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娛論
今時的確不同往日,在綜藝節目瞬息萬變的節奏裏,一個爆火的節目的第二季往往比第一季的初出茅廬更難做,放到《我是歌手》亦然,如今的《我是歌手2》承受了太多的熾熱目光,首先是作為芒果台2014年綜藝節目的開門炮;其次接棒創了收視記錄的《爸爸去哪兒》,而《爸爸去哪兒》的最後一期竟然也拋出了《我是歌手2》的彩蛋,這無疑就想讓兩檔節目無縫對接。這些都是美好的理想,回顧《我是歌手》第一季開播時的閑適心態,那時候的《我是歌手》更像是拋磚引玉,為引出快男這檔傳統項目熱身,可沒想到拋出的這塊石頭剖開以後竟然是塊美玉,《我是歌手》第一季多少有些像賭石的成功,其實賭石說到底賭的是心裏吊起的那塊石頭,隻有如第一季這般將心裏的石頭放下才能賭中,而在如今第二季心事重重之際,心裏的石頭被吊得太高。
以上純粹是從製作節目的心態和觀眾的期待度來說,既然節目是歌手之間的角逐,歌手的臨場發揮至關重要,實際上既然是專業歌手,無論第幾季,其實歌手之間的整體差距並不太大,如何能調動起歌手的積極性和求勝心,而不是跑場子似的敷衍,這其實是取決於比賽的評判體係的。這次的第二季據說現場的觀眾有一千位,聲勢夠浩大,而且每個年齡段的觀眾也平均,可不得不說觀眾的審美依然停留在聽到高音就熱淚盈眶的程度,聽到老歌就手舞足蹈的層次,其實《我是歌手2》的觀眾既然同時也是評審,他們理應有與小城鎮裏的四五線明星走穴時的台下觀眾有明顯的距離,可事實卻是一樣的,隻不過聲光電更絢爛,明星更大牌而已。
節目請到了不少知名的電台DJ、作詞作曲人、音樂人,可為什麼就不給他們一定的票數來和觀眾一起決定觀眾的名次,他們到這個節目隻是將投票箱裏的票倒出來,接著做一個監督員嗎,這些有公證員不是更專業更有公信力嗎,將所有的投票權力都交給觀眾,難免會使歌手從琢磨如何唱好歌的心態轉移到如何揣摩觀眾的心理,這樣的怪圈就造成了老歌不敢新唱、更不敢改編,新歌更不能唱了,一唱就淘汰。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唯一的90後鄧紫棋,大部分現場觀眾對她都不熟悉,這從她出場以後的氣氛就能看出,而她自己創作的《泡沫》更是觀眾幾乎沒聽過的,這一場能達到第五名,現場男觀眾可能因為她姣好的外型給她投了不少票,《泡沫》是首寫得非常流暢抓人的歌曲,可問題是現場大多數人都不熟悉歌詞,聽第一遍歌曲的時候恐怕連歌詞都聽不清,鄧紫棋能拿到這個名次,她的票數就來源於兩點:第一,她投入歌曲的情感非常之快,也就是進入歌曲很早,帶領觀眾們來聽懂“愛情是泡沫”的歌曲主旨;第二,男觀眾被她的外型所吸引。不過鄧紫棋這樣的新生代歌手,的確看到了未來巨星的潛質,她最大的優勢就是找不到她的弱勢,創作、情感的演繹、外型、唱功、心態都沒有明顯的短板,說實話,比較看好鄧紫棋會奪冠,這話現在說出來有些早,但如果將第一季的羽泉作為中生代歌手來看待,我們的華語樂壇的確需要新生代來接班了,歌手無論從技術和藝術的角度來說,都需要傳承,畢竟未來的華語樂壇是要看鄧紫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