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1

心理疾病的症狀

如果精神活動發生了病理性障礙而不能正常進行,就說明人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比較常見的症狀有以下幾種:

錯覺

這是一種對客觀事物歪曲的感覺,就是把客觀外界存在著的某種事物,感知為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事物。錯覺一旦產生,病人自己不能察覺,不能認識,更不能加以糾正,而且嚴重影響病人的行為。

幻覺

這是一種沒有現實刺激物作用於相應的感受器官,而出現的一種虛幻的感知和體驗,就是外界環境並不存在某種事物,而主體卻堅持認為感知該事物的存在,因而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虛假、空幻的感知覺。幻覺有幻聽、幻視、幻味、幻嗅、幻觸等。病人可能完全受幻覺所吸引,被幻覺命令所支配,出現種種反常的行動。

妄想

這是一種毫無事實根據但是病人卻堅定不移的病態想法,它是一種歪曲的信念,錯誤的判斷和推理。包括疑病妄想、關係妄想、鍾情妄想、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病人對周圍事物疑心重重,或者誇大自己的能力、地位和財產,盡管這種想法極端荒唐無稽,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但是病人卻堅信不移。無論旁人怎樣解釋,甚至把無可辯駁的事實擺在他麵前,也絲毫不能動搖或糾正他的錯誤信念和想法,認為已經沒有希望再活下去了。

興奮

這是指病人情緒激動,活動增多,煩躁不安,說話時喋喋不休,騷動不安,有時會衝動起來,出現傷人毀物的破壞性行為。

憂鬱

這是指病人情緒低沉,精神沮喪,整天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絲毫不感興趣。這樣的病人有自責自罪的想法,悲觀絕望,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和行為。

木僵

病人幾乎靜止不動,不說話也不動彈,不吃不喝,經常保持一種固定姿勢,整天僵坐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對外界刺激反應遲純或毫無反應,即使有人在他耳邊敲鑼打鼓,也無動於衷,就像“木頭人”一樣。

癡呆

這是慢性腦損傷的症狀。病人的智力、記憶力明顯臧退,喪失正常的理解力、判斷力和計算能力等。

心理治療的方法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指以一定理論(如心理學、精神醫學、社會學等有關學科理論)體係為指導,通過一係列的方法,達到減輕乃至消除心理障礙和疾病帶來的痛苦。簡言之,心理治療就是用“心靈”的鑰匙去醫治人們的“心病”。分為一般心理治療和特殊心理治療。

一般心理治療

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釋和指導。即以心理學的原理向病人說明所患疾病的因由、性質、演變規律、處理方案及預防,從而解除其顧慮,指導其如何減輕或緩解緊張、焦急情緒。

心理治療本身含有教育治療的意義。某些心理性疾病是由於患者無知或偏見和錯誤而引起。由於認識上的偏見和錯誤,過分恐懼或內疚,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神經症。對此應及時幫助、教育其提高認識,消除顧慮,建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等有意義的活動中去,就會不藥而愈。對於受到委屈,內心苦悶痛楚難言者,應以同情、諒解的態度傾聽他們訴說心理上的壓抑、怨氣以及內心難言的隱情,並恰當適時地給予勸慰、疏導和積極評價。有時鼓勵他們把滿腹壓抑之情全部傾述出來,病情就會大有好轉,就是痛哭一場,也是有利於調整機體平衡的一種防禦方式。

特殊心理治療

特殊心理治療的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行為療法。這一療法是把各種心理病態和軀體症狀看作是異常行為,通過學習調整和改造它們,建立新的健康行為,所以行為療法又稱做行為改造或行為矯正療法。它的指導思想是使人具有自我調整和自我控製的能力。行為療法包括下列幾個過程:了解病人病態行為產生的原因,確定病人的主要病態行為和治療目標,記錄病人病態行為的嚴重程度和出現頻率,列出治療基線,作為治療的對照;向病人解釋清楚心理治療的方法、意義及所要達到的目的,建立其治愈信念,使之主動配合治療;根據行為改變的情況,有進步時,則給予強化,如表揚鼓勵和物質獎勵,以增進療效,無進步或退步時,則給予批評,撤銷獎勵等,促進改變病人行為。這樣循序漸進,依次遞增。

催眠與暗示療法

催眠與暗示是相互關聯、互為滲透、交叉作用的。如在催眠狀態下,有利於進行暗示,暗示性高的情況下也有助於被試者進入催眠狀態。

生物反饋療法

將被測試者體內某些自己意識不到的、看不見的生理變化和內髒活動情況(如血壓、體溫、心跳、胃腸蠕動、生物電變化等),通過電子儀器監測係統,以聲、光指針、數據等信號直接、連續地顯示給病人,這些信號稱為反饋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指導病人下意識地調節和自我控製,使之達到理想的水平。這種方法稱為生物反饋療法。它常應用於治療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癲癇、功能性障礙、口吃、焦慮症、恐怖症、心身疾病等。

音樂療法

音樂能通過人們的心理作用影響人們的心身功能協調和行為變化。音樂對心理障礙、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早已被實踐所肯定。音樂能夠振奮人的情緒,消除煩惱和不安,使之平靜,引起鬆弛、愉快和舒適的感覺,改善植物神經功能和神經內分泌的功能,從而更好地協調各器官的正常活動,利於健康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藝術療法

病人參加某些藝術活動,以達到治療目的。藝術活動本身具有自己的魅力,可緩解或消除內心衝突,調節個人與外界的矛盾。藝術活動通常有繪畫、書法、雕刻等,也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特點組織一些舞蹈、戲劇,音樂、詩歌、攝影、錄像等活動。藝術治療可適用於老、中、青年、兒童等不同年齡病人。療養院或康複醫療機構、精神病院中的文娛治療都含有藝術治療的性質。

森田療法

針對有的患者常為自己的健康狀況,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寧擔憂,越是過分擔憂“症狀”則越重,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患者要陶冶情操、改變疑病素質,消除惡性循環。病人對自己的“症狀”要不以為然,讓自己習慣。這樣便會解決主客觀的矛盾,改變惡性循環,症狀隨之消失或減輕。

鍛煉意誌的方法

意誌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惟一方法,是心理壓力的克星。個人的遭遇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個人對遭遇的態度。

不服老、不服輸

人在年逾花甲以後,有的畏畏縮縮、老態龍鍾;有的不服老,老當益壯,晚年仍可幹出一番事業。有些老人雖然年老體弱,病魔纏身,在精神上並非整天沮喪,愁眉不展,而是麵對病魔保持不服輸的態度,生了病,不恐慌,信心十足地與醫生合作,共同與病魔作鬥爭。最後戰勝病魔的總是那些滿懷信心不服輸的勇士。

晚年也要有理想、有追求

一個人意誌的陶冶同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奮鬥目標是緊密相聯係的。可以設想,一個沒有明確生活目的、思想頹廢、不求上進的人,是不可能有堅強的意誌和良好的精神情緒。

要善於認識自己、揚長避短

善於認識自己,揚長避短是進行意誌鍛煉、改變不良性格、糾正心理缺陷的重要一環。有些女性性格各有不同,有些是屬於不良性格,如性情暴躁、多疑多慮、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心胸狹窄、情誌多變等,應逐步加以克服。要使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意誌特征,要對自己的行動目的具有深刻而明確的認識,特別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和社會意義。這樣就會使自己的性格具有意誌的自覺性,做起事來就會積極主動,並能加速實現自己的目的。同時能自覺的控製自己,必要時抑製自己,並克服衝動行為,處理事情或遇到緊急情況,能臨危不懼,當機立斷,對自己所作出的決定能堅持到底,百折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要有韌性

所謂韌性,也就是能經得起刺激。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要互謙互讓,必要的忍讓克製是團結和睦不可缺少的品德。在遇到或處理某些事情時,在不影響或有利於總的目標時要有必要的忍讓性。幹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用不著焦躁、暴怒或憂心忡忡,當想發怒時可記著這句格言:“發怒是用人家的錯誤懲罰自己,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如果感到抑鬱,想起普希金的一句話是有益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抑鬱,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時容忍,相信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精神寄托的方法

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是具有圓滿的精神寄托。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精神寄托和追求應包括八個方麵:(l)良好的自我概念,表明對待自己的基本態度;(2)自尊自重,希望自己的人格和情感一如既往、充實美好;(3)社會交往,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的社會交往;(4)親密忠誠的關係,是追求的美好目標之一;(5)獨立自主,希望在經濟上、政治上、社會生活中有自己的獨立地位,不完全依附他人;(6)安靜的生活環境,以便平穩、祥和地度過一生;(7)內在精神生活,以自己一生業績而感到自豪;(8)愛撫和關懷,以便感受社會的溫暖。

自我寬容的方法

所謂自我寬容,就是對自己真實、不加粉飾的自我形象的真誠接受。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自我寬容也是重要的。

不嫌棄自己

不會嫌棄自己的人,對別人的褒貶好惡也就比較淡然,而自我嫌棄心理特別重的人,對他人也就非必憎愛了。在人際關係中如果大家都自我嫌棄,關係一定搞不好,如果對自己的性格急躁不以為然;能夠自我寬容,那麼對同樣是性格急躁的朋友也能夠寬容。

心底無私天地寬

如果遭到別人誹謗,受了委曲,胸襟也要寬闊。或者為了完成一件事,生怕人家說閑話,說你是想出風頭、想獎勵,也不要退縮不前,隻要心底無私,幹起事來便可無畏,不患得患失,始終保持樂觀舒暢,精神上便可得到自慰。

能夠寬厚待人

寬厚是指大事嚴、小事寬,寬厚是處事的一個重要原則。不能為一點小事吵吵鬧鬧,也不能為蠅頭小利來斤斤計較。應用溫和的態度與他們討論,求同存異,不壓服,不發脾氣。

不自尋煩惱

有些煩惱是自己尋出來的,俗話說:“自作自受”。不要為一些小事而大動肝火。“塞翁失馬,安知禍福”,凡事都有兩重性,既有好的一麵,又有壞的一麵,因禍得福、樂極生悲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事。因此對一些生活瑣事不要過分認真,有時一個人躲在角落裏生悶氣,家裏人莫明其妙,不知氣因何而起。

傾訴心理保健法

憂鬱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有些女性在特殊時期容易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如月經失調等),發生高血壓及心血管等疾病。同時可大大降低人體的免疫力,招致癌症等。而放聲傾訴,正是這一係列疾病的良好預防藥。

離退休後的老年女性脾氣可能變得怪一些,有些事容易疑心,在家庭中可能為一點小事而悶悶不樂,有時因為子女工作煩忙,一時在生活上,或飲食上照顧不周,或有所疏忽,老人便不開心,有時子女尚未察覺,情況繼續存在,而使矛盾日益加深,或在“發揮餘熱”時安排工作不理想,或人際關係上緊張,或遭受委曲、誹謗。遇到這樣情況,不要老是放在自己心裏,可以找自己親近貼心的子女談談自己生活上的需求,或與知心朋友談談自己心中的不悅之由,這樣“竹桶倒豆”,把放在肚子的話全部說出來,自己如卸重負,心中會痛快些,會得到他人的安慰,幫助解除思想上不愉快和想不通的問題。情有千千結,解除思想上的疙瘩,也算解除一個結,“把苦悶講給朋友聽,一個苦悶就會變成半個”,這句話很有心理意義。

總之,當遇到麻煩和不順心的事,不可憂鬱壓抑,把心事深埋在心底,而應將這些煩惱向值得信賴、頭腦冷靜的人傾訴,甚至可自言自語。傾聽的人應熱情誠懇,循循善誘。

心情放鬆的方法

現代化快節奏的工作給人們的精神帶來了不少壓力,下麵10種放鬆法可以幫您減輕精神壓力,使自己身心放鬆。

打盹學會在一切場合,如家中、辦公室、走廊、甚至汽車裏打盹,隻需10分鍾就會使你精神振奮。

想象通過想象一個所喜愛的地方,如大海、高山或自家的小院等放鬆大腦。把思緒集中在所想象東西的“看、聞、聽”上,並漸漸放鬆,由此達到精神放鬆。

按摩緊閉雙目,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按摩前額和後脖頸處,有規則地向一定方向旋轉,不要漫無目的地揉搓。

呼吸快速進行淺呼吸,為更好放鬆,慢慢吸氣、屏氣,然後呼氣,每一階段持續8拍。

腹部呼吸平躺在地板上,麵朝上,身體自然放鬆。緊閉吸氣,最後放鬆,使腹部恢複原狀。正常呼吸數分鍾後,再重複這一過程。

擺脫常規經常試用一些各種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不常做的事,比如雙腳蹦著上下樓梯。

沐浴時唱歌洗澡時放開歌喉,盡量拉長音調。因為大聲唱歌需要不停地深呼吸,這樣可以得到很好的放鬆,使心情愉快。

發展興趣培養對各種有益活動的興趣,並盡情地去享受。

伸展運動伸展對消除緊張非常有益,它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

放鬆反應。舒適地坐在安靜的地方,緊閉雙目,放鬆肌肉默默地進行一呼一吸,以深呼吸為主。

防止心理衰老的方法

夫妻恩愛、兒女情長

如果老人在外人際關係緊張,或遭受委曲和誹謗,精神上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蒙受不白之冤,有些老人往往自尋短見,一死了事,死後一切都解脫了。如果家庭美滿、和睦,夫妻恩愛難以離去,兒女情長也不忍死別,她們想到這些,雖然在社會上處境艱難,但回到家中還是感到無限溫暖,這也是精神寄托。不少人對孩子倍加寵愛,許多事看在孩子的麵上,老夫妻之間即使有點摩擦也不解自消了。

經常回憶童年趣事

老年女性的記記力保持良好,對童稚時代的許多趣事往往曆曆在目,不妨經常“看電影”,回憶童年時代捉迷藏、拍蝴蝶、捉蟋蟀、放風箏,隨著父母外出踏青,在外婆家撒嬌討吃、或學唱一段戲曲。這樣腦子裏經常想到昨天我還是個活潑的小孩,現在還不算老嘛,從精神上保持“鶴發童顏”。

和孫輩嬉戲逗笑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離退休後脫離了集體生活,進入家庭,如果身體條件可以,不妨給子女們帶帶孫兒孫女,充當托兒所的阿婆角色。老人們往往隔代更喜歡,經常和孩子們逗逗笑,說些俏皮話,做個鬼臉,和孩子們一同玩樂,捉迷藏、堆積木、踢皮球、打乒乓球,和孫兒孫女玩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當然也可以和青年人結“忘年交”,和他們一起聊天,海闊天空,既可增長知識,青年人的朝氣對老人還富有感染力,使自己感到年輕。

拜訪童年時代的同學、朋友和老師

青少年時代是人的黃金時代,“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是值得人們回憶的,如果童年時代的同學、朋友離自己不遠,不妨經常上門拜訪、聊天時多談一些當年在小學、中學時的學習和生活,找一些相處中有趣的事聊聊,以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景,老人還可拜訪學生時代的老師,雖然教師可能已是蒼蒼白發的老人,但是在老師麵前,我們總是學生,總感到自己年輕。

培養一種興趣和愛好

有些老人喜歡賦詩作詞,有的愛好書法繪畫,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則酷愛寫作,許多作家到晚年,仍能寫出傳世佳作。有益的興趣和愛好,還會使生活顯得光明和美好,使人變得積極和開朗,彼時彼刻,一切無聊和空虛,一切心理壓力都無緣拜訪了。

故地重遊

如果身體條件許可,不妨回到童年時代居住過的舊居,或去拜訪少年時代讀過書的母校,故地重遊,可以觸景生情,童心又可再度萌發,仿佛自己又回到童年,回到學生時代。

寫些青少年時代的回憶錄

寫作時需要動腦筋回憶,腦子要冥思遐想,追憶著那逝去歲月中的生活,青少年時代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仿佛在腦海中重演,仿佛又回到青少年時代,自己會這樣想:別看我現在雙鬢花白,過去我還是個美麗少女哩!

選讀一兩本有益的書

書是最好的精神食糧,一本好書能撫慰老人孤獨的心靈,引人發笑,促人深思,催人奮進。

擴大社會交往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借訪親探友散散心,朋友是最好的藥,找同事、老鄉、老戰友互相談談心,說說心裏話,誠摯的友情可以治療精神上的創傷,消除寂寞和惆悵,衝淡和消除不良情緒。

參加娛樂活動

如果心中不愉快,不如去看看電視電影,聽聽音樂或戲曲,通過這些活動可減輕痛苦,甚至使自己的痛苦轉而同情藝術角色中的不幸遭遇。娛樂既舒暢胸懷,樂而忘憂,又可作為疾病康複治療的一種手段。古今中外都有用娛樂來防治心身疾病的,故形成一種新型的娛樂康複學和娛樂康複療法。娛樂療法的具體內容很多,包括音樂、舞蹈、智力遊戲、觀看文娛節目,琴棋、詩畫、書法等。

短期外出旅遊

心境不佳時,可在子女陪伴下作短期外出旅遊。祖國山河秀麗,名勝古跡遍布各地,走出家庭小天地,來到大千世界,心胸可為之一振,那巍峨的高山、莽莽的草原、滔滔的江河,遼闊的平原、浩瀚的沙漠。寶石般的湖泊和星羅棋布的島嶼,如能涉足其中,可使你心曠神怡。壯麗的長江三峽、水墨畫似的漓江山水、雄偉的五嶽名山,以及其間的蒼翠的樹木,飛瀉的流泉,爛漫的山花,綠樹掩映在深山偉岩間的禪寺古刹,屹立在山巔的寶塔和高樓,都會使你心醉,叫你傾倒,此時此刻,一切憂愁苦悶早已飛到九霄雲外了。

力所能及地發揮餘熱從目前大部分離退休的老人看來,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有些女性在老年階段尚能保持一定的勞動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離退休後整天閑著沒事幹,心裏會產生種種不適,不少人總想找點事做。大部分離退休老人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某些特長,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各種途徑來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和生產技術指導。這是一種積極、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也可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一旦老人專心致誌於某一事業,一切痛苦和憂愁都不會過於放在心上,心境會逐漸變得很好。

消除心理障礙的方法

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礙會引發人類多種疾病,甚至會產生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心身疾病。每個人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幸福、歡樂與痛苦、悲傷是相互交織、碰撞、交替和並存的,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遭受多種心理刺激。如果精神上遭受挫折,必然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如工作上得不到重用,事業上遭到猜忌排擠,同誌、鄰裏關係不和,家遭意外,親人喪生,婚姻失敗等。心理緊張多數可以通過體內的平衡、調節控製係統加以調整平息。但因心理刺激強度過大,或因持續時間較長。或因同時遭受多種心理刺激的綜合作用,而又未能及時地解脫和調控,就會發生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心理不健康的開端,是導致心理疾病(包括心身疾病和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要及時地消除心理障礙,這就要求在外界的不良刺激對心理造成影響之時,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它、解決它。下麵介紹一些消除心理障礙的保健方法。

總的原則是:要堅定生活信念,樹立崇高理想,明確奮鬥目標,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實。要有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能夠正確地評價。能夠使自己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始終置身於平穩的狀態中。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都能使自己用正確的態度去麵對它。

學會駕馭情緒

不善於駕馭自己情緒的人總會有所失。一個人的情緒可以使學習、事業成功,也可以使學習、事業失敗。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是最明智的選擇。人們的情緒和其他一切心理過程一樣,是由大腦直接調控的。聰明的人是用理智駕馭自己情緒的,是情緒的主人。

學會寬宏大度

隻有有度量的人,心胸才會開闊,才可團結更多的人。缺乏度量的人,處處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常常是孤家寡人。

每個人都要加強修養,經得起批評甚至冤屈,克己讓人。以大局為重,寬宏大度,利己利人。

學會理智與調控

用理智調控是用清醒的頭腦和較高的道德修養來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其激烈的情緒逐漸緩和,慢慢消退。

學會聽從勸告

人隨喜、怒、哀、樂變化是常有之事,不良的情緒一律壓抑有損健康,應及時找親人、知心朋友傾吐胸中鬱積與憤懣,聽其相勸,達到情緒的緩解。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當向朋友說出真情後,一定會得到朋友的忠言相勸,避免糾紛,不良情緒得以轉移。

學會轉移注意力

在憤怒時,大腦出現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及時有效調節這一興奮灶,使轉變為抑製狀態,則可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如當情緒被激怒時,盡量抑製發怒,可以走開做點別的事,如唱歌、看電影、散步、打球等,強製性將注意力轉移。“風平可以浪靜”,心平氣和的去解決矛盾,往往可以得到滿意效果。

加強個人修養

在刺激麵前,有的人卻能泰然處之,應付自如。這就是他們的自我修養水平較高,能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麵對現實會隨時遇到苦惱,是去發牢騷、動情緒,還是借此發奮圖強,這要看一個人的修養水平的高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常宜放眼量”。

學會自我暗示

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在這緊要關頭,當遇到挫折或失敗的事情,告訴自己“要冷靜、沉著”;“吃一塹長一智”;在大喜事麵前,自敲警鍾“要謙虛謹慎,再立新功”;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是使自己變消極為積極,情緒穩定、頭腦清醒、以利再戰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人應付各種環境、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學會消除悲觀情緒

恩愛夫妻在喪偶之時,免疫係統會發生嚴重改變,免疫細胞數量急劇下降。其他原因所致的悲觀失望,同樣會使中樞神經係統失去平衡,致使內分泌失調,免疫機製下降,疾病會乘虛而入,如發生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

要搞好心理過渡

當麵臨離退休回家的急劇轉折時,這種從台前一下轉入幕後,會使心理出現急驟波動,如空虛、寂寞、孤獨、苦悶、惆悵等,出現不平衡及不適應的嚴重現象,甚至發展成病態心理。為此,在中年期或中年後期(45歲以後)就要學會自身心理保健,提前為老年到來作好思想、生活和工作等方麵的準備和訓練。例如:過去長期坐辦公室的人要培養多散步、運動、旅遊等愛好。自己偏向內向的性格,要嚐試多參加些演出、舞蹈,結交新朋友,組織有益的集會等,使性格有所轉變,改變壞的行為,保留好的習慣。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每個人早晚都要從工作第一線退下來,工作和生活範圍變小,多數人能順利進入退休生活,心情愉快,生活內容會豐富多彩。而有相當一部分人會產生“退休綜合症”,產生心理波動、情緒不穩、空虛、孤獨、無所適從、意誌消沉、生活沒節奏、沒責任感、食欲不佳,重則出現失眠、頭痛、心血管疾病。

為防止上述“退休綜合症”出現,在中年後期,應有計劃對自己麵臨退休問題有一個通盤考慮,對結尾工作有一個“善始善終”的計劃,不要等到宣布退休時才發現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有“幾年”才可完成,使自己產生半途而廢的挫折感。

對退休後幹些什麼要有個準備和打算,要重新開始自己想幹、又能幹好的新工作。

要學會控製情緒

人老了,機體狀況差,各種應變能力下降,情緒變化較大,而且不易控製,當憤怒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明顯增強,腎上腺分泌突然增加,從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也常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和加重,重則危及生命。

老年女性要學會控製情緒,遇事不怒,堅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對往事不要耿耿於懷,不要背任何包袱,“看破過去,看淡挫折,麵對今天的現實,樂觀、積極地去迎接每一個明天”。

在中年後期還應有一個心身保健規劃,並加以實施。可參加老年大學、太極拳、氣功班、釣魚、養鳥、種花等各種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使中老年人的精神有寄托之處,使中年向老年在心理上能順利的渡過,有利於延年益壽。

塑造健全人格,增強適應能力

人們步入這高度現代化、社會急劇變幻、信息不斷增長的時代,來自各方麵的壓力不斷增加,每天要應付快速變化的節奏,工作、學習緊張,人際交往頻繁,生活節奏加快,再加上高聳龐大眾多的建築物、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擁擠繁雜的城市噪聲、環境汙染等內外環境一下子向人們擁來,極易產生劣性情緒,亦會對心身疾病起著促發作用。人們常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渺小、孤獨、冷漠、空虛、自卑的心理。如果再遇上挫折或遇上不幸的心件,心理必然會產生過重壓力,使身心疲憊不堪,容易喪失信心,甚至精神崩潰。

塑造健全的人格,可以保證心理健康,能善於進行自我調節、改善心理狀態,有助於戰勝逆境和困擾。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隻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戰勝逆境的韌性和勇於探索的精神,積極進取,一定會達到成功的彼岸。甘居平庸者即使不被時代大潮所淘汰,也將四處碰壁,一事無成。隻有心理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無論在多麼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能看到光明和希望,能夠在人生暴風雨的洗禮中前進。

塑造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理,需要長期鍛煉和培養,甚至相當艱苦的磨煉。

解決夫妻間的矛盾和衝突

處理夫妻間矛盾很有藝術。夫妻間矛盾雖不可避免,但絕大多數屬於可逆性矛盾,能及時解決夫妻間的矛盾和衝突,是一個家庭幸福所在。①多克製自己:夫妻間要善於忍讓,克製是解決矛盾的有效方法,切記不可為區區小事而喪失理智。做丈夫的要記住“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可粗暴行事;做妻子的不可喋喋不休、嘮叨沒完,更不要“妻管嚴”,夫妻感情得來不易,喪失了找回更不易。②不翻老賬:夫妻雙方認識不可能一致,要麵對現實,要就事論事,適可而止。在爭吵時總要翻陳年老賬,把對方過去的缺點、錯誤重新數落一遍,甚至將對方父母、兄弟姊妹也牽涉進去,導致矛盾擴大化、複雜化,鬧得一發不可收拾,這是極不理智、不可取的。③互相諒解:夫妻矛盾給雙方感情帶來一定影響,甚至很壞,但矛盾暴露出來,事後可尋找好的解決辦法,並從中吸取教訓。隻要雙方互相諒解,多原諒對方,感情為重,家庭為重,一切會重新開始。④主動讓步:矛盾、爭吵已經發生,往往雙方都不肯主動讓步,是不理智的,雙方要為了將來的幸福,采取高姿態,要主動讓步,爭取對方的諒解。可采取多做家務,幫助對方幹點事,倒倒茶等辦法,給予諒解和體貼,會使對方的惱怒、怨恨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