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職業教育問題與改進策略
實踐·實訓
作者:楊義
摘 要 結合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際,對現階段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 校企合作;職業教育;實習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5-0175-02
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職業技能人才這一重要任務,著力實行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發展要求,也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一方麵校企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另一方麵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化,也凸顯出一些問題,需要認真研究並加以改進。
1 現階段校企合作中呈現出的問題
校企合作基礎不牢固 校企合作根基不牢,根源在於雙方難以取得利益的一致性。現階段校企合作存在的情況是,學校源於人才培養的需求,對校企合作較歡迎,積極性較高,但企業方卻因為難以得到實際利益,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並不高[1]。一方麵,人才具備流動性的特點,在人才培養上又具有長期性,而企業更為關注實際利益;另一方麵,學校受製於教育機構的獨特屬性,高職教師忙於各類教學事務,難有餘暇研究企業生產問題,較難為企業生產經營提出實質有益意見。這兩方麵的製約導致校企雙方難以取得利益的一致性,致使雙方合作基礎不牢固。
校企合作內容不深入,管理不規範 高職教育具備明確的辦學主體,企業參與較少。高職教育以學校自身的內部教學運轉為主,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呈現出合作上的形式化。從本身行業屬性上看,企業歸屬經濟領域,學校屬於教育範疇,兩者在環境及價值追求上並不一致,隻是出於人才培養需求而暫時聯合,在人才培養模式、利益分配方麵存在一定的分歧,校企合作內容難以深入。
此外,校企合作在管理方麵也缺乏規範化,雙方在職責及權利方麵不夠明確。學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相關的勞動強度、勞動安全及實習待遇如產生糾紛時,雙方極易發生互相推諉現象。
校企合作的質量難以保障 校企合作的重點在於企業能夠有效銜接高職教育實習環節,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從實際情況看,這方麵的合作質量並不高。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發展目標,實習基地在建設上又要耗費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因此在學生實習中,企業往往縮減學生的實習時間及崗位數量,校企合作質量難以保障[2]。
實習崗位過於單一化也是製約校企合作質量的重要因素,如電子商務專業涉及的實習崗位多為網絡營銷,生物製約專業又多以車間藥品包裝崗位為主,學生難窺企業生產經營全部流程,企業又將其當作廉價勞動力,背離校企合作初衷。
重技能培養,輕素質培養,校企合作方向不全麵 校企合作不僅在於培養出技能優秀的職業人才,對學生的全麵素質培養也是應有之義。但在實際合作過程中,出現重技能、輕素質培養的狀況,實習學生在道德素質、職業道德等方麵呈現出不一而足的缺陷:不能有效遵守實習企業紀律規定,不重視工作細節,出現遲到等現象,實習中缺乏吃苦精神,工作溝通交流意識差等。造成這些素質能力缺失的原因,一方麵是學生本身素質不足,另一方麵是由於校企合作過度關注學生技能培養,在職業道德培養方麵力度不夠。
2 校企合作相關問題對策探討
政府要著力打造校企雙方合作共贏機製 基於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生產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應做好相應的先導工作,出台相關政策,妥善處理校企雙方利益不均問題,給接收實習企業進行政策優惠,如減免企業稅、為實習基地建設設立專項資金等,打造校企合作共贏機製,從而有效調動企業的主觀積極性。鼓勵高職教師投身企業實踐,研究企業發展難題,對有效推動企業發展進步的高職教師,可以在職稱評定等方麵給予加分,在企業生產實踐中發揮教師積極作用。地方政府要構建校企合作平台,強化監督落實,對校企合作效果顯著的企業給予政策及資金獎勵。