班早已開始集體大聲讀書了。漸漸地,我發現許多同學都踩著點兒進校進教室,我讓他們早點來,他們總有各種借口晚到。
上課時,有的學生反應慢,有的問題大家都不大明白,我就本著馬克思說的“量變產生質變”的原則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那時每天還有一節自習課,許多班級都到教室外麵組織活動,我卻利用這段時間要求學生做練習、改錯題,再做練習、再改錯題。偶爾外麵傳來其他班級學生的歡笑聲,我可以從學生的表情裏感受到無盡的羨慕,可隨著我的金剛怒目,這種表情就瞬間消失了。但到考試時,我發現學生的成績並不比其他班好。
班裏有一名學生學習很吃力,為此,我常常把他叫到辦公室給他補課。如果他不按時來,我就親自到教室,不由分說地把他“請”過來。我花在這名學生身上的時間很多,可最終的結果卻讓我大失所望,他的成績幾乎沒有任何提高。
管理班級我更是大包大攬。無論是板報牆報還是禮儀衛生,我都親力親為,有時甚至讓全班學生都在座位上看書寫作業,而自己一個人擦遍教室的每個角落。隨著年級的升高,我發現班裏的學生好多事都不會幹也不願幹,我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所以果斷地把許多事情都放手交給學生去做。
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更加關注教育問題了。一次,我看到書中寫學步車對嬰兒學步有很大的消極影響,雖然暫時孩子是不摔跤了,但孩子是在摔跤中掌握平衡,並發展身體的各項技能的,同時還能促進神經係統的全麵發展。嬰兒期錯過了摔跤的體驗,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該放手的時候必須放手,有些道理隻有親自體驗了才會明白。
看到這裏,我想起了我的學生,許多事情我都禁止他們去做,或手把手地教他們去做,本以為這是為了他們好,但卻害了他們。回想從前,我拚命抓住早晨時間,認準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死理,讓學生枯燥地讀書、背書、溫書,實在是大錯特錯。其實,和學生聊聊天,或許在寬鬆的氛圍中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我的鋪天蓋地、沒完沒了的練習也實在不該,都是鮮活的生命,卻讓我囚在書山題海中。他們心裏該多麼渴望到操場上撒歡奔跑,多麼盼望到大樹底下嬉笑遊戲,多麼期望可以看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啊,可這一切都讓我這個不近人情的老師給扼殺了。每當想到這些,我心中便滿滿的都是愧疚。
從教時間愈長,愈加覺得教育的複雜與不簡單,許多看似容易的問題往往有著深刻的道理,我們不能輕易地做決定下結論。教育很多時候都是急不來的,那年我瘋狂地給落後的學生補課,但卻徒勞無功,也許那名學生隨著年齡增長,在某個節點就會開悟般明白以前所有貌似不懂的知識、道理。學生的成長需要我們的陪伴,但不需要我們過多的幹預,我們總怕學生摔倒,總給他們過多的嗬護,這會是學生成人後摔倒再也爬不起來的直接原因。麵對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的學生,麵對深不可測的教育,請所有教師們、家長們,放開您的手吧,讓孩子自己學著成長吧!
【作者單位:北京市懷柔區北房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