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衡
金石者,往古人類之遺文,或一切有意識之作品,賴金石或其他物質以直接流傳至於今日者,皆是也。以此種材料作客觀的研究以貢獻於史學者,謂之金石學。古代人類所遺留之材料,凡與中國史有關者,謂之中國金石學。
凡甲骨刻辭、彝器款識、碑版銘誌及一切金石、竹木、磚瓦等之有文字者,皆遺文也。其雖無文字而可予吾人以真確之印象者,如手寫或雕刻之圖畫,明器中之人物模型及一切凡具形製之器物等,皆有意識之作品也。
由上所言,既名金石學,而範圍乃不僅限於金石者何歟?蓋有故焉。試先述其名稱之由來及學科成立之概況。
商周之時,所謂金石者,皆指樂器而言,非今之所謂金石也。其以金與石並舉,而略同於今之定義者,蓋自秦始。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群臣奏議及始皇二世詔書,多曰金石刻,或曰金石刻辭。其意蓋欲以文辭托之不朽之物質,以永其壽命,故合金與石而稱之曰金石刻或金石刻辭,後世稱此類刻辭,謂之金石文字,或竟簡稱為金石。
五代以前,無專治金石學者。昔傅山問閻若璩,[此學始於何代何人],閻舉七事以答之。王鳴盛為錢大昕作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序,又續舉十一事。李遇孫輯金石學錄,其第一卷中皆輯自經典、史、漢以及唐五代者,並閻氏王氏所舉者計之,亦不過四十餘事。此四十餘事中,不皆屬於考證。其有可以訂訛補闕者,亦皆一鱗片甲,不能成家。有宋一代,始有專攻此學者,歐陽修集古錄為金石有專書之始。自是以後,呂大臨、薛尚功、黃伯思、趙明誠、洪適輩,各有著述,蔚為專家。鄭樵作通誌,以金石別立一門,儕於二十略之列。而後金石學一科,始成為專門之學,卓然獨立,即以物質之名稱為其學科之名稱矣。
宋以來之為此學者,大致分為二類。其一可名為古器物之學,不論其為金為玉,不論其有無文字,凡屬三代、秦、漢之器物,皆供賞玩者是也。其一可名為金石文字之學,不論其物質之為何,苟有鐫刻之文字,皆見采錄者是也。故此二者之範圍,最初僅限於器物及碑碣,其後乃漸及於瓦當磚甓之屬。至於今日,古物出土之種類,日益滋多,殷虛之甲骨,燕齊之陶器,齊魯之封泥,西域之簡牘,河洛之明器等,皆前人著錄所未及者。物質名稱雖不足以賅之,而確為此學範圍以內所當研究者。故今日之所謂金石學,乃兼古器物學、金石文字學而推廣之,為廣義的學科名稱,非僅限於狹義的物質名稱已也。
金石學範圍:
曆代銅器
一、禮樂器:鼎 鬲 甗 敦 簠、簋 尊、罍 壺 卣 觥 盉 爵 觚 觶 角、斝
勺豆 盤、匜 匕、柶 禁 鑑 鐘 鼓 錞 鐸 塤 磬
二、度量衡:度 量 衡
三、錢幣:貝 布 刀 錢 鈔板、銀定 錢範
四、符璽:符 牌 券 璽印 封泥
五、服禦器:鏡 鉤 鐙、錠 鐎鬥、尉鬥 薰爐 帳構 莞鑰 渾儀、刻漏 車馬飾
六、古兵:戈戟 矛 刀 劍 匕首 斧 矢 弩機 箙
曆代石刻
碣 摩崖 碑 畫像 造像 太學石經 釋道石經 醫方 格言 書目 文書 墓誌、墓
地圖、界至 題詠題名 橋 井 柱 浮圖 食堂神位
墓門、黃腸 石人石獸 器物
金石以外諸品
甲骨 竹木 玉(圭 璋 璧 瑗 環 琮 璜 玦 刀劍飾 帶飾 含雲)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